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二零一零年讲于香港 四十六

  日期:2011/7/16 12:29:08   阅读:    繁體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十六集)  2010/5/2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04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十面,倒数第六行。

  「《弥陀要解》云:释迦一代时教,唯华严明一生圆满。而一生圆满之因,则末后普贤行愿品中,十大愿王导归赡养,且以此劝进华藏海众」。我们就念到这个地方,这是蕅益大师的话。一代时教就是指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佛当年在世,三十岁开悟,开悟之后就开始教学,七十九岁圆寂的,所以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这个会就像我们现在所谓办班,办班一生有三百多次。时间长短不一样,所讲的内容浅深也不相同,有的一个单元讲好几年,也有一个单元一天就讲完了,这个情形很多。我们能够想象得到,世尊当年教学并没有一定的制度,四方的群众有个别来请教的,有团体来请教的,他老人家非常慈悲,来者不拒,都能让他感到满足才离去,所以真的是有教无类。所教的也没有定法,佛无定法可说,来请教的人他有什么疑惑、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期望,佛总是能帮助他们解决,这是当年教学的情形。也有一部分叫常随众,这是经上常常提到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是常随跟着佛的,一跟都是几十年的。对于这些人,教学就有次第、有浅深。所以后来祖师大德判教,分释迦牟尼佛教学五个时期,这我们前面都学过,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时,这就好比现在我们讲的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对常随众是逐渐帮助他们提升。这个团体也不算小,经常总是有几千人。在这里我们应当能想象得到,经上所说的,「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是妙音,我们很难想象。现在我们借着科学的工具,用麦克风来传播,在当时没这些工具。佛登座说法,听众都是二、三千人,每个人都听得清楚,大家都没有怀疑,这个境界我们很难想象。佛是不是有这个能力?我们相信有。说听的人跟现在的人不一样,虽然有下下根,我们能够理解那个时候的下下根,大概比我们现在上上根都厉害。为什么?人家心清净。现在人心浮气躁,没有那个定功。古时候的人忠厚老成,妄念少,心清净,所以说听那个感应都不可思议。

  这一代时教,四十九年所说的,只有《华严经》,就是一切经里只有这一部讲到一生圆满。这个一生就是从我们初学佛,圆满是成佛,我们初入佛门,好像念书一样,我们进了小学,一直到博士班,拿到博士学位,这叫一生圆满。佛说其它经典都没有说得这么圆满,有的说到拿到阿罗汉就止住了。好像办小学,小学毕业了,只讲到小学;再进入中学,中学毕业了,也只讲到中学;大学毕业,也只讲到大学,没有讲到研究所。唯独《华严》,真的是究竟圆满,从小学一年级讲到博士班,就这一部经讲得圆满。而一生圆满之因,这个圆满就是成佛,就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证得佛果。真正的因是末后「普贤行愿品」里面所说的,「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赡养就是极乐世界,这是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入法界品」这一品经很难得,跟中国人有缘,全部传到中国来了,这些祖师大德把它翻成中文,一共四十卷,这是《华严经》里面所谓的《四十华严》。《四十华严》就一品,「普贤行愿品」,完整没有欠缺,这里面讲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怎么样成就的,很值得我们学习。

  我早年初学的时候,方东美先生告诉我,他是特别推崇《华严经》,他说《华严经》是全世界哲学书里最好的佛经哲学概论。这部书里面有圆满的道理,有精确的方法,后面还带表演,这个不容易!善财童子跟五十三位善知识把《华严经》的理论跟方法完全做出来了,那就是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做出来给你看,他说在全世界哲学书里头从来没见过。他是非常推崇,而且在《华严》上下的功夫很深。所以他晚年,台湾大学退休,辅仁大学,这是教会学校,聘请他去,在博士班讲华严哲学。为什么?唯独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才真正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如果没有这个,那真的是上上根人有分,中下根人就没分了。有这一招的时候,那下下根人也是一生成佛,一生圆满,所以这个不可思议。

  在末法时期,我们弘扬要弘扬哪一部经才能契这个时代的机?时代是末法,佛在大乘经里面有提到,末法时期,大乘契机。我们细心想想,不一定是现在世间人都是大乘根性,要这个说法,那真的是有问题。不是大乘根性,但是他能接受大乘,而不能接受小乘,这是由于现代知识层面扩大,小乘确实知识面很小,它有拘束,很保守。现代人不愿意接受这种思想,现在人接受要接受开放的,民主、自由、开放,大乘就是这样的。所以大乘很契合现在人的根机,它是开放的、它是自由的、它没有拘束,讲的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现在人喜欢听;你要设许许多多的规矩让他来遵守,他受不了。你看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我们中国人的记载,像虚云老和尚这一辈的人都用中国的记载。中国记载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到今年是三千零三十七年,跟外国人讲的不一样,外国人是说二千五百多年,相差六百年,差距很大。到底哪个可靠?这个我们不必去管它,佛法不重视这些形式,佛法重视内证。所以印度人不重视历史,说年代他们自己也搞不清楚,他们重视禅定、重视智慧、重视契入境界,这些分别执着他们不重视。这就说起来,在这个时代,学习《华严经》是正确的。所以《华严经》我们也讲了相当长的时期,讲了四千多个小时。虽然只讲到五分之一,但是听众大家都非常欢喜,很难得。这就说明释迦牟尼佛在经上讲得没错,大乘契现代人的根性。他喜欢听,他也未必能做到,未必能契入,可是他喜欢,他不排斥,这是我们要知道的。那又契机,又让现在人真正得受用,一生能成就,给诸位说,无过于《无量寿经》。所以古大德评论这些经典,大家公认《华严》第一,《华严》跟《无量寿经》一比,《无量寿经》第一,是第一里面的第一。为什么?《华严》一生圆满在《无量寿经》,这个十大愿王导归赡养就是归到《无量寿经》,这个很有意思。

  且以此劝进华藏海众,这句话说的是文殊、普贤,文殊、普贤这两位大菩萨,不但自己发愿求生净土,而且还劝导华严海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四十一位不是四十一个人,是四十一个阶级,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所有这些菩萨,法身菩萨,统统都跟着文殊、普贤到极乐世界去参访阿弥陀佛,向阿弥陀佛学习,这个境界多么壮观。这一个举动,我相信影响遍法界虚空界所有十法界里面的大众,他们看到了,他们听到了,对西方极乐世界自然就生起坚定的信心、愿心,都知道学佛应当要求生极乐世界。这是文殊、普贤给我们表演的,做给我们看的,这是大事不是小事。可是现前我们这个社会,有很多的人对佛教不明了而产生严重的误会,这种误会对于佛法弘传影响不是很大。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最大的是他自己这一生没有意愿去接触佛法,把这一生圆满的机会错过,这才叫大事!佛法弘传它没有时间性的,它无所谓,众生什么时候得度佛都知道。而是许许多多人在这一生错过了,真可惜!

  现在在社会的佛教,它这些状况,我常说现在有六种不同的形式,我们要清楚,认识清楚,有人问我们,我们能讲得清楚。六种形式第一种是释迦牟尼佛的佛教,释迦牟尼佛佛教是什么?是教育,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他老人家当年在世,跟中国孔子一样,什么身分?职业教师,他不干别的事情,一天到晚就是教学,中国人称为圣人,那是名符其实的大圣人。他不单单是言教,身教!他把他所知道的全部做到了,他知道的是见性,明心见性,把自性的性德在日常生活当中全流露出来,我们中国人讲的道德,一丝毫没有违背性德,做出来给我们看。真放得下!生活简单,比什么都快乐。一生物质生活的条件只有三衣一钵,他全部财产就这么多,三衣一钵,三件衣,一个钵。吃饭去托钵,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餐;树下一宿,晚上休息在哪里?在树底下打坐。他一生有道场,到处都是道场,他没有建立一个房屋,没有。道场在哪里?露天的,山林、树下、水边,到哪个地方去一坐,学生围成一圈,他就给大家讲经说法,就教学,快乐无比!居无定所,每天住在不同的地方,像游牧民族一样。

  我们细心去体会一下,他们那些人的身体那叫金刚不坏身,为什么?都是外面露宿,他禁得起风吹雨打日晒,他能禁得起,他不生病。我们现在能过他的生活吗?决定不能,我们要到树下去坐一晚上,第二天到加护病房了,就说明我们比他差远了。我们想跟他,想想自己条件不够,没有法子。我们三餐饭不够,还要吃点心,人家一餐,而且吃得很少。那种生活方式,我们能过得下去吗?都做出来给我们看。他教我们放下,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他真放下了。他没有忧虑、没有牵挂,一身之外是一无所有,充满了智慧,身心都在定中。这个禅定不是说坐在那里是禅定,那你就错了,你不懂得禅定的意思。禅定是行住坐卧都在定中,什么叫都在定中?他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那就是禅定。所以这种禅定管用。讲经在禅定里面,教学在禅定里面,生活在禅定里面。

  我们现在一个错误观念,以为禅定就是打坐,坐在那里是禅定,没有坐就不是禅定,不是的。真正禅定,走着路是禅定,站在那里也是禅定,坐着是禅定,躺在那里睡觉也是禅定,行坐住卧都在定中,一个妄念都没有。你要不问他,他什么念头都没有;你问他,随问随答,他起作用。不问他的时候,他无知,般若无知,不问他的时候无知;你一问他,无所不知,他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是定,决定没有分别,不起心、不动念,这是佛法。我们般若智慧没有了,念念生烦恼,是什么?因为我们有知。你有知,有知就是你有分别、你有执着、你有妄想。有知,你就有所不知,你没有学过的东西你完全不知道;无知,无所不知,没有学过的东西,那问也知道,没有一样不知道的。为什么?一切法都是自性变现的,你见了性,哪有不知道的道理?一切法不离自性。我们为什么有那么多问题?是迷失了自性。我们提问题,佛是称性答复,称性答复决定没有错误,言词善巧,你一定能听得懂。这是我们前面读到的叫究竟方便,全是性德,我们学什么总得要晓得。

  所以释迦牟尼佛他的身分是什么?他不是宗教,他也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他是人。佛陀这个名词是学位的名称。我们中国古老的学位名称也有三个阶级,最高的是圣人,第二是贤人,第三是君子,在中国古时候读书人这三个不同等级的称呼。在印度也是如此,最高的学位称佛陀。佛陀的意思,翻成中国话叫觉者,就是觉悟的人,就是我们中国人讲圣人。第二个学位叫菩萨,菩萨,玄奘大师翻译作觉有情,他的情,情就是阿赖耶,阿赖耶是情的根,根没断,所以还是有情,根没断,但是他是觉悟了,觉悟,他能够对感情能控制,这是第二个学位,菩萨。第三个学位叫阿罗汉,阿罗汉叫无学,如果从字面上翻是无学,他毕业了。他什么地方毕业?他小学毕业了。不是大学,是小学毕业,菩萨是大学,阿罗汉是小学,小学毕业了。在小乘里面叫无学,小乘的课程他统统学完了,他叫正觉。为什么叫正觉?他不执着了,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他不执着了。不执着,六道轮回就没有了。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执着来的。有执着就有六道轮回,没有执着,六道轮回就不见了,所以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般若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可别当真,你当真就吃亏了,你迷在里面就出不去了。所以佛、菩萨、阿罗汉是三个学位的名称,就像现在大学里面的博士、硕士、学士,学位名称,我们要知道。把佛菩萨当作神仙看待,那是完全错了,那叫迷信,那对佛教真的是不通。可是把佛菩萨、阿罗汉当神仙看待的人大有人在,这是什么?佛教变成宗教了,它不是宗教,变成宗教了。我们后世的佛弟子对不起释迦牟尼佛。

  你真正了解释迦牟尼佛,他一生他做的是什么?用现在的话说,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现在人称这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现在人是这种称呼。他是什么身分?他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他是个教员,非常好的教员,他不收学费,他是义工。孔老夫子还不是义工,孔老夫子收学费,收得不多,收一点,他还收;释迦牟尼佛不收,一分钱都不收,就是义务。我们学佛一定对老师要认识,要不认识的话,我们学习就会有扭曲,这是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的。在那个时候我初接触,方东美先生介绍那是学术,方老师也了不起,也没有把释迦牟尼佛看作神仙。方老师介绍给我说,「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他这么样介绍给我的,他说「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里面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这么进来的。

  以后有缘见到章嘉大师,我见面第一个提出的问题,就向他老人家请教,我知道佛法殊胜,佛法是大学问,有没有方法让我们很快能契入?我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头一天跟出家人见面,以前我跟出家人没有往来,第一次见面向他提出这个问题请教。我提出来,在他的客厅,当时在客厅坐的好像只有五个人,他看着我,我也看着他,我们看了半个多小时,这小客厅的气氛非常严肃,也非常柔和。半个小时之后,他才说了一句话,有。我在那里等,等了半个钟点,等到一个字「有」,精神就振作起来,有,再注意听,他又不说话了。大概六、七分钟以后,他告诉我六个字,他说话很慢,一个字一个字的讲,「看得破,放得下」。我这个说话很快,他比我这个慢,一个字一个字讲,六个字。我听了似懂非懂,好像懂得他的意思。我们的速度快,年轻,接着第二个问题就出来了,从哪里下手?大师告诉我们,从布施下手。头一天跟他在一起两个小时,几乎都在静默当中,但是那个磁场非常好。以后就约定,每个星期天给我两个小时,介绍我两本书叫我自己去看,看《释迦谱》、《释迦方志》,你要学佛,先要认识释迦牟尼佛。我们看了之后,才知道释迦牟尼佛确实是一生在做教育、一生在教学,与宗教真的扯不上关系。

  可是现在佛教在这个社会上第二种形态出现了,就是宗教。它不是宗教,它变成宗教了,就是我们后世的弟子对不起老师,怎么把它搞成宗教?佛教变成宗教,历史并不长,佛教传到中国来的时候不是宗教。但是佛教里面讲宗教,那个与现在的宗教完全不一样,完全不相干。佛教讲宗教是讲宗门教下,它教学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禅宗真的是接引上上根人,中下没分,这叫宗门。宗门是什么?真的是参禅,用这种方法,完全用禅的功底,开悟之后才能够接触经典,经典就是教,没有开悟不看经典,这是一个很特别的方法。没有这种根性,就是上中下根性的人,就从教下,就从经典入门,经典有深有浅。所以祖师判教,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经做一番整理,把这里面的义理浅深分别出来,哪些是教初学的,哪些是教中间的,哪些是最后学习的?就好像排列的课程,小学课程、中学课程、大学课程、研究所课程,这是在中国祖师大德他们搞的。像天台家、贤首家,他就分得很清楚。而佛当年在世没有分这个东西,因为佛他的教学,他不是一个像现在正规学校程度整齐,不是的,各方面来的人,程度都不齐。所以他每天讲经的时候,人家问什么就讲什么,问得深的就讲得深,问得浅的就讲得浅,几乎每天都是这种状况。那个时候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族群、不同宗教信仰,来向他请教,跟他学习的人,统统都有,所以要了解状况。

  隋唐时候中国丛林制度建立,那就是建立正规的学校,这是佛门的道场。丛林就像现在大学一样,里面的组织跟现在学校也非常接近。丛林的主席也叫方丈,也叫住持,那是校长。下面他有三个纲领执事,第一个是管教学的首座,首座和尚相当于学校的教务长;维那相当于训导长,管训导的;监院相当于总务长,名称不一样,跟现在大学的分工职责完全相同。所以就把佛陀教育正规化,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方东美先生对这个事情很重视,他说佛教要复兴,一定要恢复古时候这种丛林,也就是要建佛教大学,佛教才能复兴,它是教育,这个一定要认识清楚。它教学的内容包括太大了,真是遍法界虚空界,不同维次空间,它统统都讲。它讲十法界、讲无量无边的法界,讲过去、讲未来,虚空法界里面的性相理事因果全都讲到,全包了,真的是大学问。所以传到中国来之后,这些经典不断的流到中国来,中国这些高僧大德,还有印度到中国来的,来传教的,中国的帝王、中国的学术界欢迎!国家建立的编译馆,那时候翻经是国家拿钱来支持的,帝王带头护持,乐此不疲,从汉朝一直到宋朝,八百多年,翻出现在这些《大藏经》。

  变成宗教,我想应该是乾隆以后,乾隆时代还是学术,每一个寺庙庵堂都是学校,用现代话是什么?专科学校,他们通常一个道场就是学习一部经或者一部论。你喜欢学这个,你都可以到他那边去报名,你去参加,去跟他学习。大概真正变质,把教学废除,我想应该是慈禧太后,在她手上真正变成宗教了。这时间并不长,充其量是两百多年,不到三百年,变成宗教了。因为慈禧太后她相信宗教,相信鬼神。前清,我们看清朝历史,从开国到咸丰,咸丰是慈禧的丈夫,朝廷里面,就是皇宫里面,经常是邀请儒释道三家的学者在宫廷里面讲学,皇帝带着嫔妃、文武大臣天天在学习,非常认真。所讲的这些东西都有讲义,讲义现在还保存着,《四库全书》里面。我有的时候我喜欢翻翻,看看宫廷里面讲些什么,《四书》怎么讲的?《五经》怎么讲的?这个《四库全书》里有,都保存在。

  这个制度被慈禧废除了。咸丰死了以后,儿子继承王位,儿子是同治,就是慈禧太后的儿子,年岁很小,也不懂事,所以实际的政权掌握在慈禧手上。慈禧把这个制度废除。废除之后,她也有她喜欢的东西,她喜欢扶鸾。所以宫廷里面,这些大事不请教这些专家学者,就向鸾坛里请教这些神仙,最后把国亡掉了。这桩事情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因为世世代代的章嘉都是清朝帝王的国师,就给我讲到扶鸾这个事情,慈禧太后相信这个。章嘉大师告诉我,扶鸾里面有神仙菩萨来降临,他说那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是些灵鬼冒充佛菩萨、冒充神仙,但是也是行好事。小的这些事情,他真的有神通,他讲得很灵,他不灵没人相信;大事情他就乱说了,你吃亏上当,你也找不到他。所以他告诉我,扶鸾这个事情是真的。如果你邀请他们来聊聊天,说说笑话,没问题,你可不能跟他谈正经事,谈正经事,有的时候他为了面子问题,强不知以为知,他就胡说八道,你上当吃亏的时候,你找不到他了。所以这是个常识,我们应该要知道。

  有些时候,像这些灵媒,现在多,比过去多得太多,传递一些信息。我们收到这个信息,要用智慧来判断它的准确性,他叫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处置,这个不能随便接受,要用佛经里面所说的方法来处理,那就没问题,你就决定没过失了。譬如有些灵媒,我知道的,他们来告诉我,现在灾难太多,灵媒居然找到观音菩萨,我说:观音菩萨怎么说?他们向观音菩萨问,灾难是不是真的?他说:菩萨说是真的。有没有办法化解?他说:有。什么方法?讲经教学。我说:这个话,行,这个话跟佛经上相应,可以接受。为什么?讲经教学为什么能够化解灾难?灾难是居住在地球上的现在这些人不善的念头、不善的心行所感应的,感到得来的,这是灾难真正的原因。讲经教学可以帮助人开悟,帮助人觉悟,觉悟之后就能够把错误的观念、错误的行为放下。依照中国老祖宗传统教导,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我们的思想不违背这个传统,我们的行为不违背,这个世间灾难自然就化解,这有道理!如果他用其它什么方法,那不可靠。祈祷是个方法,应急可以,因为祈祷那个心是很虔诚的,他把杂念得放下,祈祷。确实能把一个灾难大幅度的降低,但它不能持久,那治标不治本,治本是教育。所以这种祈祷有没有作用?有作用,真有作用,可是你要能永远保持,那你一定要学习经教。

  伦理道德因果,古今中外都不可以离开的,这是性德,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了解这个道理,懂得这个原理,你才能掌握。自己的灾难,这是病苦!是我们自己自身的灾难,环境的灾难是共业,我们明白这些原理原则,你的心是定的,你不会慌,你也不会乱,灾难纵然现前,只要你有定功,你就能处置得很妥当。就怕你不知道,灾难来的时候,你心慌意乱,那就麻烦了,那真的是佛菩萨也救不了你。只要你心定,神志清楚,一点不乱,就能够解决问题。定生慧,智慧现前,问题自然就解决了。解决一个问题是多方面的,也不是一种方法,所以它因时、因人、因地不一样,千变万化,这就是前面讲的善巧方便。古大德讲《无量寿经》是究竟方便,我们要是真正明了这句话,什么问题都可以在《无量寿经》上找到答案,这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我们这一次再把这个经找回来,重新再温习一遍,主要的用意就是对付当前这些灾难问题,我们重复把这部经温习一遍。

  初学佛,我相信很多人都会遇到这个事情,别人向你请教,这佛讲的是什么?我曾经问过一个道友,这很多年前了,大概总是二、三十年前了,那个时候我们在台北景美图书馆。有一年过年,这些老同学到图书馆来拜年,有一位辅仁大学的教授他告诉我,他说这个学期,就是下面这个学期,在学校利用课外活动,他给同学们讲一部《普贤菩萨行愿品》,很难得。在台湾,大学生学佛的风气很盛。我说,好事。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我说我有一个问题问你,你回答我,释迦牟尼佛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他讲的是什么?你用一句话回答我,不能啰嗦,就一句话,四十九年讲什么?他想了五、六分钟,没有办法,答不出来。他回头问我,我说《般若经》上讲的一句话,四个字,「诸法实相」,我说用这句话行不行?他想了想,可以,行。诸法实相,要用现代的话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古人用的文字简单,四个字:诸法实相。真的!这是什么?对于知识分子可以这样说法,他明白,而且什么?对于在佛法上已经入门的,这东西不是迷信。如果对于一般初学,没有接触过佛法的,这常常碰到,佛到底说什么?那就得详细一点给他解释。佛经上有,真的,佛真是慈悲,教我们怎样应付有这些疑问的人,佛经里面有「六事明经意」,六桩事情,在《三藏法数》里有,这个内容全是释迦牟尼佛说的。

  「经云:佛有三达之智」,「来」是未来,「今」是现在,「往古」就是过去现在未来,「靡不通焉」,他没有不知道的。真的吗?真的。你看见性了,一切法都是从自性里面所生所现,你见了性,哪有不知道的道理!你还有不知道的,你没见性。六祖惠能大师见性,他没有学过的经教,没有学过的世间法,无论什么事情,你向他请教,他都给你说得头头是道,他真的没学过。所以你要真正想智慧现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大乘佛法教你明心见性,做到了,它一点都不假。世间人认为不可能,在我们想象当中,当然是不可能。我们在台中求学的时候,李老师曾经告诉我们,要想弘法利生,一定要通世出世间法,你能通得了吗?世间法不说多了,咱说古人吧,中国古人编的一套《四库全书》,你能不能通达?佛法里面的《大藏经》,能不能通达?《四库全书》别说研究,你每天去看,一天看十个小时,从出生就会看,看到一百岁还没看完,你怎么能通达?何况世间的知识日新月异,你不可能通达。佛法里头三藏十二部,亦复如是。你不通又不行,不通不能教学。那怎么办?老师教我们一个特别通达的方法,他教给我四个字「至诚感通」。他说我们要通,我们靠研究学习是决定做不到,那怎么?感应,感通。用什么求感应?用诚心,用真诚心,真诚心到极处就叫至诚,用这个方法。跟诸佛菩萨感应,跟自性感应,诚则灵,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的表现,第一就是信德,诚信,一丝毫疑惑都没有,清净信心,就能感通。

  老师教给我们的,我们在讲经的时候,当然都是参考古人的批注,古人批注注得很深,看到那里看不懂,怎么办?老师教我们的方法好,看不懂的地方,看到这里就不看了,去拜佛,拜个三、四百拜,忽然就通了。这是我们做学生学习讲经常干的事情,很灵!你别去想它,你愈想就愈想不通,为什么?你想是用妄想分别执着,这个没有办法解释经义。只有把一切念头放下,一心去拜佛,在这里面定慧就起作用。这个方法也不是李老师发明的,祖传的,在佛教里面世世代代祖师大德把这个方法传下来,管用。所以心愈清净,你看经就愈明了,愈能够看到它的意思,要清净心,要平等心。觉,这个大彻大悟我们做不到,清净平等也不能到圆满,但是努力去做,愈清净愈好,愈平等愈好。清净平等要年年有进步,染污要放下,傲慢要放下,不平等最大的障碍就是傲慢。傲慢这个习气有的时候自己不知道,但是别人能感触出来。态度的傲慢、言语的傲慢都成障碍,所以要学谦卑。拜佛就是学谦卑,我们对佛五体投地,对每一个众生都五体投地,把你无始劫来的傲慢习气断掉了。你不这样做,断不掉!所以谦卑对自己的利益太大了。

  这下面讲,「佛经众多,以虚空为量」,比《四库全书》多太多了。「佛智弘深,以无造为原」,这句话非常重要。佛的智慧就是自性智慧,佛自性智慧为什么能透出来,我们的自性智慧为什么透不出来?你看就在这一句,以无造为原。我们有造作,有造作心就不清净,佛没有造作,佛永远,给诸位说,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着?所以佛心是什么?永远是清净平等觉。不起作用的时候是清净平等觉,起作用还是清净平等觉,一丝毫的染污都没有。绝对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绝对没有是非人我的念头,这个我们要学,我们要在这个地方下功夫。首先我们要学诸佛菩萨,肯定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对人那种尊敬心就能生起来。他是佛,他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他迷了,他现在是一尊迷惑颠倒的佛。迷惑颠倒是假的,是生灭法,总有一天他觉悟了,他明白了,他所有这一切烦恼习气他统统放下了,他的本来面目就现前,本来面目是一尊佛。

  我们如果没有这么长的时间,佛法的熏修,我们也迷惑。古人说的这两句话,「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里头有大道理在,像我们这种根性的人,中下根机,这两句话非常受用。所以我每天一定要读经,为什么?无比的快乐,真正的享受。方老师讲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从哪里体会到?读经,跟大家在一起学习。在一起学习,我过去每天是四小时,现在是年岁太大了,减一半,两小时。实际上不累,我真的是两小时吗?实在给诸位说,每一天肯定有八个小时,跟任何人接触,身在表法,开口所说的全是经教。所以我体会到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四十九年,一开口就是经,就是在讲经,对一个人如是,对团体也如是。不说法的时候,他一举一动都在那里表法,身体在说,不一定言语,身体也说法。身口意三业都在说法,他怎么会不快乐!他怎么会有疲倦?我们中国古人有一句谚语,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个事是喜事,悲哀伤心就会有疲倦,快乐里头哪来的疲倦?哪有这个道理!所以你就晓得,不疲不厌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话,疲厌是假的。《论语》前面三句话,其中有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是什么?志同道合的,从远方到这里来,你说多快乐!他怎么会有疲倦,谈上三天三夜都不会疲倦,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志同道合的,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那就有厌倦。所以要学佛菩萨,肯定一切众生本来是佛。

  中国老祖宗告诉我们,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用这种心态看人,整个宇宙是善人,没有恶人。恶人是什么?恶人是遇到恶缘他学坏了,是暂时的,他会回头。因为他自性是本善,所以你对于人作恶,你就不会怪他。你看他作恶,点头笑笑,做得不错,干坏事。干坏事是什么?他有报,他有恶报,在恶报里面、受报里面,他会省悟过来,就是良心发现,他会省悟过来。省悟的程度深,他永远不会再做坏事。暂时的觉悟,也很难得,所谓良心发现,他的业就消掉很多,再有机会的时候,遇到这个恶缘,他又会造业,这就是他悟得不透,他恢复造业。总而言之,造业受报,受报再造业,在这个里面次数多了,他觉得很烦,他觉得真正是苦了,就能够彻底回头了。所以教育比什么都重要,不能疏忽。

  要肯定一切有情众生都有佛性,佛性就是觉,特别强调这个觉,无情众生都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无情,我们讲的是植物、矿物。性里面一定有见闻觉知。现在我们证实植物有见闻觉知,矿物有见闻觉知,见闻觉知是自性里头的德能,不生不灭。迷了,见闻觉知就变成受想行识,变成阿赖耶,阿赖耶有受想行识;觉悟之后,受想行识就变成见闻觉知。受想行识造业,见闻觉知不造业,不一样!肯定一切法,这个法就是佛经上所说的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这个里头迷了,就是在六道里面决定有受想行识。日本江本博士做水实验,水有受想行识。在台湾,我还听说还有一些小朋友做实验,用水果、用植物、用米饭、用馒头来做实验,也发现了这实验当中很明显的显示出它们有受想行识,它们懂得人的意思,知道你喜欢它,知道你讨厌它,它有这个感受。

  所以我们肯定自性的本能是见闻觉知,自性的德行就是仁慈博爱。仁慈博爱是性德,自性里本有的。所以每个宗教都讲爱,那个爱不是感情的,是智慧的。感情的爱是假的,不是真的,因为它会变,智慧的那个爱是永恒不变。真正明白、搞清楚了,你一定会生出感恩一切众生,本来和睦,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宇宙是一团和气,你要不和,你生病了,你有了问题。我们的身体身心是一团和气,人健康长寿;如果不和,问题就出来了。和悦,你看他欢喜,喜悦相;你看到这个人脸上表情是一个烦恼忧虑,他身体一定有病。你看到他欢欢喜喜、活活泼泼,像小孩一样,他哪里会有病?叫纯阳之体,这个纯阳之体如何能够保持到老而不衰?功夫。活到一百岁了,还像儿童一样,那么样的天真烂漫,那么样的活泼自在。这是佛法的受用,是传统文化的受用,你真学它,真是如此!身心轻安,他没有烦恼,他没有忧虑,什么复杂的问题到面前智慧解决。记住他不是用知识,他用智能。

  所以永远是感恩一切,感恩一切人,对我好的人我感恩他,对我不好的我还是感恩他,为什么?他成就我了。没有这些境界,到哪里去学习?感恩所有的动植物,感恩山河大地,所以我们每天拜佛,最后一拜是拜谁?拜十方剎土微尘世界,这是感恩大地。十方剎土微尘世界那是无量无边,全是自性变现的,一定要晓得,本来和睦。所以星球在太空运行和睦,它不会相撞,它循着一定的轨道,它一点不会差错。但是要知道,如果人心要乱了,胡思乱想,星球可能出轨。如果星球在这种状况之下,我们怎样帮助它?要恢复正念,我们这个波给它,就能影响它。纯正的波,纯净的波,会帮助它修正它的轨道。这个东西不是玄学,在佛法上真有理论,有道理原则。和睦相处,平等对待,我们最重要是人事环境,跟人怎么能处好?别人对我不好,我能够用和睦对他,平等心对待他,这才能改善;他对我不好,我对他更不好,对立,你永远就对立了。这里会产生矛盾,产生冲突;冲突再提升,就是斗争;这个斗争再提升,现在就是战争。现在的战争,核武生化,这还得了吗?和平从哪里来?和平从自己内心觉悟,和平就来了;不觉,和平永远不会到来。所以对人要互相包容,要互相尊敬,互相信赖、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助合作,中国古人讲的敦伦尽分,才能做到圆满,这才像个人,人应该是这样子。如果这几条都做不到,他不像人,或者不像一个正常的人。佛菩萨是正常人,中国古人讲的圣贤、君子是正常人,这些正常人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应当认真努力。

  所以无造为原,这句话说得太好,没有造作。没有造作,这个无造,跟中国道家讲的无为很接近,无为而无所不为,佛家讲「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就这个意思。贡献给社会,贡献给大众,决定不居功,心里面若无其事,做了好像没做一样,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不受外面环境影响,佛的智慧是这么来的。「经中所演,不可思议」,经里面所说的不可思议,「或有反复,难了难明」,这个我们常常遇到的,「粗以六事可知其意」。这些话都是佛说的,因为佛说经对象不一样,你今天看到的,未必是对你的机。对你的机,你很好懂;不对你的机,你很不容易了解。但是佛在的时候给我们讲六桩事情,这是对一般人来说,都可以能了解。佛到底说的是什么?「一、正道。谓佛所说之经,旨意深奥,无作无为,无行无得,自然合道,是为正道」。换句话说,正道就是完全随顺自性,跟自性决定没有违背。佛法的正道是什么?就是十善业道,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跟十善相应,自自然然的,这是正道。违背了,那就是走岔路,你走上邪道去了。十善是性德,十恶是跟性德完全相背,那就迷了。这里面最重要的两句话,无作无为,作而无作,为而无为;行而无行,得而无得,释迦牟尼佛一生给我们示现的就是这个样子。你看四十九年他日常的生活,他的工作就是教学,是不是这样?所以人家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教学当中、应酬当中,他都能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可是接众的时候,满面笑容。孔夫子的五种德,温良恭俭让,在释迦牟尼佛身上都能看到,待人的恭敬、谦卑、礼让,你仔细去看,全做到了,这叫正道。

  第二「善权」,善是善巧,权是变化,它不是一法,随机应变,非常活泼。「谓佛说经,善权变化,无有方所,或出或处,皆顺机宜,随类开演,令人悟解,悉得证入,是为善权」。这里头有一句不好懂,或出或处,这是古人的话,要用现在的话来说你就好懂了,我们讲或进或退,大家就好懂,出就是进,处就是退,真的叫随机,没有一定的方法,无有定法可说,完全是随着众生。所以世尊曾经说,他四十九年没有说过一句法,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就是没有自己的意思说过一句法,都是别人的,你问什么,答复你什么,所以他说一生没有说过一句佛法,都是别人问的。无有方所,善权无有方所,皆顺机宜,就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类开演,开是开示,是跟他说明,演是表演,佛做出来给他看,目的都是帮助人悟解,开悟!开悟之后,他才能够证入。这个开演跟大乘经里面讲的开示意思是一样的,那个表演,不就是示范吗?示是讲示范,做出来给你看,演也是这个意思,演跟示同一个意思。所以这是善权,我们在前面看到究竟方便就是善权的意思。

  第三「至教」,这愈说我们就愈好懂,「谓如来说经,为诸众生指示罪福,令知作如是因,得如是果,未有作善得罪、作恶得福,其事明白,至为易晓,是为至教」。至是讲到极处,这一条里头讲因果,因果是真的,绝对不是假的,你行善一定有善报,你造恶一定有恶报。一个人自己要懂得,自求多福,过去不知道,造作罪业,那情有可原;现在知道了,痛改前非,全心全力修善积德,那我们的前途愈来愈光明,愈来愈幸福。光明幸福不是别人给我们的,是你自己造的因,你自己一定得这个好果报。现在这个社会会变成这样,什么原因?大众不懂得业因果报,以为自己很聪明,昧着良心可以把别人的东西占有、掠夺,以为是自己的本事,错了。你有能力掠夺别人的东西,别人势力没有你强大,敌不过你,你夺去了,你能享受吗?你命里没有那个福报,夺去之后自然灾害来了,你还是得不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最近看的这本书,古罗马帝国西泽大帝派了个兵团侵略中国,十几万人,到中国来的时候全都死了。这些鬼魂遇到了菩萨,菩萨救他们,可怜!天天挨饿挨冻,找不到一个居住的地方。菩萨初一、十五去给他一点东西吃,告诉他,「中国不是你的地方,你来干什么?」我看到这一句,我很有感动,不是你的你得不到!你要想掠夺的时候,你要付出惨痛的代价,还是得不到。你看十几万人死在中国,多悲惨!让我想到日本人对中国的侵略,想占领中国,中国不是他的地方,打了八年,还得投降。个人也是如此,我们抢别人的东西、偷别人的东西,命里有的;你命里没有的,偷都偷不到,抢也抢不到。你东西得来,祸害跟着就来了,灾难跟着就来了。为什么有人抢了、偷了,他不遭灾难?这因果里面讲,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这是一切总报。为什么时候没到?因为你过去生中修的很大的福,那个福在支持着你,但是你那个福很快会享尽,享尽之后,这个果报马上就现前。一定的道理,何必干这个傻事!你为了要生存,人家也要生存,为了我的生存,不让别人生存,这是没有道理的,这会有好报吗?天理不容。人家是个弱小国家,没有办法抵抗你,你强大了,老天来收拾你,这是天理不容,你能逃得掉吗?现在人不讲这些,社会上已经听不到了。我在年轻的时候常常听到,社会上还有人讲,六十年前。现在的社会听不到这个声音了,所以真的叫无法无天,这个问题很严重。所以一定要相信因果,你种好因,一定得好报。

  第四是「诱导。谓如来说经,盖为蒙昧愚痴之人难便开化」,教这种人很困难,「故以现世可获福报因缘等,劝诱引导,令其欢喜顺从,而生正信,是为诱导」。这是佛常用的方法,很有效。你对贫穷的人、愚痴的人,你讲很深的一些道理,他不懂,你叫他来学习,他三餐饭都吃不饱,我哪有时间来学习这个东西,学这个东西能当饭吃吗?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美国来的同修都了解,我年轻的时候,有一点智慧,没有福报,所以生活非常艰苦。而且又短命,我自己很清楚,我的寿命是四十五岁,所以我学佛就把寿命定到四十五岁,求往生。所以能放下,老师教我放下,我能放下,知道寿命不长。为什么生活那么苦?前世没有修福,算命的人说,你的财库空空,真的。所以章嘉大师厉害,他一眼就看穿了,教给我修布施,修财布施,修法布施,修无畏布施。我告诉老人家,我说,我每个月待遇很薄,我没有钱布施。他问我,一毛钱有没有?一毛钱可以。一块钱行不行?一块钱还勉强。你就从一毛、一块布施。我真听话!以后真的愈施愈多。你看在这些年,我每年布施几乎将近一千万美金,钱从哪里来的?不知道。根本就没有想,证明佛在经上讲的,财富从哪里来的?布施来的,愈施愈多。智慧从哪里来的?法布施来的;健康长寿从哪里来的?无畏布施来的。你只要真正修这三种布施,你所求的财富、智慧、健康长寿统统都得来,我在这做样子。我四十五岁那年害一场病,一个多月,好了之后,再也就没生病了。干什么?就干这三样,三样干的是有效果,我就认真干,我永远不会放弃。不要想自己,自己样样都有人照顾到,你说多自在,不用操一点心!尽管去布施,多快乐!多自在。

  第五是「福德。谓佛说经,为令众生修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行,调伏诸根,无所放逸,则得天人果报,长乐无穷,是为福德」。这一条是每个人都愿意做的。我跟章嘉大师三年,这一条大师常常跟我讲。只要真干,真正累积了福德,这个福德不但可以度自己,可以度众生,可以度这个世间灾难。只是这些国家领导人,我有缘跟他们见面,他不能接受我的劝告,他要能接受我的劝告,会化解很多很多问题,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末后一条,「禁戒」。就是劝我们持戒。「谓佛说经,制诸禁戒,令一切众生,摄持身口意业,清净不犯,即能超脱三恶趣苦,是为禁戒」。这是提升,就是从福德,你看诱导、福德到禁戒,这是一步一步的向上提升。能持戒,能念佛,就能超越六道轮回,这一定是在净土宗,修学持名念佛,求生净土。所以念佛人求生净土,对戒律要重视。戒律不要多,十善五戒你一定要做到。释迦牟尼佛过世的时候,留给后世的弟子们两句话,这两句话非常重要,他一生都做给我们看了。阿难尊者问佛陀,「你老人家在,我们都依你为老师,你不在了,我们依谁做老师?」佛没有指定人,佛只说「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能持戒,能吃苦,你就能成就。释迦牟尼佛一生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老人家走的时候是在野外,不是在房间里面。这个表演是什么?表演是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世间人看到释迦牟尼佛物质生活很苦,其实他快乐无比。你看他接待大众都是满面笑容,你从来没有看到释迦牟尼佛有哪一天面孔板着不高兴的样子,没有,从来没有过。心里面一团和气,一团欢喜。释迦牟尼佛眼目当中,一切众生都是佛,天天跟佛在一起,他怎么不快乐!佛眼看世界,《华严经》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不但有情众生是佛,无情众生也不例外,也是佛,你说这个心胸多广阔,这个心情多舒畅,学佛从这里学。有一个冤家,有一个对头,错了。不是那个冤家,那个冤家是佛,那是本善,错在哪里?自己错了,外头没错。你到外面去找不到一个错的人,都是自己内心。我们以烦恼习气看外面,外面全是烦恼;我们以恶的念头看人,人都是恶人;你以佛眼看众生,一切众生都成佛了,这是我们应该要学习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一零年讲于香港 四十五
下一篇:二零一零年讲于香港 四十七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