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净宗祖师思想为何各有侧重


   日期:2012/4/14 15: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十三代祖师从东晋的慧远大师,唐代的善导大师,宋代的行策大师,宋、明、清到民国。应该说是和时代的背景有很深的关系。比如说,善导大师的思想,他是比较强调,从净土宗的核心——“信愿”单刀直入,其他的就谈的很少。善导大师是出现在隋末唐初,也是中国佛教非常成熟的一段时间,实际也是中国社会整个的政治经济文化比较鼎盛的一个时期。鼎盛的时候说明那个时代的众生福报比较大、智慧比较深、民心很淳朴。所以,他们对这样不可思议的净土法门产生信心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虽然那时候生活水平很高,但是那个时代的众生都有强烈的出离心、对西方极乐世界有向往之心。所以,善导大师的著作以及他在那个时代弘扬的力度的普及面,已经能够达到“家家阿弥陀佛”的程度了。

  那么,以后象这个“永明延寿大师”、“莲池大师”,包括“藕益大师”,“彻悟大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中国从唐代以来,就比较注重禅宗了。宗门教下成了中国佛教的主流,净土宗成了比较“附带型”这样的法门。这样就使得怎么样使宗门教下的人来重视净土、来修行净土,变成了一个时代的问题,就必然导致净土宗的住持他一定要对宗门教下要通达。如果他不能通达,他就很难吸引那些人过来,所以永明延寿大师他所示现的,又是禅宗的祖师,又是净土宗的祖师。象莲池大师、藕益大师、包括彻悟大师,他们都是先在禅宗开悟了,然后再来单提净土。这些都是和他的时代背景有很深切的关系。

   那由此来看待印光大师。印光大师他的修学特点,有点象善导大师专修专弘。他没有去涉及宗门教下。一出家就是念佛,一句名号念了六十年,成就了一代祖师。印光大师他生活的时代跟我们这个时代比较接近,而且时代价值背景也比较接近。在清末民国年间,也是中国整个的文化政治急剧动荡的这么一个年代,中华民族比较苦难的时期。面临的问题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质疑、甚至受到了一种排斥、边缘化。二十世纪初的中国一批知识分子只要有点名气的,都是反传统文化;越是反传统文化,他们就会推崇西方文化。西方文化借助着政治和经济的强势,对全世界进行了渗透。中国这批知识分子在寻找救亡求存的道路之时,就是把西方文化推崇得很快,对本土文化基本上就是一种抛弃的态度。

   所以印光大师就是生活在这个时候,他作为一个佛教的大德,要力挽狂澜,要保住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资本。所以面对着那种儒家和佛家都被边缘化的情况,这两种要并重地去衡量。当有人提出,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就是吃人的历史的时候,那么印光大师在谈我们中国的道统,尧舜汤武,孔子,孟子,这套东西,就是我们的文化的根。乃至于对“君主制度是为封建制度”,你也不能一概地去对它完全的否定。就在那些革命者打倒孔家店之后,整个的这种道德感,中国儒家文化的道德也被打倒了。而儒、佛的存在是唇齿相依的,没有儒家,佛教也就岌岌可危。所以,印祖的那个时代,他应那个时代的一种背景,强调儒佛共存。如,在世间的善法当中,提倡儒家文化;在出世间、在解脱道当中,他推出“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一说,作为他一生自行化他的这种宗旨。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实际上是印祖那个时代的一个延续,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民国年代还有一些传统文化的根基,还没有完全受到动摇,特别是广大的民间,在农村基本上还是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

   建国以后,我们基本上从上到下,就跟传统文化隔离开。这种隔离就导致了西方文化长驱直入。由此来看到,我们这个时代,一定要在净土宗的弘扬当中,走印光大师这条道路,而且在提倡儒家文化方面,还要加大力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大安法师       净宗祖师思想)(五明学佛网:大安法师       净宗祖师思想)  

 大安法师:净业行人要有真诚心 

 大安法师: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方法念佛 

 大安法师:简单才美 

 大安法师:凡有愿者 终必能满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对国学推广志愿者的开示 

 大安法师:通途与净宗菩提心的异同 

 大安法师:庚寅年冬月大安法师与居士谈话 

 大安法师:十八高贤之刘遗民 

 大安法师:学净土宗须下钝功夫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的含义 

 大安法师:感而遂通与感应道交 

 大安法师:菩提心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