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怎么成就纯净纯善


   日期:2014/1/9 22:4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出自净土法门法师《华严经讲记》

  人不能不觉悟,唯有觉悟、唯有智慧,你才能修大福德;你没有智慧,你修的福德总是有限。世间这种财富,你真正觉悟之后,你就明白了,不足称道!哪里会放在心上。若是了解事实真相,那是真实智慧现前,你知道这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往往世间累积财富多的,要是给你说真话,那不是好事。你自己冷静去思惟去想想,你会明了。

  现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在饥饿边缘的人有多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有多少?他们缺乏财物,而你有那么多财物屯积累积在那个地方,不肯救济这些人,你要独自来享受。你要是冷静思惟,你将来得什么样的果报?所以人在这个世间,实实在在讲,日常生活当中,真的叫粗心大意,许许多多摆在面前的事实看不到。

  我们常常在经上读到的,提醒我们的同修,如果你命里头有财富,你一定要觉悟,这个财富你能不能得到?你得不到的!为什么?身都得不到,身外之物你怎么能得到?大乘经上常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聪明人,祖师大德常讲,聪明人修什么?修带得去的。金银财宝,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带不去!

  所以你要常常想想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带不去的他完全放下。他是皇太子,他可以作国王,可以享世间的荣华富贵,他不要,为什么?带不去。他要修带得去的。什么东西带得去?学道、修道、弘道、传道,这个带得去,道德带得去。古今中外的大圣大贤,你看看他们都是一生在修养道德,弘传道德,这个能带得去。世间一切舍得干干净净,念头都不起,解脱了,真的解脱了。

  我们学佛,佛是世出世间的大圣人,总要学得几分相似;如果完全不像,那不叫白学了。白学不但没有功,还有罪过。怎么有罪过?你把佛的形象破坏了,这就是罪过。世间人看到你这个学佛的样子,他生轻慢心,不生恭敬心,他在旁边讽刺你,笑话你,他不会学习,这就是我们把佛形象破坏了。多多少少要学得有几分像样,为佛菩萨增光。

  宗教里面常讲一切荣耀归于神,我们也把一切荣耀一切的光荣归于佛菩萨,这是正确的。不是我的荣耀,是诸佛菩萨的荣耀,所有一切修行人的荣耀,这是真正修行。所以永远要记住“净业”!心地纯净纯善,对自己来讲纯净,对一切众生纯善;对一切众生决定没有丝毫恶意,我们成功了。没有丝毫恶意要在什么地方去修?一定要在冤亲债主,障碍你的人,毁谤你的人,侮辱你的人,陷害你的人,对他确确实实没有一丝毫不善的念头,这叫功夫。

  不但没有不善的念头,还有真正感恩报恩的念头。这些人害我、障碍我,毁谤、侮辱我,他对我有什么恩德?有恩德,你不知道。什么恩德?你的纯净纯善不就在这个地方显示出来的吗?如果没有这个境界,你怎么知道你的心纯净?你怎么知道你的行纯善?他能把你的纯净纯善表显出来,这不是恩德是什么?要懂!这个道理懂得的人真的不多。

  还有一种顺境善缘,那一关更难度。在顺境善缘决定不起丝毫贪恋之心,在这里头要冷静来观察,我有没有起贪爱?我有没有起留恋?如果起贪爱起留恋这个念头,我们堕落了。所以顺逆境界、善恶之缘是菩萨修行成佛最得力的增上缘,不能缺少。每天从早晨起来到晚上睡觉,你六根所接触的境界,境界无量无边,但是你要把它一区分,不外乎这两大类:一类顺境善缘,一类逆境恶缘。

  你怎么会成佛的?你怎么会把烦恼习气断尽了的?你怎么成就纯净纯善?就在这里头锻炼出来的。没有这个境界,你到哪里去练功?功夫成就了,德能圆备。圆备是讲性德,圆显是修德;修德有功,性德显露。所以我常常说,说得很多,但是真正听懂的人不多。世出世间所有一切人事物对我都有大恩大德,所以修行人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而自己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自然然懂得,自自然然明白,自自然然在积功累德。所以佛法说真实的,知难行易,积功累德真的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二六时中都不会间断。难,知难。

  ——摘自《大方广佛华严经》(第734卷)【广大刹海无有边。皆由清净业所成。种种庄严种种住。一切十方皆遍满。】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纯净纯善       方法)(五明学佛网:纯净纯善       方法)  

 仁焕法师:往生的方法 

 仁焕法师:交命念佛的原理与方法 

 林克智居士:通向极乐之路 行持方法 

 仁焕法师:念佛的目的与方法 

 圣旭法师:念佛的方法 

 温金柯博士:原始佛教指导悟道的方法--以《杂阿含经》所见 

 仁焕法师:改变命运的方法 

 吕凯文博士:论“四谛”的“灭苦”方法论 

 其他日籍作者:印度密教研究之现况及其研究方法(松长有庆) 

 高振农教授:关于佛教研究方法论的几个问题 

 道坚法师:略说佛教医疗学——佛教医疗方法论 

 李四龙教授:以现象学方法分析佛教中观学到唯识学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