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看看古代孝子是怎样敬老的


   日期:2012/4/20 10: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作者: 王东峰

    让老人吃好、喝好,很多人觉得这样就是孝敬老人了,殊不知,即便在古代,满足父母生活方面的需要,使其居有所、腹有食、体有衣、疾有治,也仅是对“孝子”最基本的要求,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具体要求。

  对于老年人饮食的具体要求,《礼记》记载:“五十异粻,六十宿肉,七十贰膳,八十常珍,九十饮食不离寝,膳饮从于可也。”古代认为,人到了50岁身体开始衰弱,子孙们就应该为老人单独准备有营养的食物;60岁的人,应该经常吃点肉食,以保证身体营养所需;70岁以后,要有精美的副食佐餐;80岁以后,还要经常给老人吃珍贵的高级营养食物;90岁以后,则应随时随地给老人提供食物和饮品。

  古代平民一般穿的是由麻织的衣服,防寒功能自然比不上丝帛。人上了年纪以后,身体机能衰退,开始畏寒怕冷,《礼记》曰:“七十非帛不暖。”(到了七十岁,不穿丝织的衣服就会觉得冷。)所以,应该给老人穿轻暖美观的丝织衣服。

  《吕氏春秋》更进一步详细地阐述了“养老”的标准:“养有五道:修宫室,安床笫,节饮食,养体之道也。树五色,施五彩,列文章,养目之道也。正六律,和五声,杂八音,养耳之道也。熟五谷,烹六畜,和煎调,养口之道也。和颜色,说言语,敬进退,养志之道也。此五者,代进而后用之,可谓赡养矣。”也就是说,子孙不仅要做到使父母有舒适的住处、合理的饮食以“养其体”,还要有书籍、音乐以养其性,提供味美丰富的饮食以“养其口”,对父母毕恭毕敬、和颜悦色以养其精神,这样才能算是“赡养”,才算是“孝”。

  汉代标榜“以孝治天下”,并使之制度化、仪式化,大大提高了“孝”的地位,如汉元帝元年下诏曰:“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人赐帛二匹,絮三斤。”(八十岁以上的人每月一担米、二十斤肉、五斗酒;九十岁以上的人丝帛两匹、棉花三斤。)汉代以后历代政府都在不同程度上给老人以一定的特权,以及给他们的家庭一定补贴或在赋税上有所优待,还给孝子一定的奖励,这些开支当然属国家财政支出。

  相反,如果子女不孝,就要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如《唐律·斗讼》中规定:“詈祖父母父母者绞。”(辱骂祖父母和父母就要判死刑。)可见对不孝的惩办严厉到了极点。为官的,如果对父母不孝,还会影响其仕途的发展,如北宋王荣“母老不迎养,供给甚薄”(不主动赡养老人,给老人吃得、住得不好),太宗闻知大怒,说:“忠臣出于孝子之门。”即诏罢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孝子       敬老)(五明学佛网:孝子       敬老)  

 心律法师:重阳节日话敬老 

 福寿长绵,缘自敬老 

 《纪文达公笔记摘要》:勇渡孝子 

 《纪文达公笔记摘要》3、孝子寻亲 

 为何大孝子会被雷劈死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求得孝子贤孙? 

 净土法门法师:孝子贤孙是教出來的,不是天生的 

 宣化上人:放下屠刀成孝子 

 梦参老和尚:不孝子孙来讨债败家,如何化解? 

 净土法门法师: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儿女好、孝子贤孙,怎么教他 

 道丕(孝子护法) 

 净土法门法师: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儿女好,孝子贤孙,怎么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