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劝人信佛应当注意方法


   日期:2011/12/22 10:0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劝人信佛应当注意方法
 

在我们学佛的这些年当中,遇到有缘人我们就要劝说他能信佛,为了让他能起信心,我们会不遗余力的宣说学佛的益处,比如碰到一位悭吝心很重的人,我们要劝他多多布施,这样对不对?

对?自己谤了佛都不知道啊!悭吝的人,你让他布施等于要了他的命,本来还对佛法刚刚有了点好感,叫你这么一劝,从今以后保准再也不信佛了!这还是客气的讲,不客气的说,人家回家以后肯定会对别人说:“可别信佛,信佛了以后倾家荡产!”人家谤佛不是他的错,这因是在你啊!所以要小心,自己种下阿鼻地狱的因都不知道,这岂不很冤枉!

对吝啬的人,你干脆叫他持戒,一毛钱不要乱花,不义之财也不苟取,他会非常听得进,就信佛了。学到某一程度,他功德有了,智慧开了,自然肯布施。倒是爱犯罪的人作布施还容易,他天天去声色场所,往往一掷千金,你要他在某个地方出点钱,他就干,这样慢慢引导他,使他自然不会犯戒。劝说要有方便。

人性不同,劝说的方法也不禁相同。如执着心大的人,希望从某个领域有所建树,你就不要劝他念佛,他毁谤佛法是消极的。你倒不如以佛法的勇猛精进的精神指引他,等到他事业有成,就肯做佛门的护法。同样YIN心重的人,如果他没有悔意,你就不要轻意劝他戒YIN,否则他会说佛法灭绝人性!倒不如劝他娶个漂亮的太太,再多用星云法师所谓“上等的丈夫,回家帮助太太料理家务;中等的丈夫,回家喝茶看报,赞美太太;下等的丈夫,回家盛气凌人,嫌东嫌西。”之类的话劝导他,叫他做个好丈夫,他能听进去,就不会说佛教的坏话。先修好人伦,日后有机会再教他更高的,就容易了。其他的,比如搞数理化科研领域的你就不要轻易跟他谈感应,好吃的你就不要轻易跟他谈节食,嗜睡的你就不要轻易给他谈“常离于睡眠”等等。

劝人信佛不要陈义太高,佛当年制五戒为不杀、不偷、不YIN……但杀盗YIN的反面是救护生命,布施钱财,尊修梵行。但佛没有直接叫人修其反面,大家由此体会五戒,你就明白了佛法的真正精神。《四十二章经》所谓“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就是此意!但大家同样也要明白,当代是末法时代,就连五戒这样最普通的佛门戒律普通的人也接受不了,所以如果不通达众生心,劝人信佛就等于谤佛,净土法门法师说“你不学佛法你的罪只有一重,你学了佛法的罪是双重!”同修们一定要小心!除非自己是真正通达心理学,又能将古今经验融合贯通于心,不然你的劝佛往往就如佛所说“譬如狮子身中虫,还食狮子肉”了,将来因此下了阿鼻地狱受尽种种折磨,到头来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下的,岂不太冤枉了!

道宣律师有言“凡夫学道法,唯可心自知,造次向他道,他即反生谤。”一般学佛的人功力未纯,教理未通,一定要承认自己愚痴,最好不要跟别人多说,老子说“圣人披褐怀玉”,印光大师说“修行人要在韬光晦迹也”,可见缄口“养德”,像星云大师等大德在初入佛门时也都修过禁口,同修不可轻视之,并不是说你讲的越多越证明你是佛弟子啊。

文章最后我就用南怀瑾的一句非常值得自鉴的话做结尾,如果观后觉得有道理,希望同修能依教奉行:

“我们学佛,不但要通达佛经,连世间的一切知识技能也要通达,在家是好子女、好父母,在社会是真正有贡献的人,这样才可以算学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劝人信佛       方法)(五明学佛网:劝人信佛       方法)  

 仁焕法师:往生的方法 

 仁焕法师:交命念佛的原理与方法 

 林克智居士:通向极乐之路 行持方法 

 仁焕法师:念佛的目的与方法 

 圣旭法师:念佛的方法 

 温金柯博士:原始佛教指导悟道的方法--以《杂阿含经》所见 

 仁焕法师:改变命运的方法 

 吕凯文博士:论“四谛”的“灭苦”方法论 

 其他日籍作者:印度密教研究之现况及其研究方法(松长有庆) 

 高振农教授:关于佛教研究方法论的几个问题 

 道坚法师:略说佛教医疗学——佛教医疗方法论 

 李四龙教授:以现象学方法分析佛教中观学到唯识学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