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动物有时间观念吗? |
||
|
||
动物有时间观念吗? 作者:冯锋 我们根据日常生活经验,都能感到时间在流逝,知道什么是回忆,什么是规划,这就是时间观念。那么,动物们有没有时间观念呢?一些动物行为专家根据最近的一些实验结果,认为不只是人类有这种能力,动物也可以具有前瞻后瞩的能力。 动物的情景记忆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验可以验证以上观点,但是许多动物行为研究人员对此都持肯定意见。也有一些研究者持反对的意见,剑桥大学的比较心理学家尼古拉• 克莱顿就是其中一位,她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来验证。克莱顿博士的实验对象是西部灌丛松鸦,目的是确认它们是否具备情景记忆的能力。松鸦每年都要贮藏成千上万的食物,并记得每一个贮藏地点的位置和存放在这里的食物。克莱顿博士希望通过实验来证明,灌丛松鸦具有关于贮藏位置,或者曾经藏过食物的记忆。 实验主要涉及两种食物:蛾子幼虫和花生。当幼虫比较鲜嫩的时候,松鸦不会选择花生。如果幼虫死去了几个小时,那么松鸦会更喜欢花生。克莱顿博士根据鸟类选择食物的类别将其分笼。在4 个小时或者5 个小时之后,她将鸟类重新放回各自的贮藏地。研究发现,松鸦离开贮藏地的时间长短,对于寻找食物的类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离开贮藏地4个小时的鸟类会挖掘幼虫,而5个小时的鸟类则对幼虫视而不见却选择花生。 1998 年,克莱顿博士及其研究团队发表了其实验结果,表明灌丛松鸦的表现符合情景记忆的一些特点。此后,克莱顿博士更深一步地研究了松鸦的记忆。2005 年,她的研究小组发现,不论是否属于研究样本的松鸦,都能记忆何时何地贮藏食物。如果一只松鸦发现别的松鸦在寻找贮藏的食物,待其离开,它会挖掘了食物并重新寻找贮藏地。与克莱顿博士合作的其他科学家,通过实验在其他动物身上找到了情景记忆的标志。如老鼠,当它们发掘地下贮藏室时,沿途似乎可以凭借记忆寻找需要的食物;蜂鸟似乎可以记忆何时何地采过哪朵花的蜜;恒河猴不论多久之前存放食物,仍然会记得贮藏地点。 反对的声音 萨德多弗博士认为,这种导致人类意识可以代代相传的“神经网活动”从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开始,至少已经进化了1600 万年,而这种精神活动仅仅存在于人脑中。古人类学家发现,原始人类使用的工具距离打造地点有好几米的距离。这表明“如果你刚刚吃完,却仍然随身携带工具,那么就说明对未来有意识,预测到未来的需求”。 联合其他的比较心理学家,如多伦多大学的比较心理学家萨拉• 谢特利沃斯,萨德多弗博士发起了一项研究—寻找动物也可以规划未来的证据,这项研究“就像逗引公牛的那块红布”一样具有强烈的引导性。已有的一些研究表明,动物对于未来没有什么概念,比如,卷尾猴在吃饱了之后会将剩下的食物扔掉,尽管明天早晨它没有食物可吃。 动物的未来意识 他的研究组通过食物对松鼠猴进行实验,主要包括提供1 粒枣子和4 粒枣子的选择。果然不出所料,所有的猴子都选择了4粒枣子。随后,科学家在猴子做选择之前,将饮用水拿走。如果猴子选择4粒,那么在3 个小时内禁止猴子饮水,如果选择1 粒,那么就可以在半个小时后饮水。 在这种情况下,猴子开始选择1粒枣子,说明即使它们当时并不渴,但是已经意识到未来会渴。另一种情况是,如果科学家不再拿走饮用水,猴子们将选择4 粒枣子而不是1 粒。 克莱顿博士最近测试了灌丛松鸦对未来的意识情况。其研究组将松鸦放在3 个相邻的房间中6 天。每个早晨松鸦要被关在两个不同的房间中各2 个小时。其中的一间房子,没有任何食物。另外的房子里,为鸟类提供松果粉(使用粉末的目的是保证松鸦不会隐藏食物)。在每剩下的时间里,松鸦可以在3个房间中任意穿行,并享用充足的松果粉。第7天,研究者将松果粉换成松果,并在早晨的两个特定实验室放几个冰柜,如果松鸦具有未来的“忧患意识”,就会把食物贮藏起来。克莱博士认为“如果我是松鸦,我就要藏起一些食物,那么第2 天早晨醒来,就可以吃到早餐了”。她还发现,与早餐室相比,在其他的房间里,松鸦多存放了3 倍的松果。显而易见,鸟类会了解未来的需求并采取行动,它们知道需要什么,哪里需要。 这个结果很振奋人心,但是其他的动物行为学家认为,研究的过程具有强迫性,即使是一直持反对意见的萨德多弗博士,也对克莱顿博士的研究结果感兴趣。他所关心的是,鸟类未雨绸缪的行为究竟能够提前多久,松鸡是否能够像人类,为未来一周或者一个月的事情做准备呢?是否这些研究结果仅仅局限在食物的贮藏方面呢?而且,他认为,这项研究非常有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