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改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


   日期:2014/3/13 21:0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改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从事相当中,我们的念头常常都是担心未来,然后懊恼过去。从事相上来讲,我们就是把这个念头压下去。你强压它,你可能一不注意,可能这些念头就都起来了。所以在事相当中硬压会有效果,但是不容易持久。

   所以在《了凡四训》里面讲,再提升一层,就是从道理当中,慢慢懂道理了,释怀了,理智了,所谓看破、放下。这个“看破”里面就包含了解到:哎呀,这么做,起这些念头,对谁都没有好处,浪费精神,浪费时光。我们常常这样去思考,这些念头、妄想一直在相续不断,自己的精神都耗损在这里,时间也耗在这里。所以人生,最值得珍重的,是自己的精神,是自己的念头。好的念头付诸实行了,以后感好的结果;不好的念头就感不好的人生了。所以明白了,这个念头就时时起正念,不要起这些妄念。所以这个是从理智上,从这些道理我们常常去思考。对谁都没好处的,我们就不要再想这些念头了,不如念念在正念当中,提升自己的境界。这个是从道理当中去了解。

   而我们刚刚也提到了,对于过去的事情,我们很明白问题出在哪,带着智慧,带着经验,然后把它放下。因为什么?于事无补。但是我们假如从中学到经验,学到智慧,我们会觉得这段路没有白走,没有走得胡里胡涂的。那会去考虑未来的事情,我们就常常提醒自己,“欲知将来结果,只问现在功夫”。常常这么提醒自己,这些念头就会安住在当下。还是要把这些道理常常提醒自己,提醒多了就把我们本来的那个习惯慢慢放下来了。

   而从心上,就是智慧跟福分都是往内心求的。所以在《了凡四训》里面有提到,“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人的福分,福田靠心耕,人都希望未来有福、有智慧,那就要在这个心地当中下功夫。心里常常起这些妄念,怎么会有福呢?心里应该不断期许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智慧,才能够去利益到社会大众。常存此心,量大福大,就有福。然后常常提醒自己,“圣狂之分,在乎一念”,“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念都在正念当中,智慧很快就恢复了。这个是我们常常在心地当中提醒自己修福修慧,这个心念不可以让它乱跑。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改过       方法)(五明学佛网:改过       方法)  

 仁焕法师:往生的方法 

 仁焕法师:交命念佛的原理与方法 

 林克智居士:通向极乐之路 行持方法 

 仁焕法师:念佛的目的与方法 

 圣旭法师:念佛的方法 

 温金柯博士:原始佛教指导悟道的方法--以《杂阿含经》所见 

 仁焕法师:改变命运的方法 

 吕凯文博士:论“四谛”的“灭苦”方法论 

 其他日籍作者:印度密教研究之现况及其研究方法(松长有庆) 

 高振农教授:关于佛教研究方法论的几个问题 

 道坚法师:略说佛教医疗学——佛教医疗方法论 

 李四龙教授:以现象学方法分析佛教中观学到唯识学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