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皈依的三种发心与结果


   日期:2012/1/2 19:1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发心、动机不同,结果也截然不同。按照发心、动机,皈依可以分为三种:下士道的皈依,中士道的皈依和上士道的皈依。 

    第一、下士道的皈依,是为了获得善趣的安乐而皈依。以这种发心而皈依,结果是得到人和天人的福报,不能获得究竟永恒的利益,最终还要在六道轮回里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而且,暂时的利益即使再多,若是没有看破、放下,也只能成为心灵的一种障碍和痛苦。这都是不究竟的。

    我们不能以这样的发心皈依三宝。为了世间的福报,即使皈依了三宝,也不能获得究竟的解脱,这和外道也没有太大的区别。若是我们获得世间的福报是为了弘扬正法,救度众生,有菩提心的摄持,这就不是下士道的皈依,而是上士道的皈依了。其实,只要去做利益众生的事情,世间的福报自然而然就有。火点燃了,灰自然就有,不用特意求。

    第二、中士道的皈依,是为了自己能够摆脱轮回,获得寂静涅槃的果位而皈依。以这种发心而皈依,结果是获得声闻和缘觉的果位。虽然摆脱了轮回,超出了三界,但只是远离了有边,还没有远离无边——寂灭边,断证功德还没有圆满,所以不是最究竟的解脱。

    在我们这些人当中,基本上没有为了直接求声闻和缘觉的果位而皈依的,但是有为了自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了自己能获得究竟的佛果而皈依的。很多人说:“人间太苦了,轮回太苦了,我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去见观音妈妈,再也不回来了。”解脱成佛都是为了自己,这是一种贪。有的人听说福德圆满了就应有尽有,智慧圆满了就什么都会做了。然后贪心就起来了:“我也要福慧圆满,我也要成佛!”然后来皈依,这也是自私自利。

    这种为了自己能往生、成佛而皈依,不是上士道的皈依,而是中士道的皈依。所以最终是无法能够往生,更不可能获得佛果的。由于他修的法不是中士道的法,所以最终也不一定能得到声闻和缘觉的果位。

    第三、上士道的皈依,是有菩提心的摄持,为了尽虚空遍法界的父母众生能够脱离六道轮回,获得最究竟的解脱之地而发心皈依。以这种发心而皈依,结果是获得佛、菩萨的果位。这种皈依的人最终能远离二边——轮回边和寂灭边,能断证圆满,成就佛果,是已经远离二边的最究竟、最圆满的涅槃;菩萨虽然暂时没有达到真正究竟的远离二边的佛果,但是最终也能获得这样的果位。

    我们为了成佛度化众生,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皈依也可以,但不能说再也不回来了,一定要乘愿再来。有这样的发心而皈依,才是上士道的皈依。有这样的利他心,才能祛除自私自利,才能彻底断除我执我爱,才能获得最究竟的安乐。

    三种皈依的结果,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呢?就是因为皈依的时候发心、动机有所不同。所以,在任何时候都注重观察和调整心态是很重要的。可是我们根本不观察心的相续,也不考虑发心与动机,做任何事情只注重方式、方法等,但这些都是支分的,不是根本的。

    所以在任何时候,面对任何事情,都要观察自己的心,调整自己的心态,这点十分重要。无论闻法修法、生活工作还是为人处事,持什么样的发心和动机很关键,它主宰着事情的结果,是根本的决定因素。只有存好心,才能做好事;只有存善心,才能做善事。若是发心不正确,就没有正道。主要是由心来主宰言行举止。心正则言行举止正,心邪则言行举止邪。

    我们要观察自己的相续,是以什么样的发心而皈依的?如果皈依的时候发心不正确,现在可以改正。发心一改变,皈依的戒体也会随之改变。我们都要去掉下士道和中士道的发心,要在相续中建立上士道的发心。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