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世尊的开示:女色、女身之过患,警醒吧!(经典汇集) |
||
|
||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女色者,世间之枷锁,凡夫恋著,不能自拔。 女色者,世间之重患,凡夫困之,至死不免。 女色者,世间之衰祸,凡夫遭之,无厄不生。 行者既得舍之,若复顾念,是为从狱得出,还复思入;从狂得正,而复乐之;从病得差,复思得病。 智者愍之,如其狂而颠蹶,死无日矣! 凡夫重色,甘为之仆,终身驰骤,为之辛苦。虽复呋质寸斩,锋镝交至,甘心受之不以为患。狂人乐狂,不是过也。 行者若能弃之不愿,是则破枷脱锁,恶狂、厌病,离于衰祸,既安且吉,得出牢狱,永无患难。 女人之相,其言如蜜,而其心如毒。 譬如停渊澄镜,而蛟龙居之; 金山宝窟,而师子处之,当知此害不可近。 室家不和,妇人之由; 毁宗败族,妇人之罪,实是阴贼灭人慧明;亦是猎围,鲜得出者。 譬如高罗,群鸟落之不能奋飞; 又如密网,众鱼投之,刳肠俎肌; 亦如暗坑,无目投之,如蛾赴火。 是以,智者知而远之,不受其害,恶而秽之,不为此物之所惑也。 ***《正法念处经》节录: 女人多生饿鬼道中。 何以故? 女人之性,心多妒嫉,丈夫未随,便起妒意。以是因缘,女人多生饿鬼道中。 如是妇人,诳夫吝财,而不布施,身坏命终,堕于针口饿鬼之中。 由其积习,多造恶业,是故,妇人多生饿鬼道中。 何以故? 女人贪欲,妒嫉多故,不及丈夫。 吝人小心轻心,不及丈夫。 以是因缘,生饿鬼中。 乃至嫉妒恶业不失、不坏、不朽,于饿鬼中,不能得脱,业尽得脱。 ***《净心诫观法》节录: 女人十恶者,具说难穷,今略言之,令生厌离。 一者、贪YIN无量无厌。 经云:十方国土,有女人处,即有地狱。 二者、嫉妒心如毒蛇。 家有妇类,悉生憎垢,口似相亲,心如冤家。 三者、谄曲诈亲。 凡见人时,未语先笑,口云忆念,心怀嫌恨。 四者、放逸。 但念彩衣,装粉钗钏,修治面目,望他爱念。 五者、口多恶业,出言虚诳,实情难得,凡所论说,虚多实少。 六者、厌背夫主。 七者、一切女人多怀谄曲,实情难得。 八者、贪财不顾恩义。 九者、欲火烧心。 十者、女身臭恶,不净常流。春夏热时,虫血杂下。 ***《增一阿含经》节录: 宁以火烧铁锥而烙于眼,不以视色兴起乱想。 是时,阿难白世尊曰:‘当云何与女人从事?然今比丘到时,著衣持钵,家家乞食,福度众生。’ 佛告阿难:‘莫与相见。设与相见,莫与共语;设共语者,当专心意。’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莫与女交通,亦莫共言语; 有能远离者,则离于八难。 夫为女人,有九恶法。 云何为九? 一者、女人臭秽不净, 二者、女人恶口, 三者、女人无反复, 四者、女人嫉妒, 五者、女人悭嫉, 六者、女人多喜游行, 七者、女人多嗔恚, 八者、女人多妄语, 九者、女人所言轻举。 是诸比丘!女人有此九法弊恶之行。 女人有五力,轻慢夫主。 云何为五? 一者色力, 二者亲族之力, 三者田业之力, 四者儿力, 五者自守力。 是谓女人有此五力。比丘当知!女人依此五力已,便轻慢夫主。 设复夫以一力,尽覆蔽彼女人。 云何为一力? 所谓富贵力也。 夫人以贵,色力不如,亲族、田业、儿自守,尽不如也。皆由一力,胜尔许力也! 女人有五欲想。 云何为五? 一者、生豪贵之家, 二者、嫁适富贵之家, 三者、使我夫主言从语用, 四者、多有儿息, 五者、在家独得由己。 是谓,女人有此五事可欲之想。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宁当依附千逾缮量大热铁床,是床极热、遍热、猛焰、洞然。于彼父母所给妻妾诸女色欲,乃至不以染爱之心,远观其相,何况亲附抱持之者。何以故? 舍利子! 当知妇人, 是众苦本、是障碍本、 是杀害本、是系缚本、 是忧愁本、是怨对本、 是生盲本, 当知妇人,灭圣慧眼, 当知妇人,是热铁花,散布于地,足蹈其上, 当知妇人,于诸邪性,流布增长。 舍利子! 何因缘故,名为妇人? 所言妇者,名加重担。 何以故? 能使众生,负于重担。 ……我观一切千世界中,众生大怨,无过妻妾女色诸欲。 何以故? ……彼无智者,为于男女、妻妾诸女色等,所缠缚故,于诸善法,多生障碍。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节录: 有阿罗汉,以天眼彻视,见女人堕地狱中者甚多,便问佛:何以故? 佛言:用四因缘故。 一者、贪珍宝物、衣被欲得多故; 二者、相嫉妒; 三者、多口舌; 四者、作姿态YIN多。 以是故,堕地狱中多耳!、 ***“五漏”、“五障”,应急出离 一般人误解了,误认为佛教“轻视女性”。常引小乘经的“五障思想”,也就是说女性是”五漏之身”,不能成佛道,在《中阿含经》的《瞿昙弥经》中就说:“女人不得行五事,若女人能得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及转轮王,帝释,魔王,大梵天等终无是理。” 什么是五障?五漏呢?就是:女人一不能成梵王,二不能成帝释,三不能成魔王,四不能成转圣王,五不能成佛道。 为什么?因为: 一、梵王是净行,而女人多染。 二、帝释是少欲,而女人多欲。 三、魔王是坚强,而女人懦弱。 四、轮王是大仁,而女人善妒。 五、佛是万德圆满,而女人烦恼具足。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 五障、五漏,不是指身相的,而是精神的障碍,多染、多欲、懦弱、善妒、烦恼也不是女人所专有,男人也多的是。 如果从精神观点看,有多染、多欲、懦弱、善妒、烦恼具足性格的男子,都算“五障之身”,而女人能超越这些习气,就成为“丈夫”了。 ***从法身而不从肉体来分男女,是佛陀对男女真实的见解,在《涅槃经》里,佛陀说 :“如来性是丈夫法故,若有众生,不知自身持有如来性,虽是男儿身,我说此辈是女人,若有女人,能知自身持有如来性,虽是女儿身,我说此人是男子。” *** 在《大毗婆沙沦》一四五章中,佛陀双手捧着大生主的骨对比丘们说: “汝等谛听,一切女人其性多轻薄、多嫉妒、多诌媚、多悭念,只有大生主虽是女人,却能脱离女人一切过失,作丈夫事,得丈夫所得,我谓此辈为丈夫。” 谁是女人?谁是丈夫?谁是男子?谁又是女身呢? 一个人具有女人的身体,但能除去精神的弱点,走向成佛的伟大事业,就是男子! 而一个人虽然有丈夫相,如果落入精神的弱点,不能走向菩提之道,此辈是女人! 这是多么澄明而平等的见解,千百年后读来依然荡气回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