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不做判断


   日期:2010/1/9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不做判断

《明觉特刊》

正念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接纳,

或者说是避免苛刻的评判。

接纳意味着能够平静地体会我们的感受,

而不贪执或厌离。

然而,我们常常发现很难接纳我们的感受。

一个普遍的模式是,

一开始我们感觉到一些不快,

然后因为不愉快的感觉而心情变差,

接着又因为心情变差而心情更坏,

如此不断演进,形成恶性循环。

无益的心念导致了心情不断恶化——

这个认识让我们有几种方式来突破上述的恶性循环。

接纳正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它甚至还可以成为我们的存在方式。

如果我们能够接纳,

那么,即使感觉到不愉快,

也不会陷入消极的情绪之中。

体会那不愉快的感觉在身体中的位置有助于我们做到接纳。

*它有什么形状?

*它具体来自身体的哪一部分?

*如果它有颜色的话,是什么颜色?

*它的质感如何?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如何变化?

在身体内给情感定位

将让我们发现情感并非我们的全部。

我们大于我们的情感,

只要不陷入其中,

并非我们的所有体验都会受到特定感受的影响。

通过这种方式,

我们与我们的情感,就有了一定的“区别”,

使我们避免为情感所俘获。

一个相辅相成的做法是

通过友善地关注情感来做到接纳。

通过上面的方式,

我们在身体内查找并感受情感,然后关心它们。

我们可以说,“没问题。让我体会体会。

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样,我们就以一种建设性的反应方式

取代了我们对苦受的厌离情绪,

从而避免了心情进一步恶化。


也就是说,通过避免因感觉不好而心情变差,


我们突破了上述的恶性循环。

接着,让我们来谈谈心念。

当感觉不好时,心念就会受苦受的影响。

一些念头


例如“我不想这样。我受不了。

如果我这样,别人都不会喜欢我。

无论如何别人都不会喜欢我的。”

就让我们因感觉不好而心情变差。

我们这是小题大做。

就像了解我们与我们的情感有所“区别”一样,

认识心念并非我们的全部也是十分有益的。

我们把心念就当作是心念,而不看做是完全的现实。

当心念生起时,我们可以不攀缘它。

只有我们执着于它,它才会源源不断;所以当我们不攀缘它时,

我们因为没有执着它而使它难以为继。

对心念保持觉察有助于做到这一点。

当发现自己起心动念时,

我们可以悄悄地提醒自己“在想”。

这样,

我们与我们的心念,也有了一些“区别”,

这让我们体会到了自由的感觉。

我们还可以对心念采取怀疑的态度。

心念经常对我们撒谎,

我们可以选择不轻信它们,

这样做,我们将更加主动。

与其相信“如果我这么差,

没有人愿意和我在一起”,

不如就把它当作一个念头。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生活禅       心灵禅)(五明学佛网:生活禅       心灵禅)  

 韩焕忠博士:生活禅与天台宗的圆融观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七讲:冲突对立的消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六讲:盲点的突破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五讲:无常的观照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四讲:觉知与觉醒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三讲:六尘中的寂静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二讲:大自然的观想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 

 冯学成居士:把临济禅、赵州禅、生活禅打成一片 

 吴甘霖老师:从“生活禅”到“禅生活” 

 明证法师:《三宝歌》的意义--在第十八届生活禅夏令营的开 

 净慧法师:关于禅与生活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