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普贤行愿品

一九九三年讲于台湾华藏讲堂 20

  日期:2011/10/7   阅读:    繁體   

 

普贤行愿品疏节录  (第二十集)  1993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04-010-0020

  请掀开经本第六十八面,最后一行,看偈颂:

  经【普能严净诸剎海。解脱一切众生海。善能分别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普能清净诸行海。圆满一切诸愿海。亲近供养诸佛海。修行无倦经劫海。三世一切诸如来。最胜菩提诸行愿。我皆供养圆满修。以普贤行悟菩提。】

  这三首偈是「总结大愿」,总结大愿的前面三首。偈所说的很清楚,第一句是「净土愿」。『普能严净』,「严」是庄严,「净」是清净,清净才是真实的庄严。『诸剎』不仅仅是西方极乐世界,实际上包括虚空法界无量无边的诸佛国土。用什么去庄严?用清净心去庄严。《维摩经》上说得很好,心净则佛土净,庄严佛国土最要紧的就是心净。《无量寿经》经题上教给我们「清净平等觉」,这就能庄严一切诸佛剎土。

  『解脱一切众生海』,这个底下都用个「海」,海是形容称性,这个海不是普通的海,法性大海。大乘经上常说,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依正庄严都是心性变现出来的,还归心性大海。「解脱」是得大自在,《华严》所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如来究竟圆满果地上的境界,这一句就是成熟一切众生的大愿。佛菩萨度众生,要把众生度到哪里?一定要究竟圆满成佛,诸位要记住,究竟圆满成佛唯有念佛往生净土的法门。最近这几天有不少同修在景美图书馆听《弥陀经疏钞》,《疏钞》讲到末后是愈来愈精彩。莲池大师的批注愈到后面愈透彻,他所说的不是自己的推想,字字句句都与经文相应。我们平常读经粗心大意,经文之妙没看出来,经过他这一说,我们再回头看看经文,果然没错,妙到极处。才晓得净宗法门真实不可思议,信愿持名求生净土是究竟圆满的菩提大道,所以我讲这一段经文的时候特别提示出来。

  我初学佛的时候亲近章嘉大师,大师教我第一部佛书就是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论》。宗喀巴是章嘉大师的师父,是他的老师,边疆四大喇嘛都是宗喀巴大师的学生,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弟子。《弥陀经》这个法门是无上菩提大道,它没有次第,比有次第的要殊胜。像我们这个大楼十一层,有次第的是爬楼梯,一步一步往上爬,那是《菩提道次第论》;《阿弥陀经》念佛法门是坐电梯,一按钮就上去了,比那个更究竟、更圆满,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真正令一切众生圆满成佛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才圆满成就。如果不生西方极乐世界,给诸位说,那就是有次第的。

  第三句是「转法轮愿」,『善能分别诸法海』。世出世间法无量无边,四弘誓愿里面告诉我们,「法门无量誓愿学」,这一句就与四弘誓愿这一句相应,「法门无量誓愿学」。我们能学得了吗?我们智慧很有限,寿命更短促。何况我们处在这个世间,在现前这个社会,无论哪个行业都是在战争,都在打仗,所以日子过得好辛苦。这无量的法门我们能学得了吗?能学得成就吗?这是必须要认真去考虑的。如其不能,那么最好依照佛菩萨的教导,一门深入,选择一门,从一门下手。

  这一门里面,保证在一生成就的,唯独念佛法门,这是确实保证你一生成就。无论什么人,上自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罪业深重不怕,怕的是你不能相信、不肯发愿,那就无可奈何。极重的罪业,佛在《观无量寿佛经》讲的五逆十恶,造五无间的罪业,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教他念佛求生净土,他听了能够接受、能够发愿,临终一念、十念也一定得生。可见得这个法门实在是普度一切众生的法门,其它法门就不一定,完全看自己的功夫,没有这么方便。转法轮这桩事情,我们可以到达西方世界之后,见到阿弥陀佛再来办。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学,那边老师好,诸佛如来是老师;同学好,诸大菩萨是同学;修学的环境好,有求必应,寿命长,无量寿,有的是时间。现在时间有限,很宝贵,要用它来念佛,不能把它糟蹋了,要一心念佛。

  『能甚深入智慧海』,这一句是讲受持,诸位一定要知道。净宗的经论、古来祖师的批注要多看,要细细的去看,你才明白,如果不是第一流的智慧你就不会选择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所选择的,是顶尖智慧人选择的法门,你怎么也选择上了?不容易。此地所说的「能甚深入智慧海」就是选择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法门,这一句专指这个。

  『普能清净诸行海』,这一句是修行二利,自利、利他。「行」,归纳起来就是三业,身、口、意。三业里面最重要的是意业,我们常讲的心清净,心清净,身就清净,语也清净,所以最重要的是心。我们自己三业清净,就能够清净我们周边的环境,佛门里常说心清净则身清净,身心清净,世界就清净,世界清净就是利他,别人真正得到利益。『圆满一切诸愿海』,这一句讲的是真实的利益,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统统圆满,满愿了。

  『亲近供养诸佛海』,这一句是前面所讲的承事供养,也就是亲近一切诸佛如来。我想这桩事情大家心里都很明白,只有到西方极乐世界,才能真正亲近一切诸佛如来,不到西方世界,纵然有能力亲近佛,不多,亲近一尊佛、两尊佛,不会亲近很多佛。为什么?没有能力。到达西方世界,承弥陀本愿威神的加持,虽然我们业障烦恼一品都没断,也能够亲近一切诸佛如来。唯独西方世界的人才有,其它没有见到过。

  『修行无倦经劫海』,这是讲长时间的修行,不离佛陀,那叫真正有福。我们在三界流转,生死轮回,遇到佛法的时间很短,遇不到的时间很长,所以累劫的修行我们进得少、退得多。遇不到佛法就退了,遇到佛法才进一点点,所以成就要三大阿僧祇劫,要无量劫。如果常常在佛的身边,决定没有退转,成就就不要这么长的时间,很快就能成就。所以这一句「修行无倦」,一定要在佛的身边才能做得到。「劫」是长时间。

  底下这首是总结正觉愿,就是成佛。『三世一切诸如来』,说三世自然就包括十方,十方三世。『最胜菩提诸行愿』,「菩提」是觉,这是印度话,翻成中国字是觉悟。「最胜菩提」就是最胜的觉悟,究竟圆满的大觉。「最胜」是贯下面一句,最胜的「诸行」,那是文殊的十行,在《华严经》上文殊表十波罗蜜,这是最殊胜的;最胜的「愿」就是普贤菩萨的十愿。所以这一句里头的「最胜」是贯三个,菩提、行、愿,这三个就是华严三圣做代表,正觉是毘卢遮那佛,行是文殊,愿是普贤,华严三圣。『我皆供养圆满修』,华严三圣就是菩提行愿,依照这个理论方法来修行。『以普贤行悟菩提』,「悟菩提」就是成究竟圆满的佛果,怎么成就的?普贤行成就的,普贤行就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经》才圆满。我们再看下面的偈颂,翻过来七十面。

  经【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我今回向诸善根。愿诸智行悉同彼。愿身口意恒清净。诸行剎土亦复然。如是智慧号普贤。愿我与彼皆同等。】

  批注里面讲,向下这五首偈:

  疏【结归二圣。及摄所余。】

  『二圣』就是普贤、文殊。文殊代表解,文殊是智慧第一,代表理解,普贤代表行。《华严经》上把菩贤菩萨列在第一位,文殊列在第二位,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华严经》这个法门重行。但是行要依解,它重实行,不行不能成就,单单解不肯做是不能成功的。所以普贤是华严长子,表这个意思。

  『我今回向诸善根』,自己所修学的一切善法统统回向,回向到哪里?《华严经》上,在前面「普皆回向」的时候说过,十愿后面三愿都是回向。「常随佛学」是回向菩提,「恒顺众生」是回向众生,「普皆回向」是回向实际,实际就是法界,回向这三处。换句话说,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为的是什么?就是为菩提、为众生、为实际,就为这个,这就对了。『愿诸智行悉同彼』,普贤菩萨大智大行。

  第二首偈是『愿身口意恒清净』,能回向三处就清净了,决定不能回向世间福报。我学佛为什么?求发财、求升官、求家里平安、求健康长寿,这个不清净,身语意都不清净。为什么不清净?有我、有我所,只要有这两样东西,无量无边的习气烦恼只有增长,不会减少,所以就不清净了。我们今天断恶修善不求这些,这个东西统统都不求。菩提、众生、实际,我们还很难体会,似乎听了还摸不到边际。说得踏实一点,我们专求西方极乐世界,只愿见阿弥陀佛,果然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那三种回向自然就圆满。这个说法好懂,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不求别的。『诸行剎土亦复然』,刚才说过了,心清净则身清净,身清净就境界清净,无一不清净。

  近代,民国初年,诸位都晓得中国有位弘一法师。弘一大师写的「阿弥陀佛」,我们印得很多,大家到处都看得到。我们细心观察,弘一大师是专门念《行愿品》的,他的早晚课就是念这个,他就是依照这个法门修。修到什么境界我们不知道,但是清净有一点,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从他生活上看出来。诸位晓得弘一大师戒律精严,但是他表现在外面非常潇洒,并不像一般人那么拘谨,不是的。他非常潇洒、自在、安详,好像这个世间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在他心目当中都是无比的快乐,这就是清净相。

  他的学生,不知道是丰子恺还是哪个人,跟他在一起旅行的时候。他旅行行李非常简单,他用的一条洗脸毛巾已经很旧了,丰子恺想给他换一条新的,他说不要,「你看还很好」。人家见到好像是抹桌布一样,他喜欢得不得了。请他吃饭,不管做什么口味,他都说好,都喜欢,没有分别心,心清净。这个太咸了,「咸有咸的味道」;那个没有盐,「淡有淡的味道」,样样东西他都满足,样样东西他都欢喜,这是「诸行剎土亦复然」。我们今天是念这个文,人家已经把这个句子变成生活了。他的起心动念、生活行持,对人、对事、对物,你要把它写出来,那就是《普贤菩萨行愿品》,他做到了。这真正叫学佛,而不是佛学。我们今天是搞佛学,弘一大师是学佛,统统把它做到,变成自己的生活,变成自己的境界。『如是智慧号普贤』,能够这样做的他就是普贤菩萨。『愿我与彼皆同等』,我们要向他学习,要效法他。

  再看下面四十四首,在七十一面最后一行。批注诸位有时间自己去看,我们这次法会大概下星期四就圆满,再有一次就圆满了。圆满的时候经本都送给大家,所以经本里头的批注自己可以去看。请看经文。

  经【我为遍净普贤行。文殊师利诸大愿。满彼事业尽无余。未来际劫恒无倦。】

  我们先看这一首。『遍』是普遍,『净』是清净,普遍是尽虚空法界,所以不是一个地区,是全面的。这一句是讲普贤菩萨的愿行,大愿大行。『文殊师利诸大愿』,文殊菩萨在华严会上讲的十波罗蜜,就是六度第六般若度又开为五度,称为十波罗蜜。这是信解,文殊、普贤二位大士的。『满彼事业尽无余』,文殊、普贤的事业是什么?佛门里头常说「如来家业」,特别是对出家人,出家人剃度、受戒的时候,师父都要嘱咐。既然发心出家、受戒,就要荷担如来家业,做佛的弟子,继承佛菩萨的事业。佛菩萨的事业就是度众生,说得更清楚、更明白一点,令一切众生圆成佛道,这就是如来家业。如果不能帮助一切众生圆满成佛,我们就没有尽到责任,就没有能够把如来的事业荷担起来。要真正继承这个事业,必须自己先成就,自己不能成就怎么能帮助别人?这个诸位一定要晓得的。

  有些人我也曾经听说过,听了也很佩服,他要学地藏菩萨。他愿度一切众生成佛,他自己不要成佛,自己生生世世都发愿当法师,度众生成佛道。这个慈悲心很重,非常难得,真的诸佛菩萨听到都不能不佩服他。可是他有没有这个能力?他来生要堕地狱、堕三途怎么办?得不到人身、当不成法师怎么办?他没想到这一层。所以诸位一定要知道,自己未度先度众生是菩萨发心,这句话是佛说的。那是菩萨发心,我不是菩萨。我不是菩萨也发这个心,问题就严重了,后果就不堪设想。菩萨发心,什么菩萨?《金刚经》上有标准,「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那不是菩萨。所以起码四相都断了的,那个菩萨可以,自己没度先度众生,行。地藏菩萨当然可以,地藏菩萨是等觉菩萨,他不度自己先度众生,行。实际上那个标准最低的,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才可以,没有到这个程度你要发这个心,在六道里头自身不保,没有法子。度众生那是说的好听的,能度得了吗?

  所以诸佛如来劝我们求生净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了阿弥陀佛再回来当菩萨,行,那就不退转了,换句话说,自己决定不堕三途,这个可以。这是讲不度自己,自己不成佛,因为成佛时间还很长,我把成佛的时间延后一点没有关系,先度众生,这叫菩萨发心。这要搞清楚,决定不能把意思错会了。佛在经上讲的话没错,你自己错会了意思,这不能怪佛,怪自己愚痴,怪自己粗心大意,把佛的意思解错了。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也常常提醒大家,很多人是错解如来真实义,解错了。所以,担负如来度众生的事业,一定是先到西方极乐世界。

  『未来际劫恒无倦』,普贤菩萨的精神,无论是自己修学,无论是帮助别人,总是不疲不厌。你看十大愿,愿愿后头「无有疲厌」,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怎样才能达到无有疲厌?道理真正清楚了,事实真相明白了,在修学过程之中充满法喜,那精神就来了,就不会疲倦。我们世间人也常讲「人逢喜事精神爽」,遇到欢喜的事情,精神都很足了。你要在佛法修学里得法喜,你的精神就倍长,就不会疲倦。学佛学到很倦,疲倦不堪,没入状况;真正是学佛进入状况的时候,你的精神一定好。我们常讲一个人气色一定好,相貌一定圆满,身体一定健康,一定是天天欢喜快乐,这是学佛进入状况了。如果你还没有这个情形,你就要认真反省,你在佛法里还没有进入状况,还不懂得修学的方法。佛法真的是离苦得乐,得乐是马上就得到的,不是说要修多少年,来世才得到,不是的,立刻就得到。只要你懂得理论与方法,你确实会得到。

  经【我所修行无有量。】

  这一句是因。

  经【获得无量诸功德。】

  这是果,修因一定就得果报。这一句「因」要搞清楚,所以先要懂得『修行』这两个字的定义。什么叫做修行?「行」就是指的生活行为,生活行为无量,真的是『无有量』。佛把它归纳为三大类,就是身、口、意,这就好讲了。身,我们一举一动,这是身的行为;口是言语,说话是口的行为;意是思想、念头,起心动念是意的行为。身口意的行为要是错误了,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这两个字要搞清楚,许多学佛的人对修行两个字搞不清楚,什么叫修行?每天拜佛叫修行,每天念经叫修行。那么不拜佛、不念经,就不修行了,这怎能成就?

  修行在哪里修?起心动念之处。每天读经,早晚课诵,经是我们修正行为的标准,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佛在经上讲的一不一样?跟讲的一样,那就是正的,如果不一样,依照经典的标准把它修正过来,这就对了。所以戒律是修正身口的标准,经论是修正我们思想见解的标准。我们对于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跟经论相不相合?我们身体造作、言语跟戒律合不合?所以,经律论三藏是修正我们身口意三业的标准,是这个意思。

  所以诸位一定要晓得,修行在日常生活当中,不在佛堂。佛堂时间很短,那是上课,上了课干什么?离开教室之外要用得上的。教室里面学的东西,离开教室都用不上,这个东西学它干什么?学了没用处。学了要用在日常生活上,像刚才讲的,弘一大师全都用在生活上,那叫真正修行人,他统统做到了。所以「修行无有量」,在起心动念之处。

  早课是提醒自己,早晨把经典念一遍,就是听佛菩萨教诲,要记住,今天一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依照这个标准。晚课是反省,想想我今天一天,起心动念、一切作为有没有违背佛的教训?如果违背,赶紧改过。改过就是忏悔,忏悔的意思是后不再作,明天我尽量不会犯过错,这个早晚课就有意义,就有功德。不是早晨把经念一遍给佛菩萨听,晚上再念一遍给他听,我们自己所作所为完全不相干,这样做早晚课是有很大罪过的。什么罪过?骗佛菩萨,早晨骗他一次,晚上再骗他一次。佛菩萨又不在,泥塑木雕的你都忍心骗它,那你这个心就不必再说了,你自己就晓得你存的是什么心!你对待一切众生哪有不欺骗的道理!连泥塑木雕的都会骗它,你还不会骗人吗?所以懂得早晚课的意义,早晚课应该怎样修法,真修行的人获得的果报就殊胜了,『获得无量诸功德』。

  经【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切神通力。】

  这两句是受用,这个受用就跟我刚才讲弘一大师的小故事一样。他的境界跟我们境界确实不一样,他能够『安住』,就是生活环境当中,无论是顺境、逆境,跟人相处,无论是善人、恶人,他都能安住。处事待人接物他明了通达,明了是不迷,这个很重要,一切事实真相他明白,明白就是觉。『达』是通达,通达是没有阻碍、没有困难、没有障碍。『神通力』就是自在,我们刚才讲应付人、应付事,都能应付得恰到好处,自己心清净,令他生欢喜,这是真实的受用。

  经【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这首偈是愿同文殊、普贤的修学。莲池大师在《弥陀经疏钞》里面告诉我们,一心就是智,一念就是行;换句话说,一心就是文殊,一念就是普贤。净宗法门所标榜的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你看文殊、普贤统统具足在里面。所以,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讲得不错。原来一心称念,《华严》二圣的法门统统圆满含摄在其中,真正不可思议。修华严法界观很不容易,用念佛这个方法修华严法界观是太容易了,方法简单、稳当、容易,而且成就实在讲比华严宗往往要超过。这是前面两句,是两位大菩萨。末后两句是自己发愿要跟他们修学,以这两位菩萨做为自己修行的标准,这才叫真正究竟圆满。这不是普通的标准,是最高、最圆满的标准。后面这首偈是结归净土,这是总结。

  经【三世诸佛所称叹。】

  这一句我们在《弥陀经》六方佛里面见到,在《无量寿经》里面我们也见到。罗什大师翻六方,玄奘大师翻的《弥陀经》是十方,换句话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赞叹阿弥陀佛,都赞叹西方净土,这是『三世诸佛所称叹』的。「称叹」具体的作为就是与一切众生宣讲净土三经。将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详细为众生说明,为大家介绍、推荐,劝导大众念佛求生净土,这是一切诸佛之所称赞的。在一切经里面像这样的经文,查遍《大藏经》都没有,所以才晓得这个法门殊胜。

  经【如是最胜诸大愿。】

  在本经就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在《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度众生,这是『最胜』的『大愿』。

  经【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无量寿经》一开端就讲得很清楚,说明一切修净土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那就是修的『普贤殊胜行』。所以我们发心求生净土,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就是修的「普贤殊胜行」,这个要知道。

  底下几首偈当中,特别是前面两首,古来许多祖师大德在注疏里面都引用这八句经文,这八句是普贤菩萨求生净土的愿,华严世界毘卢遮那佛的后补佛,这不是普通人。毘卢遮那佛的后补佛,等觉菩萨文殊、普贤还要求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什么道理?我过去看了这个经文,想了很多年都想不通。我们业障深重,没有办法成就,这才不得已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文殊、普贤是一真法界里面,他不是十法界,毘卢遮那佛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的等觉菩萨,他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想不出理由。这样地位的菩萨,只剩下最后一品生相无明,这一品无明破了他就成佛了,他成佛跟毘卢遮那没有两样。

  可是修行,我们从佛在大乘经上所说的,能够领略到愈是往最后愈困难。就像我们世俗人比喻爬山,又说行路,「行百里而半九十」。我们走路走一百里,一百里一半是多少?不是五十里,是九十里。换句话说,最后十里那个辛苦就像前面走九十里一样,力气都没有了,走不动了,愈往后是愈难。在大乘经上佛告诉我们,就讲三大阿僧祇劫成佛,第一个阿僧祇劫,菩萨能够证得三十个位子,十住、十行、十回向,三十个位子第一个阿僧祇劫完成。第二个阿僧祇劫就比较辛苦,只能证到七个位子,初地到七地。第三个阿僧祇劫只能证三个位子,八地、九地、十地,愈往上去愈难。根据这个经验我们晓得,等觉菩萨破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成佛不是简单的事情。照这个比例来推算,恐怕也得要一个阿僧祇劫,他才能够圆成佛道。

  如果这个推想没错,他们两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就是当然的了,为什么?等觉菩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就成佛了,换句话说,他不要那么长的时间。在华藏世界还要修行一个阿僧祇劫,到西方极乐世界不要一天就圆满了,他当然要去。毘卢遮那佛也不阻止他,为什么?应当要去,节省时间,很快就成就了,就是这么个道理。想了好久才想出这么一个理由来解释。我们看菩萨发愿文,普贤菩萨发的愿。

  经【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剎。】

  这一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说出菩萨求生净土。菩萨尚且求生,我们还能说不去吗?菩萨在此地现身说法,做出榜样给我们看。在这首偈中我们要特别注意的,第一要有真实恳切求生的愿望,这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二,我们要把障碍除掉。什么是障碍?妄想是障碍,杂念是障碍,所以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没有障碍了。这两句我们只要把后面一句做到,都摄六根自然在其中,就是要做到净念相继,则『尽除一切诸障碍』了。净念就是不怀疑,怀疑,心不清净;不夹杂,夹杂,心也不清净;相继是不间断。念佛人真正能够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你的障碍就没有了。

  这个地方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我们不能不知道,念不是在口上念,口上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是过去寒山、拾得(寒山、拾得就是文殊、普贤的化身)在国清寺听到人家念阿弥陀佛,他们两个在外面笑,「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有口无心。这一句佛号念的阿弥陀佛,一天念十万声,一面念佛一面还打妄想,这有什么用?夹杂,没用处。怎样才做到不夹杂?实在讲还是信愿,真的相信,真的想去,妄念自然就没有了,都在信愿上。信得不深,愿不切,口里说去,对这里还贪恋,舍不得离开,那怎么行!所以念佛的「念」字,我们中国文字很有味道,是「今、心」,你现在心上真有佛,那叫念佛。口里念不念不重要,心上真有,虽然不念,时时刻刻会想起,你心上真有。

  我曾经遇到,好像也给你们讲过,有位同修来找我,告诉我念佛念了好几年,功夫不得力。我就劝他放下,年岁已经大了,儿女都已经成人了,你还有什么牵挂的?应该万缘放下。他告诉我,师父,我什么都可以放得下,就是我孙子放不下。那个孙子就害死他了,他不能够往生,功夫不得力,就被孙子害的。如果把孙子换成阿弥陀佛,他就一定往生,就是「尽除一切诸障碍」,确实是如此。他并没有一天到晚把孙子挂在口上,不管遇到什么事,他第一个念头就会想到孙子,心上真有,那叫做念佛。我们心上真有阿弥陀佛,真有西方净土,一遇到什么事情,第一个念头就是阿弥陀佛,这叫真念佛人。要明白,这个念法才有用处,有口无心没有用处。心上真正有,我们世俗讲「心上人」,把阿弥陀佛做你的心上人,你就成功了,你就一定得往生。如果念阿弥陀佛,心上还有另外一个人,你去不了,决定没有感应,这是诸位一定要记住。

  『面见彼佛阿弥陀』,一心一意要见佛,所以家里供养阿弥陀的佛像,天天早晚课诵的时候看他,跟他见面。天天想他,到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真的来了,那才叫欢喜。我天天想,终于把你想来了。世间人不如此,看到阿弥陀佛害怕,不得了,我要死了,恐惧心现前,还能往生吗?那就不行。所以天天想,想他来接引,见到佛真生欢喜心,那叫做念佛人。又念佛,又想往生,又怕死,这是假的,这个不能往生,这就是寒山、拾得讽刺你,笑话你,你们喊破喉咙也枉然的。『即得往生安乐剎』,「安乐剎」就是西方净土,这是求生净土,前面是求见弥陀。再看底下这两首。

  经【我既往生彼国已。】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

  经【现前成就此大愿。】

  普贤菩萨在华藏世界发的十大愿没做圆满,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他的十大愿王才圆满。你们想想这个味道,这也是他为什么要生西方极乐世界。我刚才给你们说的那个道理是我想了很多年想出来的,经文上没有。这个是经文上有的,原来十大愿不到西方极乐世界不能圆满,到达西方世界就圆满了。实在讲跟我想的那个,说的话不一样,意思一样,为什么?如果不到究竟成佛,十大愿就不圆满,等觉菩萨做不圆满,成了佛,十愿就圆满。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是去成佛的,成佛他就圆满了,这是我们一定要注意到的。

  经【一切圆满尽无余。】

  这一句是自利,菩萨修行功德究竟圆满,『尽』是究竟圆满。

  经【利乐一切众生界。】

  这是讲度众生圆满。他有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神通、圆满的善巧方便,才能够普度十法界一切众生,所以这一句是度生圆满。不到西方极乐世界,两种圆满得不到,由此可知,西方世界是决定要去。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从前李老师在《无量寿经》眉注里头讲,「非愚即狂」,不是愚痴就是狂妄;换句话说,就是个不正常的人,一个正常的人没有不求生西方净土的。尤其是对于西方净土真的了解,真的认识,这才晓得学佛的人非去不可。唯有达到西方,一切才圆满成就,如果不生西方极乐世界,在他方世界修行,真的,《华严经》上讲要无量劫才能成就,这个世界是一生成就。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一九九三年讲于台湾华藏讲堂 19
下一篇:一九九三年讲于台湾华藏讲堂 21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