我的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交友

法宝流通

 

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文章总数:17905
 
  访问次数:245014689

 

冯达庵居士:佛教真面目 第四章 修证 第三节 净土宗

2025/11/8 12:09:00  阅读:2  评论次数:0

佛教真面目冯达庵大阿阇黎 著   第三节 净土宗     净土为脱离六尘之清净境界,或无相,或有相,皆诸佛之所受用。其有相者,或名实报庄严土。行者通达禅宗,的的见性,自心等佛矣,然尚未能建立报土--功德开显未备也,只可寄居他佛报土之中。肉身未谢以前,预能神往,以性理已与佛互融也;世寿告终,娑婆缘力不复牵缠,遂得完全解脱,专归净土。此本地上菩萨能事,非凡夫所能致;阿弥陀如来具大弘愿,凡夫苟信、愿、行三事具足者,临终亦得往生。此中国净土宗所由起也。  中国之有净土宗,自东晋慧远始。深明涅磐

阅读全文
 

本性法师:10 看不见的东西,不等于没有

2025/11/8 12:09:00  阅读:4  评论次数:0

(10)看不见的东西,不等于没有 不少人,对没有亲眼看见的事物,常常给予否认。 你说:世上有佛,他就说:我怎么没看见。 你说:极乐世界很庄严、地狱很恐怖,他就说,我怎么没看见谁去过。 以为没有见过的事物就是没有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我们的凡夫肉眼,可见的事物,很有限。我们可见桌子、山川,但是,很多细菌我们就看不见。空气、风,你看得见吗?但他存在。电视转播塔发出的电波,你看得见吗?但他存在,没有它,电视就收不到。电流你看得见吗? 由于人的业力不同,对事物的感受不同。由于不同众生的业报不同,

阅读全文
 

冯达庵居士:佛教真面目 第四章 修证 第二节 真言宗

2025/11/8 0:08:00  阅读:21  评论次数:0

佛教真面目冯达庵大阿阇黎 著   第二节 真言宗   依密乘而实修,原名密宗。流入东土,分两大派:一曰唐密,大唐所习之专宗也;二曰藏密,西藏所习之专宗也。唐密特名真言宗,乃“真言陀罗尼宗”之略称,是佛自立之名(见《圣位经》),与他宗随意命名者异。  西藏现为中国属地,约中国密教,本宜唐、藏合论,但藏密典籍译成汉文者甚少,未能确定其深浅,唐密为中原固有之宗,大义早经发明,更因东瀛返哺,教理益精,汉文大藏记载丰富,足资学者探讨,故本节惟标“真言宗”之名。  密教之入中国,远在六朝之时。东吴支

阅读全文
 

本性法师:9 发布施心

2025/11/8 0:08:00  阅读:19  评论次数:0

(9)发布施心布施度悭贪,不布施不知难舍能舍。一青年对舍利弗说:我母因病,需修道者眼作药,请布施。舍利弗毫不犹豫地取下自己左眼交给他。青年又说:医生说要用右眼才可。舍利弗又取下自己右眼给他。青年将舍利弗双眼珠放在鼻子底下嗅一嗅,骂道:什么修行人,眼珠臭得难闻,并将眼珠扔在地上,用脚一踏,扬尘而去。可见布施之难。布施不在量的大小,而在心的诚否。心诚,则粒米大如须弥山;心不诚,则须弥山小如粒米,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亦

阅读全文
 

冯达庵居士:佛教真面目 第四章 修证 第一节 禅宗

2025/11/7 12:08:00  阅读:34  评论次数:0

佛教真面目冯达庵大阿阇黎 著    第四章  修证   权实二教本来同依一乘出发,能彻心源,则无权非实;未明心者,虽勤习实教亦属权类。中国文化适宜大乘,行者罕向小乘修证;大乘之徒,初或不审权实而依不了义者。了义既彰,修证家皆知抉择矣。上章诸教派未尝不讲修证,行法或苦未具,或苦太迂,难收大效。修证法门遂以下列三宗为主:   第一节 禅宗   禅者,梵语也;具云禅那,义为静虑,谓宁静散乱之心而起契理思虑也。若空心静坐,懵无所知,虽坐一万年,只名外道定,非佛教所许,学者不可不知。禅之中有

阅读全文
 

本性法师:8 学佛就要有创造性

2025/11/7 12:08:00  阅读:32  评论次数:0

(8)学佛就要有创造性 有人以为,宗教都是死板、僵化、教条的,其实,并不这样,佛教讲因缘、无常、变化,这就是前进的观点,这也是为什么佛教一直强调要随机逗教, 要本着不变随缘的原则,应机而变,亦即今天所言的:与时俱进,保持创造性。 有家公司,要招聘员工,来了三位竞争者,为了择优入取,主管拿来了300把梳子,各交给每人100把,说:谁在一天内能把这100把梳子卖给佛教的出家师傅,就聘谁。 一天过去了,主管叫来三人。 第一个人,卖出了一把。一个小师傅一边晒太阳,一边用手指抓着又脏又厚的头皮,他一

阅读全文
 


 日志目录[查看此博主全部日志]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05011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