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观无量寿佛经

1988年讲于台湾 1

  日期:2011/10/7   阅读:    繁體   

 

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第一集)  1988/2  台湾大专讲座  档名:03-001-0001

  诸位同修,这次讲座时间只有七天,我们七天总共用二十六个小时来读这部《观无量寿佛经》。首先我们要把研读的目的告诉诸位,这次讲座与我们过去几次所举办的目的不相同,在过去我们虽然是提倡念佛,劝导大家求生净土,但还是偏重在教理上、劝导上,这一次就比过去要提升一级,升级了,我们着重在实行。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建立一个真正的认识,认识什么?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像禅宗所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我们要着重认识这个层次,然后才晓得如何解决我们当前的问题与将来的问题,这是要认真努力去做的。

  佛虽然给我们说了很多的经典与法门,这些经典与法门照佛教的术语来说就是普度众生。「度」这个字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帮助、协助,普遍的帮助一切众生,协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佛说一切经典的目的。但是要谈到究竟圆满的破迷开悟,彻底的离苦得乐,讲到最彻底的无过于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法门,所以这个法门是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最重要的一个法门,也就是最重要的手段与方法,可是真正认识这个法门的人的确不多。

  它重要的经典有三经一论,这是专讲的,就是我们平常读到的、早晚课诵里面念到的《弥陀经》、《无量寿经》,以及这部《观无量寿佛经》,这三部经是专讲这个法门。这三经自古以来的批注非常丰富,我们今天所采取的是《疏钞》,这个《疏》是隋朝天台宗的祖师智者大师作的,《疏》是他做的。疏就是经的批注,他老人家注得相当的深,有相当的深度,后人看起来还是难懂,不能完全了解批注的大义。所以他后来的学生,就是四明知礼法师,是天台宗的后裔,就将智者大师的注子再加以批注,就是批注的批注,这个叫钞,叫《妙宗钞》,就是《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这是这部批注全部的名称。这部批注在台湾有单行本流通,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在世非常推崇这部批注,我们过去曾经翻印过几次。但是这部批注依然不是初学人能够读的,所以我们印了很多,流通的是不少,真正在这上下功夫研究的人不多。如果照这个批注的本子来研究,决定不是七天时间能够研究完的。

  所以这次我们采取也是天台宗近代的一位大德——谛闲法师的《演义》,这个《演义》完全是根据《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里面科判完全都用它的,批注也采取它精要的部分,把它摘录下来。谛闲法师也有一些发挥,有一些讲解,把很深的经文用浅显的文字给我们显示出来,这就是这一本《疏钞演义》。《疏钞演义》这部书他写得非常之好,可以说把《疏钞》里面要紧的、重要的文句都摘录在此地,使我们看起来便利太多了。由这部《演义》,将来再研究《疏钞》就容易得多了。

  但是我们修行还是要以念佛为主,你要是修观想,我觉得可以加一点观想,帮助我们自己得清净心,得一心不乱,这是可以的。如果是完全修观,依照这部经来修,恐怕不是我们现代人能够做得到的,因为它的境界非常微细,我们一天到晚粗心大意的人没有办法入观,所以我们就用持名念佛的方法。持名念佛这个理论也是从这部经里头来的,所以这部经是净土宗讲理论讲得最多、最圆满的一部经典。

  我们先把序文念一念,序文是介绍这部经的,我们认识这部经的价值。

  【观经疏钞演义序。】

  这篇序文是谛闲法师自己写的。

  【弥陀经以信愿力持佛名号。为至直捷。至圆顿。】

  『至』就是到了极处,没有比这个再直捷的。『圆』是圆满,『顿』是快速,没有次第,没有阶级,也是到了极处。从这两句就晓得这个法门实在是一切法门当中无上的法门。

  【最极稳当。】

  决定不会出差错的。现在很多人修行走火入魔,我们看到很多,『稳当』就是决定不会走火入魔。

  【最易成就。】

  这句话对我们来讲,我们很满意,我们很欢喜。如果太难,虽然是直捷,虽然是圆顿、稳当,我们一生修不成还是枉然。所以我们一生当中,无论是哪个人,各个都能成就,最容易成就的。

  【是世尊澈底悲心。普令业重众生。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称异胜方便之法门也。】

  这都是指着我们,我们业障深重。『异』是与其它的法门迥然不同,『胜』是殊胜,没有比这个法门更殊胜的。

  【古德云。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如果以禅来讲,念佛是最高的禅;如果以密来讲,念佛是最高的密,这是一般人不理解的。这次我们从美国带回来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的批注,他把这个问题说得非常清楚。因为他自己本身可以说是宗、教、禅、密都精通,不但是通,精通,所以他给我们提出念佛法门是禅里面最高的禅,密里面最殊胜的密,尤其在《无量寿经》批注里面讲得非常透彻。

  【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径路』就是近路,最直捷的道路,也就是最快速的道路。

  【吾人果能依教修行。以真信切愿。但念弥陀。则无论时之久近。功之浅深。临命终时。决定往生。无可疑者。】

  这几句话我们要牢牢的记住。我们要想在一生当中成就圆满的智慧、成就圆满的佛果,你就照这个方法去修决定不错,要死心塌地,不再学其它的法门。这个法门要是你得到了,得到什么程度?不要很高,你只要得到清净心,在我们这里讲是下等的功夫,上乘的功夫是理一心不乱,中等的功夫是事一心不乱,下等的功夫叫功夫成片,就是我们清净心现前了,这个时候我告诉诸位,世出世间一切法门都能通达,真的所谓是一经通一切经通。所以用功得法不得法就在你有没有这个认识,我们从一部经上深入之后,能通一切经。你要是研究一切经,一切经研究透了才能通一经,那是吃力不讨好,很费事,不如从一部经上下手。从一部经上下手可以能够通一切经,通一切法门。底下说:

  【如其信不真。愿不切。念不专者。不名但念。乃名杂念。虽肯念佛。难臻实益。所以念佛人多。往生者少。】

  『杂念』的效果就差很多,这就是说明念佛不能成就的原因。

  【自古及今。求其真得一心不乱者。罕见其人。过在念不肯但。非法门咎也。】

  这几句话也要记住,绝对不是这个法门有问题,问题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就是我们没有专心,『但』就是专。如果你专心就决定成就,自己不专得不到成就不能说是法门的过失。底下诸位自己看,这个地方有几句重要的我提出来,就在这一面的倒数第四行,从第二句,我念一念:

  【云何思惟。云何正受。】

  这个底下几句话很重要。

  【于是佛说三种净业。答彼思惟。说十六妙观。酬其正受。】

  本经的中心就是『三种净业,十六妙观』。后面这一行从第二句看:

  【于十六观中。前十二观。为上根人教观想念佛。第十三观。为中根人教观像念佛。唯最后一观。为最下根业重恶人。临终狱境现前之时。善友教令称佛名号。即得往生。】

  『最后一观』就是第十六观。『狱境』是临终地狱境界现前,这个人造的罪业很重,马上就要堕地狱了。『善友教令称佛名号,即得往生』,这就是持名念佛。所以我们讲观想、观像、持名,这些念佛重要的方法都是从《十六观经》出来的。这是很重要的几句话。诸位再翻过来看第四行,我们看看谛闲老法师怎样来看这部经。第四行的第二句:

  【余钝根人。】

  『余』就是谛闲老法师自称,他实在是清末民初了不起的一位法师,天台宗近代的祖师。在香港圆寂的倓虚老法师、宝静法师都是他的学生,他自己称『钝根人』。

  【自受具后。】

  『受具』就是出家,受了具足戒以后。

  【即奉持此经为日课。】

  他老人家就拿这部经作他自己的功课,这是谛闲老法师。

  【忽忽四十余年矣。】

  这是他注这部经的时候,四十多年。

  【只是诵文。未遑修观。】

  每天诵经,拿这部经做早晚课,诵这部经,天天读诵,但是没有依照这部经的方法修行。

  【经云。持是经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足证持经持名。无二致也。】

  因为天天念经念熟了,当然常常就会想经里面的境界,这叫忆佛,我们口里面念佛号叫念佛,《楞严经》上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所以忆佛跟念佛是一个意思。但是诸位要晓得忆佛还胜过念佛,假如我们口头上念佛,心里头不想佛,这不会往生的。往生是心往生的,不是口往生,口里头一天念到晚念十万声佛号,心里头确实没有佛,这个不会往生。反过来,心里面天天想佛,口里头一声也不念,这个人会往生。所以我们口里念佛,心里要想佛,这样才行。口念心不想,那是古人所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

  前年在香港,欧阳老居士是八十多岁往生的,他往生可以说完全就是忆佛,因为没有人看到过他念佛。他读经,天天看经,喜欢看经,从来没有人看过他念佛。他预知时至,他告诉畅怀法师说十二月二十二号他要走了,他说这个话的时候距离十二月二十二号是三个星期,三个星期之前告诉畅怀法师,他要走了。他身体很好,也没有害病,到这一天他果然就走了,他是坐着走的,还是看经,坐着看经走的。所以当时他跟畅怀法师讲,畅怀法师说很难相信,不能相信他,结果他真走了。这就是没有看他念过佛,但这是忆佛,他心里头真正天天在想佛。所以此地大师告诉我们『足证持经持名』,「持经」就是你天天念经,「持名」就是专持名号,是一样的功德。

  【须知持名一法。法尔圆具三观妙行。所谓吾人日用自不知耳。】

  这是很重要的,就是持名一定要晓得怎么个持法。我们读了这部经之后,持名的方法你也就明了了,然后这句佛号才能够念得相应,所以这部经、批注,希望诸位要认真的去研究。序文就介绍到此地。我们现在看《演义》第一面:

  【观经疏钞演义。】

  这个题是一个简称,底下要说出它真正完全的题目: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这是把他所讲解的原来的疏的题目完全说出来了。『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是经题,『疏』是经的批注,『妙宗钞』又是疏的批注,刚才跟诸位介绍过了。什么叫疏?什么叫钞?批注文里面都有,我想大家能够看得懂。「钞」,刚才说了,这是解释疏的。这里头说「钞是显也」,《疏》文意思有隐晦的地方我们不容易看出来,他给我们再加以详细解释,使我们一看就明了了。但是他这个钞,他提了个名叫妙宗钞,妙宗是取疏里面解释题目的大义,宗就是宗旨,妙是讲的一心三观。这个注子里面所说的,讲十六观,每一观都是圆妙的三谛三观。既然是以妙观为修行的宗旨,所以他这个批注就用这个题目,叫「妙宗钞」。底下就是注疏的人,这个疏是谁注的?

  【天台智者大师说。】

  智者大师注的疏。钞是:

  【四明法智大师钞。】

  『四明』就是知礼法师,这里头有一段简单的略传,诸位自己看就行了。我们看下面,这是释文。释文前面有一段很长的序文,就是释疏序,这个疏序是智者大师作的,将这部《观无量寿佛经》的大义,完全在序文里面为我们叙述出来,所以这段文非常重要。这段文要是完全了解,对于全经就很容易懂得,所以我们这次研究要把这个序文做为我们的重点。

  【夫乐邦之与苦域。金宝之与泥沙。胎狱之望华池。棘林之比琼树。】

  这四句话是两个世界的比较,悬殊太大了。『乐邦』是极乐世界,『苦域』是我们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之苦,我相信在台湾年轻一辈的同修很难体会,不容易体会,为什么?你们生长在天堂里面,你们没有尝到过苦滋味。可是年岁大的人知道,年岁大的人尝过苦滋味。但是现在我们国家也开放了,观光旅游的事业非常兴盛,你们可以到世界每个地区去看看,你就晓得这个世界极苦,你才晓得。尤其现在大陆开放探亲,不是探亲,观光的人也大有其人,你去看看大陆上,不仅是大的都市跟我们生活水平相差很远,如果你要看看他们的农村,你才会知道人生真正是苦。像没有开发的地区,非洲、中东、南美,诸位如果去看看,真正能够体会到这个世间苦。即使是已经开发的国家还是苦,每个人生活那么紧张。我觉得人生,实在讲在开发中的国家里,人生逐渐麻木了,麻木不仁,这种情形在台湾还不太显著,像在美国,甚至于在日本,这就相当显著。人变成什么?机器一个。承受着很大的生活压力,人生的乐趣没有了,每天忙着工作,所享受的是物质的享受,但是这物质享受所付出的代价太大,我觉得不值得,心里的负担太重了。

  譬如美国人,我觉得美国人非常可怜,美国人真正富裕的是资本家,除了资本家之外,我看每个人都非常可怜,为什么?一生都负债。中国人常说「无债一身轻」。美国人统统负债,房子分期贷款买来的,差不多都是三十年的分期贷款,汽车也是分期贷款买来的,可以说他家庭里面所用的东西没有一样不是分期付款的,所以每个月赚的钱,银行、保险公司都扣掉了。我在那边住了很久,收入比较好的差不多一个月能够赚三千多块钱,这是相当高的收入。纳税差不多要纳三分之一,三千块钱要交八、九百块钱的税,税去掉那么多。如果住一间漂亮、很好的房子,银行分期付款一个月大概要一千块钱到一千二百块钱,一大半去掉了,只剩一千块钱,再有什么医药保险、汽车保险、汽车分期,从中一扣,一个月能剩六百块钱就不错了。一个月三千块钱,实际上他能拿回来的,一个月六百块钱就不错了,所以他三千块钱没有办法储蓄,生活很苦,都是负债。负债负到几时?负到他死了,债还没有还清,来世还要欠债,这在佛法上讲非常可怜,可怜悯者。所以我们中国人比他有福气,虽然生活苦一点,不负债。所以这的确是苦,生活非常的紧张,天天忙着赚钱还债,精神很痛苦。这的确是极苦的,已经开发中的国家都是如此,所以我们真正体会到娑婆之苦。

  『金宝之与泥沙』,这是讲的物质环境。物质环境,佛法里面讲依报,我们所依靠来享受的,就是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这个世界比不上极乐世界,极乐世界这个地上都是七宝,我们这个地上是泥沙,不能比。我们这个地质是泥沙,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地质是琉璃,琉璃就是我们所讲的翡翠,绿色的玉,人家的地质是绿色的玉。黄金人家是铺马路的,我们是泥沙的地质,是用柏油来铺马路。路面就很高级了,不得了,人家黄金是铺马路的。我们今天一点黄金做成手饰,好像戴在身上很美,西方极乐世界一看,铺马路的材料他们都挂在身上,这太落后了,太幼稚了,这不能比。

  人家七宝是建筑材料,我们在经典上看得很清楚,就像我们现在用的钢筋水泥之类的。他们那个宫殿都是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玛瑙,这些是建筑材料。这是说几样我们这个世界有的,讲了你会懂,还有更好的珍宝就不说了,为什么?说了你也不懂,说了有什么意思?不必说了,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即使是我们世界有的,他的金跟我们的金成分不相同,我们的纯金要拿去跟它比一比,实在讲连人家的铜都不如。所以那个世界是多么富庶,生活无忧无虑。

  第三句讲生态,我们这边是胎生,这是讲我们人。胎生苦,胎生不净,不干净。西方极乐世界莲花化生,这个清净,只有乐没有苦。第四句是讲西方极乐世界生活的环境,跟我们这个地方做一个对比,我们这边生活环境处处是荆棘,西方世界是琼林玉树,美不胜收。所以一开端,序文就用这四句把两个世界做一个对比,显示出为什么他那个地方叫做极乐世界。再看底下一段,第四面第一行:

  【诚由心分垢净。见两土之升沈。行开善恶。睹二方之粗妙。】

  这是说明两个世界为什么不相同。世界都是我们自己心变现之物,这是这部经里头说得非常透彻。《华严经》上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世界是这么来的,是由我们自己心里头变现出来的。我们今天住在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秽恶不堪,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我们这个世界人心不清净,所以才有这个现象。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那样清净庄严?那边人心清净,凡是到那里去往生的都是清净心去生的。西方极乐世界只有善没有恶,所以那边的人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很显然的把这两个世界的条件给我们说出来了。

  我们要想到那边去,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心要清净,行要善良,我们行为只有善没有恶,我们心地清净没有污秽,你只要具备这两个条件就可以往生,就可以到那边去了。其它的条件都不需要,只需要这两个条件。所以他也不问你是贫富贵贱,或者是地位的高下,那边一概不讲求,只讲求心清净、行善良就行。这个批注诸位自己去看。这个地方的批注有错字,批注的第三行,我念下来,从第二个字念:「唯圆顿教,了三德性」,这是法性的性,竖心边,这里是个错字,大家把它改过来。再看原文第二段:

  【喻形端则影直。源浊则流昏。】

  这是比喻。『形端』,我们站得很直,影子看起来就直。端端正正站着,影子就直。『源』是讲水源,水源如果是浊,水一定不清净。源头浊,水就不清净,这就是比喻。前面两句比喻心性,后面两句比喻净土,这四种净土,批注里面都说得很明白。

  【故知欲生极乐国土。必修十六妙观。愿见弥陀世尊。要行三种净业。】

  小标题是「就净示修」,把修取净土的纲领给我们提出来了,就是『十六妙观』与『三种净业』。「十六妙观」就是修清净心的,「三种净业」就是修善行的。刚才讲了,心要清净,行为要善良,这是非常具体的给我们说出来。批注里头又给我们讲「妙观是正,净业为助,正助合行」,这是往生净土必须要具备的条件。

  【然化因事渐。教藉缘兴。是以阇王杀逆。韦提哀请。】

  到这个地方才把「教起因缘」给我们说出来,这是法会的因缘。实在说这些人都是菩萨大权示现,诸佛与这些弟子们都不是普通人,故意现这个相,做出来给我们看,让我们省悟。实在讲我们是迷在娑婆世界五欲六尘当中,执迷不悟。这些人做出个样子,然后佛来给我们讲解,使我们彻底觉悟,认真的反省,真正知道离苦得乐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这个法门保证我们一生当中决定成功,所以这个法门的殊胜实在不可思议。

  本经的因缘也特别借着阿阇世王想夺取政权,以这个事情来做为发起,显示出人间贪瞋痴慢、争权夺利,显出这些苦事特别叫人容易觉悟,这个意思都是相当的深刻。可以说古今中外像这种事情我们常常能够看到的,为了利欲不择任何手段,甚至连父母都杀害,这是大逆不道,显示出人世极苦。我们看底下一段文:

  【大圣垂慈。乘机演法。】

  『大圣』是指释迦牟尼佛。

  【曜玉相以流彩。耸金台而显瑞。虽广示珍域。而宗归赡养。】

  这是说明佛趁这个机会来教化这个世界极苦众生。真正了解人世之苦,真正体会到六道之苦,他才有出离的想法,希望能够离苦,他只要起了这么一个念头,这就是佛教化他的机缘成熟了。如果他认为这个世界很美好,出离娑婆世界的念头还没动,佛怎么劝他也是枉然,也是没用处的,必须他自己起了这个念头,有离苦得乐的心愿。

  前面这两句批注里头都有,是说佛放光现瑞,显示出理想的世界确实是有,不是没有,确实有一个很美好、很理想的世界。不但佛劝我们以西方极乐世界为归宿,『赡养』就是极乐世界的别名,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普贤菩萨普遍的劝导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求生净土。华藏世界就不是我们这个地球,范围太大了,诸位读《华严经》就晓得。

  【使末俗有缘。遵斯妙观。】

  这两句话非常重要。『末』是末法时期,『俗』就是俗人,就是凡夫,正是指的我们,我们是末法时期的凡夫俗子。但是我们很幸运,幸运在哪里?我们与这部经、与这个法门有缘,你要没有缘,你听不到;没有缘,这部经你也看不到。我们今天能够读到这部经,能够发心念佛求生净土,这就有缘,有缘就应当依教奉行,遵照这部经里面所说的理论、方法来修行。底下就是简略的显示这部经修行的方法:

  【落日悬鼓。用标送想之方。】

  前面跟诸位提示过,十法界庄严都是我们心现的、识变的,心现识变就与我们分别、想象的关系很密切。实在讲这桩事实的真相很难懂,所以佛菩萨、祖师大德常常用「梦幻泡影」来比喻,尤其经上给我们讲的梦幻的比喻很多。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梦中的境界我们也会清清楚楚,好像是真的事情一样。梦从哪里来的?梦从想生的。你要没有想,哪来的梦?所谓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非常明显的显示出来,梦境是由想象而生的,所以梦境不是实在的。我们现实的境界是从哪里来的?佛告诉我们也是从分别想象而生的,所以才有无量无边的法界。由此可知,想象的功能非常之大,不可思议。想象,我们就不能不慎重。你思想清净就现清净的世界,你思想污秽就显五浊恶世,真的是一切唯心造。

  我们过去想错了,天天想贪瞋痴慢,天天想五欲六尘,所以现在这个世界才有这种情形,都是自作自受,现在我们知道苦了。换句话说,首先要晓得因,苦是果,我们尝到苦果了,因就是我们想错了,所以要想改变果报先要从因上改变,就是从我们思想上去修正、去改变。诸位要是真正深入研究这个道理,那都在大经里面,像《华严》、《法华》;论典里面,像《成唯识论》、《瑜伽师地论》都是深入、透彻的来说明这个道理。

  这地方就是教给我们如何改变思想,先要把那些复杂的思想转变成纯一的思想。复杂就是染污,纯一就清净。所以这十六观第一观教我们观落日,『落日悬鼓』,太阳刚刚下山,像一个鼓一样吊在空中,像那个样子。想这个是什么?想这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教我们先想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从现象上说。如果从理上讲,理上没有十方,也没有三世。换句话说,把一切的乱想放下,单单想一个阿弥陀佛,这就是西方。正如同《华严经》里面表法一样,你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知识在哪里?都在南方。难道西方、北方就没人住,所有善知识统统住在南方?诸位要晓得南代表光明,在五行里面南属于火,火的相是光明,善知识都是有智能的,正大光明的,所以他住的地方都叫南方,不管他是哪个方向都叫南方,所以它是表法的意思。在此地就是表法与事实这个方向是两方面兼顾,所以是使我们的心能够专,它的用意就是先叫我们的心专一,专想西方。也就是无量无边的世界,我们选择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念念不忘,取这个意思。

  【大水结冰,实表瑠璃之地。】

  前面也提到过,他那个世界跟我们这个世界的物质结构不相同,我们这个世界泥沙石块很多,西方极乐世界的『瑠璃』就像我们这个地方的泥沙石块一样,他那个星球组织的结构跟我们这里不一样。「瑠璃」就是我们讲的翡翠,我们没办法想象,海水如果统统结冰,那个颜色跟翡翠差不多,所以是用这个来观想,帮助我们想象西方极乐世界的大地。

  【风吟宝叶,共天乐而同繁。波动金渠,将契经而合响。】

  注子里面说得很清楚,前面两句是树观,后两句是池观,我们读到经文就了解。讲西方极乐世界,像小本《弥陀经》里面讲的,这是七行的宝树,天乐迎空。后面两句是讲七宝莲池,这是十方世界众生往生的处所。这是讲观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就提这两句。

  【观肉髻而瞻侍者。念毫相而睹如来。】

  这两句是提示我们观正报。『侍者』就是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侍者。『毫相』是白毫相,这是阿弥陀佛两个眉毛当中有白毫,这是讲观阿弥陀佛。前面这一句是观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都是教我们观想。

  【及其瞑目告终,上珍台而高踊。文成印坏,坐金莲而化生。】

  这四句是讲的三辈九品。第一句上面说过了,是上上、上中二品,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三圣以金台来接引你。次一句是讲上下品。讲『文成印坏』,这是比喻。古时候铸印先要做个模型,这个模型多半是用蜡做的,用蜡刻成字好刻,容易刻,做一个模子,然后就用金属,多半用铜,中国古时候的印,铜印,就用这个模子,铜往蜡上一灌,蜡融化了,但是印铸成了,模子坏了,印成功了,印成就了。所以取这个例子是什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在娑婆世界这个身体舍弃掉了,就好像这个印模子一样,坏了,不要了,西方极乐世界成就了,取这个意思,所以『坐金莲而化生』。这个批注里面讲,比喻往生的人,「此土阴灭,彼国阴生」,这个阴就是我们的五阴身。

  【随三辈而横截。越五苦而长骛。】

  这一句是总说「三辈往生」,就是三辈九品,即使是下下品,他也出离娑婆世界了,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一往生就『越五苦』,「五苦」就是我们讲的六道。六道,为什么不说六?阿修罗就不说了。实在讲六道,真正讲只有五道,没有六道。五道里面除了地狱道之外,其余的四道都有阿修罗。天上有阿修罗,人间也有阿修罗,畜生、饿鬼里头都有阿修罗,只有地狱道没有。通常我们讲六道是专门讲天道的阿修罗,把他列入一道,其实他应该归在天道,所以五趣就是六道。六道统统苦,你超越六道轮回了,越五苦就是超越六道轮回,永远不退转。

  【可谓微行妙观,至道要术者哉。】

  这是「结叹观行」。你怎么能够超越六道轮回而证得三不退?这个事情相当不容易,我们看到许多修行人有甚深的禅定功夫还是出不了六道,就像倓虚老法师给我们说的。一个修定的人一盘腿可以能够坐十天半个月不出定,功夫更深的可以坐到二、三个月,甚至于半年、一年不出定,这个功夫很深了,他的结果怎么样?也不过是四禅天而已,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出不了三界。而我们一般人觉得这种人功夫不得了,佩服得五体投地,其实他不如一个念阿弥陀佛的老太太,为什么?那个念阿弥陀佛的老太婆能够出离六道轮回,他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不能比,这几个人晓得?这里讲的是修十六观,修念佛法门之妙,『妙观』就是指本经所讲的十六观。『至道要术』,「术」是方法,就是出离六道生死轮回最要紧的一个方法,是至高无上之道。

  【此经心观为宗。实相为体。】

  第八页最后一行,多了两个字,「心性所具极乐依正」,把上面那个心性删掉。这是把这部经的体性给我们说出来,所以这个批注的名字叫做《妙宗钞》,就是取这个意思。它重要的方法,虽然观里面讲十六观,可是一般修观在十六观里面只取一个。这个十六观,每一观观成了都行,都能往生,并不是说从第一观修成再修第二观、再修第三观,不必要这么麻烦,一观成功就行了,就可以往生。如果一观一观的修也行,次第观也行,单独修一观也行。历代是单独修一观的人多,观什么?观佛,专门观阿弥陀佛,观佛的正报,也就是天天想佛,依照经里面所讲的方法去想佛,因为我们心里想佛就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说老实话,佛是什么?佛就是我们的心,心就是佛,这个话是真的,一点不假。所以佛在《华严》、《圆觉》上明白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他本来是佛。本来是佛,现在又想作佛,他就作定了。如果本来不是佛,你想作佛,你作不成,你没有条件去作佛。因为你本来是佛,你现在又想作佛,那哪有作不成!怎么作法?想佛就是作佛。所以这部经上有两句话非常有名,是净土经理论的中心,就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如果拿天台六即佛来讲是理即佛,那是理上讲的,理论上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讲修功,你在修佛。理上是佛,再加上修持的功夫就当然成佛,他主要的方法就是叫我们天天想佛,正符合《楞严.大势至圆通章》里面说的「忆佛念佛」。所以前面一再提示同修,念佛的时候心里头一定要有佛,如果心里头没有佛,有口无心,这是决定不能成功的,心里头一定要有佛。

  我们念佛人供佛像,古时候专修净土的人供佛像只供一尊,就供一尊阿弥陀佛,他心专,或者供西方三圣,其它的都不要供了,为什么?因为你供了会分心,你心不专。这个法门要紧的就是要专一,决定不能分心。我们有些同修们感情用事,我供养阿弥陀佛,好像没有供养释迦牟尼佛觉得对不起他老人家。也没有供养地藏菩萨,我家里很多亲属过世了,地藏菩萨不救度,这不得了。不供药师佛,生病没有医生。所以好像把这些佛菩萨,每个人管一个事情,统统都应酬交际都要应酬到,这很麻烦。心都分散了,心不专,所以你不能成就。所以真正修净土的人应当是供佛就供一尊,顶多供西方三圣,都是帮助我们观想。

  在过去,我也常常劝同修们,你供的佛像,你慎重去选择,选择你很喜欢的佛像,选择好了之后,一生就不要改变,就专供这一尊,为什么?将来你往生的时候,佛来接引一定跟你供的像一模一样。你天天看他,天天想他,以后见到的佛就是那个样子,一点都不会错,你心里很安,你会跟他一道去。如果你供养的佛像多了,虽然都是阿弥陀佛,那个样子画的不一样,造的也不一样,供养多了,到临终时佛来接引你,你想想哪个像?你这一怀疑就去不了,所以你供养一尊像不会有这种现象。像太多了就不晓得到底哪个像是真的、哪个像是假的,这个念头会动,那就是障碍太大了。所以选择佛像只选择一尊,这是观想非常的重要。

  『实相为体』,一切大乘经可以说都是以「实相为体」。这个在此地也不必多说,因为他后头有五重玄义。

  【所言佛说观无量寿佛者。】

  这是简单解释题目。

  【佛是所观胜境。】

  我们观想是以佛为主,就是要想佛。

  【举正报以收依果。】

  佛是正报。观佛,当然佛的世界,佛教化的那些弟子,这些都是说佛的依报,也就都包括在其中,所以是依报随着正报转。

  【述化主以包徒众。】

  说阿弥陀佛,当然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也都包括在其中。

  【观虽十六,言佛便周。故云佛说观无量寿佛。】

  前面这个『佛说』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讲的,『观无量寿佛』就是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以「无量寿佛」作为我们所观的境界。

  【经者。训法,训常。】

  『法』是法则、规则,永远不变的,不变这叫『常』。

  【由圣人金口,故云经也。】

  这个在玄义里面都会详细讨论。

  【此经义疏。人悕净报。故说听者多矣。】

  因为这部经是专门讲西方极乐世界,讲往生的理论与方法,凡是希望我们将来自己也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部经就非常重要,所以古来观经的注疏很多,知礼大师发心来给我们做详细的批注。

  【所禀宝云师首制记文。相沿至今。著述不绝。皆宗智者。】

  底下批注里面有『宝云师』的小传,「宝云」就是知礼法师的老师,就是做这个钞的这个人,是他的老师,他是韩国人,高丽国人。本来他在中国学佛,学成之后(他是学天台的),他就想发心回到高丽去教化自己国家的人,这个批注里面有。他在四明,就是现在浙江温州一带的地方,从前温州是一个港口,可以从那边坐船到高丽去,就到韩国去。他经过四明,被四明的郡守(就好像现在的县市长,地方的首长)把他留住了,请他在这边弘法。佛法实在讲是不分国籍的,哪里有缘就应该在哪个地方教化。于是他就留下来,就没有再回去,知礼法师有这个因缘亲近他老人家。宝云也是依智者大师注疏来修学,都是遵守智者大师。

  智者大师是从《十六观经》的方法来修行往生的,在传记里面都讲得很清楚。他在临走的时候,他的徒弟问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品位有多高?智者大师说,我因为领众(他是一个寺庙住持,要管事),所以自己修行耽误了,只有五品位,五品位往生,生的是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里面决定不是下辈,中上辈往生。意思就是说如果他不领众,他就可以上品上生。因为领众,自己很多繁杂的事情要操心,不能够完全专心,所以就落个中品往生。这些人往生都是预知时至,都没有病苦,清清楚楚走的。

  【岂有不知修心妙观,感四净土文义者耶。】

  这是说明他作钞的用意。为什么智者大师已经有注了,何必还要作这个钞?这就说明『修心妙观』一定要明显的发明,让我们后学的人清楚明白,我们往生净土才有信心,才有把握。因为这个缘故,这个批注就不能不做。

  【良以悯物情深,适时智巧。故多谈事相,少示观门。务在下凡,普沾缘种。】

  这是说明末法时期众生根性比不上过去人,尤其是在现代。现代说个老实话,好像物质文明天天是有进步,发达了,可是除了物质文明之外,没有一样不退化。我们念念中国的古文,念念中国古代的诗词,我们闭着眼睛想一想,那个时候人的生活有趣,他们的确享受的是人生,能够生活在诗情画意里面,确实真善美这三个条件从前人具足,现在人没有了。现在除了物质生活之外,头脑里面太复杂,妄想分别太多,这是苦。换句话说,物质生活比从前富足,精神生活衰退了,这是真正的苦,所以根性决定不如从前人。讲起方便实在讲也是不如从前,从前有从前人的方法,有他的便利。我们今天实在讲是有计算机、机械带给我们方便,除这些之外,我们实在是比不上古人。这段话的意思就是为了怜悯末法时期这些钝根的众生,怜悯他们。这才以『适时智巧』,最适合这个时机,最适合众生根性,这种巧妙的智慧,这就是讲的善巧方便。『故多谈事相,少示观门』,所以经里面多半说的事相。

  『务在下凡』。所以这部经,尤其是我们读了善导大师的批注,《观经》批注很多,善导大师的批注叫《四帖疏》,注得也非常好,值得做参考。善导大师明白的给我们指示出来,这个法门是专门为度凡夫而设的。由此可知,凡夫能得度,声闻、缘觉、菩萨就更不必说了,所以这个法门叫「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往上说,文殊普贤这等觉菩萨也求生净土;往下面看,地狱众生要遇到这个机缘,他一念回心,十念、一念都能往生,可见得这个法门是诸佛度众生最彻底的法门。就好像药物一样,那个人害了那个病,什么药都没效,这个药能救。一切药物都失效了,不作用了,这个药能救,这才是药当中的第一,这个法门就是如此。在此地特别指示我们,少说观门,多谈事相,是希望一切下凡业障深重的众生与净土统统都有缘。

  【方今嘉运。盛演圆乘。慕学之徒,皆欲得旨而修证矣。】

  这几句话是说因缘成熟了,『嘉运』就是因缘成熟,『盛演圆乘』,「圆乘」就是指本经。时节因缘成熟了,确确实实,究竟圆满的一乘法就是指的本经,这是自古以来许多高僧大德为我们指出。

  《华严》、《法华》,这是大家公认的,在佛法里面是圆教一乘。净土这三部经,《无量寿经》、《弥陀经》以及本经,古德为我们指出是一乘当中的一乘,这句话说出实在是很不容易,如果不是在佛法真正透彻了,他说不出来。像永明、善导,史传里面记载的都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永明延寿也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诸位要是看宝静法师《弥陀经要解亲闻记》,他的批注里面都写得很详细,说明永明、延寿是阿弥陀佛再来的。这些批注都是非常好的注子,在台湾也流通得相当普遍,不难看到。所以此地讲「盛演圆乘」,究竟圆满的一乘大法。

  『慕学之徒』,这是羡慕、学习的这些弟子、学生。『皆欲得旨而修证矣』,「旨」是宗旨,都希望得到本经的宗旨,依照这个宗旨来修行,希望自己在这一生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把底下这一段念掉,这一大段就圆满了。

  【故竭鄙思。】

  这是四明尊者谦虚。

  【钞数千言。】

  这钞是他做的。

  【上顺妙宗,略消此疏。】

  『顺』就是决定不违背智者大师这个疏,这个注疏的宗旨决定不违背。『略消此疏』,把他的注疏再加以解释。

  【适时之巧,非我所能。】

  这是他谦虚,客气话。认为这不是自己能力,好像三宝加持,遇到这个因缘而已,并不是自己有这个能力。

  【愿共有情,即心念佛。乃此钞所以作也。】

  这是说明他作钞的用意,用意是希望跟一些志同道合的同修们『即心念佛』,这四个字很要紧,念佛着重要真正心里头有佛。

  【天禧五年。岁在辛酉,重阳日。】

  『天禧』是宋朝真宗的年号,宋真宗的年号,这是把他著作的时间都记得很清楚。『重阳』就是农历的九月初九,所以这日期,月日都记载得很清楚。

  到下面就是本经的五重玄义。所以前面这一段可以说是四明尊者作这个钞的序文,把大义略略的说出来。五重玄义是遵照智者大师所说的。好,我们今天上午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1981年讲于台湾圆觉寺 66
下一篇:1988年讲于台湾 2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