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文章总数:17905
访问次数:245082961
|
|
|
|
冯达庵居士:心经广义 第四章 般若总持 第二节 真言 |
|
2025/11/23 0:27:00 阅读:3 评论次数:0 |
心经广义达庵居士冯宝瑛演讲
第二节 真言
如来身口意三业,神秘莫测,故有三密之名。种种印契,身密也。种种真言,口密也。种种观境,意密也。本经不说身意二密,而惟示真言;略耳。 如来三业,根于妙行,不落于识;固非二乘异生所能测;菩萨未深入寂灭忍者,亦不能神会;故有身密口密意密之名。印契真言观想,皆法性之特征,分身口意三门表示之。任何法性,形诸行者之身,恒有相当印契与之配合;是谓身密。播诸行者之口,恒有相当真言与之配合;是谓口密。发诸行者之意,恒有相当观境与之配合;是谓意密。三密齐
(阅读全文)
|
|
本性法师:39 要始终如一,不要轻易改变目标 |
|
2025/11/23 0:27:00 阅读:4 评论次数:0 |
(39)要始终如一,不要轻易改变目标 曾经,有个老阿婆,字识的不多,但勤于实修。他天天念观音六字真言,即唵嘛呢叭弥吽,不过,因为她老人家字识得不多,把吽字读“牛”字,因没人提醒,长期以来,她都是那么念。同时呢,面前放两个碗,一碗里装满了蚕豆,每念一遍,就抓一个豆子从这碗往那碗子里放,这碗抓完了,又从那碗抓回到这碗,日复一日,久而久之,她念一遍六字真言,碗里的豆子就自动地飞到另个碗里。有一天,有人听说有老太那么神奇,就来看看,听她念“唵嘛呢叭弥牛”,就提醒她说,那个字读“吽”,而不读“牛”,
(阅读全文)
|
|
冯达庵居士:心经广义 第四章 般若总持 第一节 通赞 |
|
2025/11/22 12:26:00 阅读:20 评论次数:0 |
心经广义达庵居士冯宝瑛演讲
第一节 通赞
以上三章经文,如依名句一心持诵,令极纯熟,此属法陀罗尼。其中义理,若能一一参究精透而保任之,则属义陀罗尼。得本章真言如实行持,与般若本尊相应,斯属咒陀罗尼。及其成就,则属忍陀罗尼。前二后二,境界浅深不一,固各有相当效验。本节通加赞叹,承上兼起下也。 上文破五蕴破诸相般若妙用三章,皆藉名句显义。义解不论详略精粗,若但依名句专心读诵,不被杂念冲破,是名一心持诵。其能不加意识,随时能顺口背诵者,得称极纯熟也。既能一心,虽于义解未尝研究,总
(阅读全文)
|
|
本性法师:38 每一种修行方法自有其妙用 |
|
2025/11/22 12:26:00 阅读:15 评论次数:0 |
(38)每一种修行方法自有其妙用 比如,各种戒律,是为纠正众生不当的行为,把它规范到一定的道德的轨道内。各种禅法,是为收束众生散乱的心,使她变得平和、纯静。 佛门八万四千法门,每一法门,各有其征对性,不能因为它看似简单,就轻视之。 佛教中,要求我们要如何合掌,如何拜佛,要如何步行,用餐时要做什么仪式,不能过度地涂脂抹粉等等,自有其道理,自有其妙用。 举个例子吧:有个小和尚,什么都好,就是脾气不好,老和尚观察一段后,就给了一袋钉子给小和尚,要求他把钉子一根根钉到一根木头上,待他钉好后,又要求
(阅读全文)
|
|
冯达庵居士:心经广义 第四章 般若总持 |
|
2025/11/22 0:26:00 阅读:19 评论次数:0 |
心经广义达庵居士冯宝瑛演讲
第四章 般若总持
梵语陀罗尼,义为总持。持也者,令一种功德力渐渐增长,终致成熟也。有表持,持善法不使散也。有遮持,持恶法不使起也。内分四种(详瑜伽论四五): 行者学佛,无论所得深浅,若不加以维持,寻即消失;故陀罗尼尚焉。陀罗尼者,对于所得境界执持不舍,以培植其强势也。总握其要,故名总持。总持功德,大别表遮二门。有利于他之善德,提令开发,使提力渐渐增长,是名表持。有损于他之恶德,拒令消灭,使拒力渐渐增长,是名遮持。无论表遮持,须余法不能为碍,乃称纯
(阅读全文)
|
|
本性法师:37 要有耐心 |
|
2025/11/22 0:26:00 阅读:23 评论次数:0 |
(37)要有耐心 学佛如钉钉、如滴水,钉子往一处钉、一直钉,就会穿过木头;水往一处滴,时间久了,就能穿石;三心二意、心太急、或投机取巧,就不易成就。日本有个关于“田鹃”的故事。 田鹃不啼,该怎么办? 日本三国时,三位风云人物对此的态度各不同,织田信长是:田鹃不啼,杀掉算了。此人性格果断,但残忍嗜杀,心太急。 丰臣秀吉是:田鹃不啼,就想办法让它啼。此人足智多谋,能征惯战,但心机太多。 德川家康是:田鹃不啼,就等它啼。此人坚忍不拔,有耐心,后来他建立了江户幕府,200多年江山不易手。 可见,耐
(阅读全文)
|
日志目录[查看此博主全部日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