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明一法师:随顺世缘弃知见


   日期:2012/4/23 10:0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随顺世缘弃知见 

前面我们看了日记《随顺世缘离知见》,知道了学佛要离开自己的知见或者说是成见。因为实在找不到一个对与错的标准,一切不能被我们的知见障碍住了,否则我们就很难学入佛门,得到成就,永远在我们自己的成见里面打转转。如果我们能够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能更好地随顺世缘。

因为知见是障碍我们修道学佛的关卡,不放弃我们的成见,学佛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这就好比一个装满水的口杯,不可能再往里面装别的水了,只有把杯子里面的水倒掉,才能装进其他的水。所以,我们要想学佛有成就,就一定要放弃知见。这在历史上是有很多很多的例子的。

比如曹山祖师对纸衣道人的评价:

觉性圆明无相身,莫将知见妄疏亲。

念异便于玄体昧,心差不与道为邻。

情分万法沉前境,识鉴多端丧本真。

如是句中全晓会,了然无事昔时人。

再比如六祖在《坛经》里面说:

曰:‘智常到彼,凡经三月,未蒙示诲。为法切故,一夕,独入丈室,请问如何是某甲本心本性?

大通乃曰:“汝见虚空否?”

对日:“见”。

彼曰:“汝见虚空有相貌否?”

对曰:“虚空无形,有何相貌?” 彼曰:“汝之本性,犹如虚空,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如来知见。”

学人虽闻此说,犹未决了,乞和尚开示。’

师曰:‘彼师所说,犹存见知,故今汝未了。吾今示汝一偈:

“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

常闻偈己,心意豁然,乃述偈曰:

‘无端起知见,着相求菩提,

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

自性觉源体,随服枉迁流,

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

这些都是说我们学佛不能在知见上面做功夫,这些知见是我们学佛的大敌。祖师们在指导我们做功夫的时候也是一再地强调要抛开知见。比如说:“参禅要离心意识参”;比如:“只图遮眼”(见日记《只图遮眼》一文)等等很多很多都在告诫我们要抛开知见做功夫。

要不然我们永远是在知识里面打转。这样的话,别说是祖道没有机会触及,佛法也是得不到体证的。甚至有的人因为没有戒律作为基础,有的连三皈五戒都不知道,学了一个四不象。这样的人不但是佛门难入,自己走入歧途,耽误自己,还有可能危害社会。

所以,学佛就要认真地从三皈五戒开始。不要认为三皈五戒太简单没有什么可学的,无非是叫人行善,这样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很多人喜欢禅宗,觉得禅宗潇洒活泼,因而学佛。这是很好的事情,但是要知道这不是一条简单的路,是一条非常危险的路。所谓十禅九狂就是因为没有守戒律作为基础而狂起来的。

我们不要光看到成就者的潇洒活泼,我们要是想学这些潇洒与活泼;要想也这样潇洒与活泼;我们就要按照这些成就者走过的路,老老实实一步一步地重走一遍。我们就要从三皈五戒开始,这样我们才能把自己的基础打好,不至于步入歧途,耽误自己也耽误别人。 

后面敬请关注《随顺世缘无知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一法师       知见)(五明学佛网:明一法师       知见)  

 觉明法师:学佛者在灾难面前应具的知见 

 衍慈法师:佛之知见 

 界诠法师:境界·知见·正命 

 药师山·紫虚居士:佛法知见(续) 

 药师山·紫虚居士:是否每个学佛的人皆需要知道各种佛法的知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一、佛教的进取思想 3、佛 

 法闻法师:正知见是生命提升的关键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十 观心用功待考证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九 观心偏差实可惜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八 观心容易堕无记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七 观心容易住境界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六 观心功夫难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