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周叔迦:佛教信众的三重人格善人、修行人、明白人


   日期:2013/4/20 19: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如何是佛教徒的标准人格呢?太简了不足以表示佛教徒博大的精神,太繁了在实行上难以兼顾。所以鄙人综集许多经论建立了佛教徒的三重人格。世间上其他宗教家,社会事业家,哲学家,政治家各各就他的事业不同都只需要一重人格,便可以立足于社会。佛教徒既然负有最伟大的使命,人格也必须较其他的人物为难及。
  
  第一重佛教徒的人格便是“善人”。善的标准及范围固须要详细规定的。但是简单说,便是一切世间所公认的善。因为善恶是有公理的而不是一人一教所能指定的。不是善人,便是恶人。佛学徒在社会能作一个恶人吗?所以佛教徒在作一件事,说一句话之先,必须要审查审查,我这事若是作了,这话若是说了,社会上对于我是有好的批评呢?还是有不好的批评?假使有好的批评,便可作可说;若是有不好的批评便不应当作,不应当说。佛教徒不应当求名求利。但是因为自己作错了一件事,说错了一句话,使世间人看轻了自己,看轻了佛教徒,也就看轻了佛法,这便是以身谤法。这是佛教徒所不应当做的。
  
  第二重佛教徒的人格便是“修行人”。任何人在社会上不能作恶人,所以只是善人一重不能便认为佛教徒,也不足以表示佛教的全部精神。所以必须更加上是修行人。这有两种义意。第一便是尚有一般世间所认为善而佛教认为不善,根据佛教的戒律来行持,社恶防非。便是将善字更严格的进一层来努力。第二便是世间一般人所不作的而佛教认为必须作的,根据佛教的仪轨来行持,念佛参禅,诵经拜忏等。假使佛教徒但只能作善人而不能作修行人,那不能成为佛教的忠实信徒的。
  
  第三重佛教徒的人格便是“明白人”。任何宗教都有一种宗教的修养。那何以佛教的修养方法便是最纯正的呢?佛教徒负有指导社会,指导人生的使命。假使佛教徒不能是一个明白人,那自己尚在盲修瞎炼之中,如何能教化一切?佛教徒要做一个明白人,必须将佛教一切经典,各宗派的教义事迹,详细研究。所谓明白人便是凡世间一切人所不能解决与疑义,佛教徒都负有给他们解释的义务。无论出家在家的佛教徒必须将以上的三重人格具足了,方可以说是标准佛教徒。
  
  假使缺了任何一重,便有受人指摘的危险,便成以身谤法的罪过。大家一齐努力吧。
  
  这佛教徒的三重人格有相互联带关系。便是善字作不到,纵使修行和明白也枉然,也可以说那修行也绝非是真正修行,明白也不是真正明白。修行二字做不到,也绝不是真善和真明白。明白二字做不到,也绝不真善和修行,但是就进行的次第上说,是修行建立在善字上,明白建立在修行上。便是不善而先修行,那修行无有用,不修行而求明白,也不能真明白。
  
  这佛教徒的三重人格,必须有很详密的解释。现在为求建立根本的信念,对这三种人格建立“三字诀”。第一善人的诀是“孝”。孝便是大悲心的曙光。世间人说:“孝为百行先”。孔子有《孝经》。佛教说:“孝名为戒”。世间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字做起的。第二修行人的诀是“信”。佛法大海,信为能入。在修行上唯须要笃信。一切修行成就都是由信字得到的。第三明白人的诀是“悟”。凡是由分别计校而得到的知识是“解”。这解不能是真明白。由心灵观照而得到的智慧是“悟”。悟方是真明白,解是有分别的枝末知见,悟是无分别的根本智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周叔迦       人格)(五明学佛网:周叔迦       人格)  

 刘元春教授:完成在人格——重读太虚大师《我的佛教改进运动 

 陈兵教授:学佛修行自塑人格 

 雪漠:在诵经声中升华人格 

 雪漠:人类最基本的素养是人格修养 

 雪漠:心灵修炼与人格修炼 

 蔡礼旭老师:父母要扎好孩子人格、德行的根基 

 超然法师:学佛修行之人格 

 传喜法师:人格的完善是很重要的 

 呷绒多吉上师: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是没有人格的表现 

 呷绒多吉上师:修行佛法要有贤善的人格作基础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有这三个人格特质 

 一个人格局越大,越不会去纠缠3样东西,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