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佛说阿弥陀经

一九九三年讲于美国 三

  日期:2011/7/22 11:18:43   阅读:    繁體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三集)  1993/6  美国加州迪安萨大学  档名:01-011-0003

  「古来註疏,代不乏人,世远就演,所存无几,云栖和尚著為疏钞,广大精微,幽谿师伯述圆中钞,高深洪博,盖如日月中天,有目皆睹。」《弥陀经》在中国,自古以来可以说是弘扬最為普遍的一部经典,前面曾经跟诸位略略介绍过。因此註解这部经典的人也就很多,每个朝代都有许多人註解,但是这些註解能够流传下来的不多,也就是说失传的很多。现在我们研究《阿弥陀经》,可以说从古今註解裡面最具权威的三种註子,这是从明末清初以来几乎為佛门裡面公认的。第一个就是莲池大师的《疏钞》,这个地方称他作云栖和尚。蕅益大师是莲池大师的私淑弟子,也就是说莲池大师虽然不在了、往生了,但是蕅益大师还是依莲池為老师,向他学习。莲池不在世了,怎麼个学习法?莲池大师的著作存在。专读莲池大师的著作,遵照莲池大师的教诲去修行,这就是我们中国古人所谓的私淑弟子。他学得非常成功,所以莲池是净土宗一代祖师,他也是一代祖师。确实很类似儒家的孔孟相彷彿,我们晓得孟子是学孔老夫子学得很像,也是孔老夫子不在世,蕅益大师也採取孟夫子的方法。

  莲池大师给《阿弥陀经》做了个註解叫「疏钞」,他是先作的疏,疏就是註解经的。以后看看他这个註解註得太深了,在当时没有问题,怕后世大家对他这个註解不太容易体会,於是就再作钞,钞就是註解疏的;换句话说,是註解的註解,我们称之為《疏钞》。疏跟钞都是莲池大师自己作的,这个註解在台湾流通非常广泛。我们图书馆不但印了《疏钞》流通,而且还将古德法师的《演义》也印出来,现在我们将《疏钞》跟《演义》会合起来,会合起来精装印成一本,我们读起来就更方便。「演义」是疏钞的註解,换句话说,疏是註解经的,钞是註解疏的,演义是註解钞的,这是三重註解。古德法师是莲池大师的学生,我们中国俗话说徒弟,莲池大师的徒弟,而且是莲池大师的侍者,就是照顾大师日常生活的这麼一个人。莲池大师的东西能够传下来,得力於古德法师,他把它印出来流通於后世。《疏钞演义》我们在臺北曾经讲过一次,我第一次是在莲友念佛团,将《疏钞》讲过一遍。第二次是景美华藏图书馆成立,我将《疏钞演义》讲过一遍,我们留的有录音带,一共有三百三十五个带子,可见这个内容确实是非常的丰富。蕅益大师讚叹「广大精微」,这四个字用得非常恰当。

  「幽谿」是地名,是天台山幽谿高明寺传灯法师。这位老和尚跟蕅益大师的师父是师兄弟,所以蕅益大师称他作师伯,他晚年专修净宗,专弘净宗。这个老和尚感应不可思议,每一次升座讲《弥陀经》都感应到天乐鸣空,大眾都听到,听经的大眾都听到。他有个註解叫《圆中钞》,诸位要记住,凡是钞都是解释疏的。疏不是他作的,是元朝时候大佑法师作的,大佑法师有个《阿弥陀经略解》,就是简单的解释。他就用这个《略解》再加以註解,所以他叫钞,钞就是註解大佑法师的《略解》。这个本子在臺湾有流通,流通的分量不多,台中莲社曾经印过,我这个地方还有一本,《圆中钞》。他取「圆中」这个意思是取「圆融中道」之理,以天台家真、俗、中三观来註解大佑法师的《略解》,所以称之為《圆中钞》。

  大师讚叹这个本子,这个本子分量不多,它的分量几乎跟《要解》相彷彿,不算很多。他讚叹道「高深洪博」,换句话说,《疏钞》太多了,也就是太繁琐,《圆中钞》太深了,因此都不便於初学。所以他底下说,「特以文富义繁,边涯莫测」,这是说莲池大师跟幽谿大师的他们两个人的註解,「或致初机浅识,信愿难阶」。或者是,这不是肯定的词,或者有一些初学的、程度浅的人,这两种註解他不能够得利益;换句话说,依这个註解生起信心,发愿求生净土是比较上困难的。他这就是叙说他為什麼要註《要解》,这就把他註《要解》的原因说出来。「故复弗揣庸愚,再述要解,不敢与二翁竞异,亦不必与二翁强同。」这个说明他自己非常的谦虚,意思就是说,也不顾自己平庸、愚鲁,这是大师谦虚的话,「弗揣」就是不顾,我也顾不了这麼多。為了便利於初学,程度比较浅的人,所以他再做《要解》。

  「不敢与二翁竞异」,二翁就是指的莲池大师跟幽谿大师,但是也没有必要勉强跟他们所说的完全相同。為什麼?他下面有个比喻,他说「譬如侧看成峰,横看成岭,纵皆不尽庐山真境,要不失為各各亲见庐山而已」。这句话含义非常之深。他这个话是个双关语,看起来很客气、很谦虚,实际上已经把他自己修证的境界给我们透露了消息。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这个话本来是苏东坡游览江西庐山时候写的一首诗。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苏东坡写的一首诗,他在此地引用。这个引用,他的意思就是他确实是见到庐山真面目了。莲池大师见到了,幽谿大师也见到了,他自己也见到了。这个意义就是告诉我们,他是真正亲证西方净土,而為我们来说《要解》。纵然说法跟前面两位大师都不同,可是是真实的,决定不是猜测的,是自己亲证的境界。下面,序文到此地就介绍完了,后面是五重玄义。

  这是依天台家的讲经的方法,註经、讲经,天台都用五重玄义。玄义就是经中玄妙的义理,在没有讲经之前先把它说出来,换句话说,没有讲全部的经文,先把全经大意做个综合的介绍,就是这个意思。使我们以很短的时间,对於全经概要能够了然於胸,这样才能生起欢喜心来深入研究经文,不至於茫然而没有头绪。天台家用五个段落,就是用五段的方法来介绍概要。而贤首,就是华严宗,它介绍一部大经的玄义,用的方法比天台家要繁琐,它是用十个段落,叫十门开啟。当然十个段落比五个段落就要繁琐太多了,所以自古以来,纵然不是学天台的,他讲经、註经都喜欢用天台的方法。蕅益大师年轻时候学天台的,所以他的东西几乎完全採取天台的方式。

  天台叫五重玄义,就是五个段落。这五个段落,第一个就是解释经题,像一篇文章一样,先要讲解文章的题目。第二是辨体。辨体的意思就是说这部经它的理论依据,佛是根据什麼说出来的,如果这个依据我们不明瞭,信心就很难建立。假如我们明白佛所讲的这部经,确实是根据一个真实、完全的理论,我们就信得过了,他不是随便说的。所以第二个段落非常重要,说明他的理论依据。第三个段落叫明宗。所以第二这是起信,帮助我们建立信心,我们有了信心,我们要怎样来修学?明宗是讲这部经的宗旨,也就是讲修学的方法、修学的纲领。我们掌握到了,才真正能够用功,真正知道怎样的修学,自己才能够得到真实的利益。第四是论用。宗是修因,用就是结果,我们依照这个方法修行,将来会得什麼样的结果,这一定要知道,也就是说我们学了这部经有什麼用处?所谓学以致用,可见得佛法跟一般的玄学确实不一样,学了一定有用处。大家都知道念阿弥陀佛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好像这个用处都是死了以后才能有的,现在没有,这是错误的。现在要得不到好处,将来的利益就太渺茫了。所以我们在这个经典裡面所学习,真实的受用就在现前,现前就可以得到。

  最后一段叫判教。判教是我们中国祖师大德将释迦牟尼佛这麼多的经论,给它做个分类、做个整理,使它浅深有一个次第,就是这部经适合哪一类的根性人来学习。根性有上、中、下三等根性,或者是初学,或者是老修,好像排课程一样,应该排在第几个学年,判教是有这个意思。这就是用这五个段落,将这部经的概要為我们介绍出来。下面这是第一个段落,解释经题。

  「第一释名,此经以能说所说人為名。」我们现在採取的本子是鳩摩罗什大师所翻译的,罗什大师翻译这个本子叫《佛说阿弥陀经》。「佛说」,这个佛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所以题裡面是娑婆世界跟西方世界两个人的名字,它是以人名為经题。下面这就解释,「佛者,此土能说之教主,即释迦牟尼,乘大悲愿力,生五浊恶世,以先觉觉后觉,无法不知,无法不见者也」。他的註解确实是简单,也很容易明瞭。他解释佛字,佛说这个佛,此土就是我们这个世界,能说的教主,教是教学,主是主讲之人,是在这个讲座裡面主讲的人。所以这个「教主」我们不要错会了意思,这是教学的主席,是主讲人,就是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的歷史我们在此地都省略掉了,不要在这裡耽误时间。诸位在许多传记或是经本註解裡面都能够看得到,我们也把他省掉,释迦牟尼。释迦牟尼这个名号,我们在前面都曾经介绍过。诸佛菩萨没有名号,名号都是度眾生的教学宗旨,用这个来做名号。娑婆世界的人当然毛病很多,在许多毛病裡面,哪一个毛病最严重,最严重的要先对治,这特别标榜在此地。我们世界眾生普遍的,第一个就是缺少慈悲心,自私自利,这是大病。所以佛在这个世间教学就要用「释迦」,释迦翻成中国的意思叫「能仁」,能够仁慈。第二个,我们这个世间人心不清净,所谓是妄想太多、昏沉太多,所以名号上用个「牟尼」,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寂默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清净心,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是这个意思。能仁是仁慈的意思,我们今天讲博爱、讲慈悲。博爱也是佛经裡面的,诸位念《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裡面就有博爱,所以博爱这两个字出自於《无量寿经》。这都是释迦的含义。释迦牟尼是印度话,是梵语,它的含义就是仁慈跟清净的意思。

  这是我们眾生的大病,佛提出这个教学的宗旨,让我们时时刻刻警觉到,提醒自己。像我们一般不是修净土的,念佛都是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这就是提醒自己对人要慈悲,对自己要清净,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念这个佛的名号,如果不知道它的含义,裡面没有观照的功夫,这个观照就是没有提醒自己的意念,那麼这个名号是白念了,这个名号没有意义。一定要晓得名号的含义,使我们念这句名号就是唤醒自己,把自己本性裡面的大慈悲心念出来,把自己本有的清净心念出来,这就是释迦牟尼的意思。

  释迦乘大悲愿力,生五浊恶世,我们到这个世间来,我们為什麼要来?来了干什麼的?你们同修们自己有没有这样的问题?从小到现在有没有发生这个问题,我们為什麼要到这个世间来?来了干什麼的?这是个大问题!我告诉诸位同修,我在十三、四岁时就有这个问题,常常这个问题会想想几个月。来干什麼的?可是想了很久都得不到答案,那个答案也不是真实的。到接触佛法之后,我们才真正明白那是一回什麼事情。佛告诉我们,凡夫在六道裡面,现在我们生到人道,人生是酬业的。你怎麼来的?你是酬偿业报而来的。佛给我们说这麼一句话,我们想一想果然不错,人生是酬业而来,是干这个而来的。你过去造的善业,你这一生就很享福,一生称心如意,你得的是善果;如果过去做的业不善,我们这一生生活得就很痛苦,事事都不顺心,都不称意。换句话说,就是讲的因果报应,这才是真正的事实真相。我们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所谓是心安理得了。这个道理搞清楚,事实搞明白,我心安了,不再怨天尤人。所以命裡头是富贵的,就安於富贵;命中是贫贱的,安於贫贱。為什麼?事实真相搞清楚,心就安了,心一安,人就定了,定就生智慧。生智慧才能够改造命运,才能够转移命运,这是事实。我们虽然过去世造的有业,这一世受报,没有关系,真正明白之后,我现在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我纵然有恶报,恶报很快就报尽了,我的善业能够增长,这个善的福不要等到来生,这一生就现前。

  诸位读《了凡四训》,像了凡先生一样的修学成就的人,在中国歷代不知道有多少,没有写书留下来而已,袁了凡是写出来了。没有写的人多,写的人太少了。他是写给他儿子,教导他孩子们的,否则的话,他也不会把这个事情在社会上宣扬。了凡先生改过自新、断恶修善,把他一生的命运整个转过来。佛在经典裡面讲得比他说的更详细、更透彻,佛家常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句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我过去初学佛,我的老师章嘉大师就教给我,他告诉我,他说求,一定要明理,要懂理论,要懂方法,如理如法的求,没有不感应的,没有求不到的。你求,求不到,求不到是当中有障碍,你把这个障碍去掉,就有求必应了。我们读这部经,这部经裡面教我们所求的,真是至高无上,教我们求成佛。成佛都能求得到,世间什麼名闻利养、功名富贵、什麼长寿,这叫鸡毛蒜皮,哪有求不到的?这太容易了!最难是成佛、成菩萨,这个难。这都能求到,其他的哪个求不到?

  所以一定要明理,要懂道理、要懂方法。如理如法的去求,这样才能够把我们这个业报身,我们现在每个人叫业报身,换句话说,你被命运控制住,这叫业报身。学佛了,第一个好处,你要把业报身转变成愿力身,如果不能在这个地方转变过来,我们佛就叫白学了。转成愿力身就是乘愿再来,我这业报身就报了了,而今而后,我这个身是愿力来的,就跟释迦牟尼佛乘大悲愿力。这是讲我们学佛现前得到的好处,现前得到的利益。大悲是对一切眾生,从前业报身念念為自己,事事都為自己,起心动念都是想到自己的利益,為个人、為家庭,这是业报。从今之后我们明白了,我们起心动念念念為一切眾生,再不為自己,為眾生。念念為佛法,怎麼叫為佛法?我们了解,佛法是世间至善圆满的教育,如何将佛教育在这个世间推广,在这个世间发扬光大,使一切眾生都有机会接触到佛教育,都有机缘接受佛教育、修学佛教育,这就是把业力转变成愿力。

  底下说的「五浊恶世」,我们在过去,在经文上读到这一句,体会并不深刻。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讲这部经的时候,如果不是大智慧的人,对於释迦牟尼佛这句话,在我想很难体会。但是今天提到这个话,我想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有相当程度的领会。為什麼?浊就是污染,我们今天讲环境的污染,在这个地球上已经相当严重了,所以每一个国家、地区的政府都提倡环保,為什麼?污染太严重了。浊就是浊污,就是染污。恶是造恶业,人心不善,身造杀盗淫,口是妄语、两舌、綺语、恶口,意是贪瞋痴。确实,现在社会人心存在著十恶的逐渐逐渐多起来了,这不是个好现象,这是恶世,这是个苦难的世界。

  释迦牟尼佛以大慈大悲救度眾生的大愿,他要生在这个时代、生在这个地区,帮助我们脱离苦海,帮助我们超越轮迴。他是先觉之人,他是彻底觉悟,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白,他来教导我们。我们是后觉,听了佛的教诲,我们渐渐明白,渐渐的觉悟了。先觉是佛,后觉是菩萨,我们真正觉悟、明白了,依照佛的方法来修行就是菩萨。特别是修学这个法门,这是大乘法门,你看《无量寿经》,就是大本的《阿弥陀经》,一开端「佛说大乘」,所以这部经是大乘,大乘菩萨所修的。你真搞清楚、真搞明白,真正发心依照这个方法修行,你就是菩萨,你就当得起这个后觉了。佛是先觉,帮助我们开悟。「无法不知,无法不见」,这两句话是称佛大觉究竟圆满的境界,也是我们修学最后要获得的境界。我们也要像佛一样,尽虚空遍法界要做到无法不知,无法不见,那我们自己也就成佛了。这是把「佛」这个字简单的介绍出来。

  下面是经题上第二个字「说」,佛说,这是释迦牟尼佛说。「说者,悦所怀也。」怀是胸怀,心裡面欢喜,叫悦所怀。「佛以度生為怀」,诸佛如来他心裡想的什麼?念的什麼?心裡头念念没有别的,念念就是帮助一切眾生。帮助他们快快成佛,跟自己完全一样,那佛就欢喜,就满他的心愿。所以佛是以度生為怀,这个地方是我们第一要学习的。我们刚才不是说了吗?转业力為愿力,如果我们心愿跟佛的心愿相同,这个愿力大,业力立刻就转掉,就摆脱掉了,摆脱得乾乾净净。换句话说,念头一转我们这个人就变了,从前是六道裡头的眾生,现在变成菩萨,变成了法界的法身大士,念头一变就转过来。问题就是你会不会转?你肯不肯变?这个心一变就转过来。一定要以度生為怀,念念帮助眾生,不要想自己,要想眾生。怎样把佛法这样美好的教育、圆满的教育,介绍给一切眾生,推荐给一切眾生。你真的发这个愿,你跟诸佛如来就同愿、同德、同行了。

  「眾生成佛机熟」,这句话确实过去祖师大德讲经说法没说过,註解裡头也没看到过。我们看莲池大师的《疏钞》、幽谿大师的《圆中钞》裡头都没有这个说法,他很难得,真的把佛的心愿说出来。可见得这个法门不可思议,眾生成佛机熟。这个法门是什麼?这个法门是叫眾生成佛的法门,如果你成佛的机缘没有成熟,说这个法门你不能接受、你也不相信,没得用,那佛就不说了。佛说这个法门,是看到你现在成佛的机会到了,所以他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你,你依照这个法门去修,你这一生就成佛。你想想看,还有哪一桩事情能够使佛比这个更欢喜,没有了。我们在《无量寿经》看到的,《无量寿经》的发起序裡面,阿难尊者看到释迦牟尼佛容光焕发,他跟他那麼多年,从来没有看到今天精神这麼好、容光这麼好。什麼原因?是讲《无量寿经》的机会到了。讲《无量寿经》的机会到了,也就是看看大眾成佛的机缘成熟了,所以佛的欢喜是从来没有见到过的这样的欢喜。这一句难得,蕅益大师為我们道破,他确实是亲见到这个境界。

  「為说难信法,令究竟脱,故悦也。」你的机缘不成熟,佛说这个法没用处。你的机缘熟了,什麼叫熟?你一听就懂,这是成熟了。你一听就相信,你一听就肯修、就肯干,这个人机缘成熟,这个人这一生当中永远脱离轮迴。换句话说,现在这个身还在,这个身就是佛经上讲的叫最后身。我们在六道裡头生死轮迴无量劫,不晓得轮迴多少次,下一次没有了,下一次超越轮迴了。所以现在这个身,在六道裡头就叫做最后身,超越六道轮迴了。这是说难信法,令究竟脱,究竟脱是成佛,脱是解脱,究竟的解脱。為什麼?因為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生,不是第二生去的,这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临终的时候没有断气,人是活人,看到阿弥陀佛来接引你,我们这个佛像是接引相,佛垂手来接你。来接引,我们跟佛走了,所以是活著去的。跟佛走了才断气,不是死了以后才往生的,诸位同修一定要把这个事实搞清楚。所以这个法门真的是不死的法门。死了以后走的,这人死了才是第二生,这个不是的,是当生。

  所以,念佛念得功夫好的人能够预知时至,自己晓得什麼时候佛来接引我,自己知道。不生病,走的时候欢欢喜喜、快快乐乐,有站著走的,有坐著走的,那多自在!倓虚法师在佛七开示裡面跟我们说过,他说他一生当中亲眼看到念佛临终不生病,自在往生的,就是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他看到二十多个人,听说的就太多了,数字就记不清楚了。亲眼看到的。你看《念佛论》裡面讲的三个人,多自在!极乐寺的修无师、山东的郑锡宾居士、青岛的一个拉黄包车的太太张氏,那是坐著往生的。这是他亲眼所见的,他是青岛湛山寺的住持。

  这个法门是真正不死的法门,你是活著到西方极乐世界,到达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一样无量寿,一生圆成佛道,成的是究竟圆满佛。所以这个法门叫当生成就的佛法,你说真正相信、真正肯修,这个人的福报有多大!我们六道当中任何一个人,不要说人间帝王,天王也不行,也比不上他。在《无量寿经》上我们读过,真正成佛机缘成熟的人,是过去无量劫来你所修行的善根成熟,现前得到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冥冥当中的加持,使你接触到这个法门立刻就能解、能信、能愿、能行,这谈何容易!所以我们自己一定要珍惜,决定不能在这一生当中空过,那就太可惜了!这是悦字。

  《要解》裡面告诉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他修什麼方法成佛的?这也是古来大德没有提醒过我们,蕅益大师在《要解》裡头提醒我们,这个就在《弥陀经》上。《弥陀经》上说,佛告诉舍利弗尊者说,「当知我於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為甚难」。佛讲的「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成佛。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成佛就是念阿弥陀佛,修这个法门成佛的。原来就出在这个经,这部经我们天天念它,我们疏忽掉了,大师这一点醒,我们才明瞭。「说此难信之法」,难信之法就是持名念佛的方法。所以佛是念佛成佛的,佛把念佛成佛这个方法教给我们,一定我们自己成佛的机缘成熟了,佛这一点醒我们,我们立刻就得到受用。这把「说」字介绍出来了。下面是「阿弥陀」。

  「阿弥陀,所说彼土之导师」,彼土是指的西方极乐世界,「以四十八愿,接信愿念佛眾生生极乐世界,永阶不退者也」。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导师。在《无量寿经》裡面,我们读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我们知道他四十八愿是怎麼来的,去年我们在此地讲《无量寿经》都跟诸位报告过,愿愿都是接引眾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是十方世界所有一切诸佛所讚叹的,為什麼一切诸佛都讚叹?因為一切诸佛都有一个共同的大愿,就是度眾生成佛道。虽然有这个大愿,但是事实上帮助眾生困难重重。就是眾生根性不一样,嗜好不相同,所以是用的无量无边的法门,四弘誓愿裡说「法门无量誓愿学」,佛是用无量法门来度无量眾生。

  就没有想到,阿弥陀佛那真是叫高度的智慧,太巧妙了,他用一个法门就普度一切眾生,所以令一切诸佛不能不佩服,不能不讚叹!佛佛道同,诸佛如来不像我们凡夫,凡夫看到你有个好法门,我嫉妒你,想方法障碍你,这是凡夫。诸佛不一样,你这个法门好,我们大家都捧你,把我的学生也都送给你,诸佛如来是这样的。所以一切诸佛如来都把自己这些学生,统统都介绍、推荐到西方极乐世界。像我们的老师释迦牟尼佛一样,我们為什麼不念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為什麼劝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个道理。阿弥陀佛那个法门好,释迦牟尼佛也分享阿弥陀佛的成就。释迦牟尼佛既然分享阿弥陀佛的成就,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例外的,统统都分享阿弥陀佛的成就。都劝一切眾生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西方世界就无比的殊胜庄严了。

  西方世界怎麼去?条件太简单了,就这三个字,信、愿、念佛。你真的相信了,愿是你真肯去,真正想去、真正肯去,只要你一天到晚老老实实念这句阿弥陀佛就行了。你看这麼容易,这麼简单!你只要专心修学,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一定来接引你,这是他的本愿。四十八愿裡面我们看到,我们这个业报之身快要报完的时候,他就来接引我们。永阶不退,这句话非常重要,因為我们修学任何一个法门,在一切诸佛剎土修行都是进进退退的,所以修行的时间很长,很难成就。西方世界最大的长处,就是决定没有退转。这个世界就好比是诸佛如来在法界裡头办的一个大学,阿弥陀佛是校长。诸佛如来劝大家都到这个学校裡面去求学,到了这个学校只有升级,没有留级,没有退学的,你说这个学校多好!升级,经上也说得很有道理,有人升得很快,有人升得比较慢一点,那是你个人到西方极乐世界用功勤惰的关系。你很勤奋、很认真,你就很快速的往上提升;你要是稍微懈怠一点,你的进度就比较慢一点。但是绝对是进步,不会有退步的,只是进得快慢而已,这麼好的一个地方。

  「不退转」,佛在大乘经裡给我们讲了有三种,第一个叫位不退,第二种行不退,第三种叫念不退。在我们这个世界,这三种不退地位不相同。第一种位不退,小乘要证得初果,这就是圣人了,我们称圣人,那就不是凡夫;换句话说,他不会退到凡夫位,这叫位不退。但是往上提升相当困难,时间很长,也很缓慢。第二种叫行不退,这是大乘菩萨。菩萨大慈大悲教化眾生,他不会退转到小乘,所以叫行不退。第三种叫念不退,是念念都趣向无上菩提。念不退是法身大士,像《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也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样的菩萨才是念不退。

  我们念佛的人很奇怪,什麼奇怪?你只要真正相信,真正发愿,一天到晚念这句阿弥陀佛,这三种不退都在其中,这个妙!我们是凡夫,我们连小乘须陀洹都比不上,小乘须陀洹才位不退,我们是凡夫,居然这一句阿弥陀佛坚定的信愿,这三种不退我们现前就得到,你说这个奇妙!这个法门真正叫不可思议,真正是难信之法。现在就得三不退,到极乐世界还有问题吗?当然是圆证三不退,这三种不退同时证得的。特别是讲我们现前凡夫,三种不退现前得到的,除了念佛法门之外,没有任何一个法门可以做到,这是很不可思议的,真的是难信之法。所以我们能够相信,不容易!真正是过去无量劫来的善根,现前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本愿威神的加持。如果不是这样,真的我们没办法相信。下面解释阿弥陀。

  「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亦云无量光。」光跟寿是释迦牟尼佛在经文裡面给我们解释的。其实阿弥陀是梵语,是梵音音译过来的,依照这个字的意思就是「无量」,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就是无量。无量是指一切一切统统都是无量的,佛用两个字来代表,用一个寿,用一个光。寿也就是代表了时间,过去、现在、未来;光是代表了空间,光明遍照。无量的时空裡面,所包含一切的万事万法统统是无量的,这才是阿弥陀的本意。佛不用时空,用寿跟光,意思就更深、更远。寿是寿命,所以佛说了,无量功德裡面寿命是第一德,如果要没有寿命,那就是无量的光明,像底下讲的功德、神通、道力、种种庄严,没有寿命,不全落空了?一切的无量都落空了。所以,寿命是所有无量裡头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你有无量的寿命,底下的一切无量你才能够享受,你才真正能够得到。所以把寿命摆在第一,无量寿,诸位要晓得,不只是寿命无量,一切都无量。光是光明,光明代表智慧。

  所以底下讲,「要之」,这是举几个例子来说,说不尽。「功德」,什麼叫功?什麼叫德?这两个字一定要把它搞清楚,决定不可以误会。功是功夫,功是功行,这个字念去声,也就是讲修行,修行是功夫。德是讲的果报,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穫,耕耘是功,收穫就是德。这个「德」跟得到的「得」是一个意思,就是得失的得,是同一个意义。你有功夫,你一定就有收穫。这种功夫是真实的修行,譬如我们持戒,这是功,你一定得定,因戒生定,定就是德。修定又是功,定能开慧,开智慧就是德。智慧开了能破无明、能断烦恼,自己能成就无上菩提涅槃,那就是德。所以,功德跟福德不一样,像我们做一点善事,出钱出力做一点善事,那是属於福德。福德所得的果报叫人天福报,人天福报不能超越轮迴。功德可以超越轮迴,可以脱离三界,福德不行。六祖大师在《坛经》上也说得很明白,生死大事,福不能救,福德没有用处。

  像过去我们中国梁武帝的时代,梁武帝学佛的人都知道他,他是虔诚的佛弟子,对於佛教非常拥护。以他的地位、以他的威力,他在位的时候替佛教建造了四百八十座的寺院,帮助许多想出家的人,他都帮助他,都发愿供养他,所以度很多人出家。那时候禪宗达摩祖师到中国来,拜访梁武帝。梁武帝就向他夸耀,你看我做了多少功德,我的功德大不大?建了四百八十个大道场,度了几十万人学佛。达摩祖师是很老实的人,听了之后摇摇头,「并无功德」。一盆凉水浇在梁武帝头上,梁武帝听了很生气,话不投机,算了,也不护持他,搞得达摩跑到少林寺去面壁九年,没人理他。假如梁武帝要问他,我的福报大不大?那达摩祖师一定点头,很大很大。那做的是福报,人天福报,不是功德。所以诸位,功德跟福德一定要分清楚。

  福德可以分给别人享,譬如说我有房子,我房子可以送给你,我有车,车也可以送给你坐。可是我的定功、我的智慧没有办法送给你,我的才艺没有办法给你,那是你的德。所以功德没有办法给人,福德可以分给人共享。功德一定要自己修,别人不能代替,你的功德也没有办法分给人,这个要知道,功德跟福报要辨别清楚。你自己确实成就了戒、定、智慧、无量的才艺德能。「智慧,神通」,神通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能力,通是通达的意思,是没有障碍,通达。神是神奇莫测,别人想不到的,你会,你去做样样都没有障碍,样样都做得尽善尽美。像今天西方一些科学家发明许多这些科技,在佛法裡面讲都叫神通,他对於光、对於电,对於这些东西他都能通达,这是一般人看起来非常神奇的。神通是这个意思,用今天来讲就是技术能力。

  「道力」,道力是讲他修养的功夫,今天来说是讲修养功夫,在佛法是讲戒定慧的能力。「依正」,「依」是他的生活环境的享受,「正报」是身体,你身体健康长寿,有充沛的体力,「依报」是他生活环境非常之美好。「庄严」就是我们讲的真善美慧。「说法」,他有智慧,他有非常好的教学方法,使听的人很容易明瞭、很欢喜的接受,这是教学法的善巧。「化度」,「度」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帮助人,协助别人,「化」就是帮助他变化气质,帮助他化凡成圣。这是从教学的效果上来说,如果教学不能產生变化,这个教学的目的没有办法达到。譬如我们刚才讲的,我们必须要把业力变化成愿力,我们就真的得受用,我们这一课就没有白学。这是略举几条,总而言之「一一无量」。

  要是和前面讚美佛的那个话,「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阿弥陀的意思。所以其他一般宗教讚美上帝「全知全能」,就是这个意思。这是我们佛法修学最高的目标,就是要在宇宙人生当中确实能做到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一九九三年讲于美国 二
下一篇:一九九三年讲于美国 四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