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蔡礼旭:要会明辨善行善才会做对 |
||
|
||
改过是让你修的德行不会漏掉,德行还要继续积累,就要迁善,就要行善。我们之前有谈到,善有真有假,有是有非,有大有小,有端有曲,有难有易……大家可以看《了凡四训》,讲得很清楚。所以要会明辨善,你这个行善才会做对,不然你很有可能以善心行了恶事。比方说“非信之信”,你答应别人好像是守信,但是那件事是欺骗他的老婆,那你这是非信之信,信要跟义配在一起才是真正的信。所以不是真正的信义你还去遵守,那你叫助纣为虐,这个就是非信之信,要会判断。 比方说“非慈之慈”,看起来很慈悲,对人和和气气,《论语》里面讲的“乡愿”,“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左丘明先生觉得很可耻,孔夫子也觉得不认同,就是这种人。“乡愿”是指乡里面的每个人都看他很顺眼,连坏人都看他很顺眼。孔夫子说这不好,这会让人是非不分。看到坏人坏的行为,他也视若无睹,看到每个人都不得罪,这样反而是“德之贼”,让人无法判断善恶了。所以面对恶人要能够正直地去指责规劝,这个才是读书人的气概。我们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当你的宽容已经让人家有机可乘了,那你这个宽容也是没有智慧,所以这个是非慈之慈。“非礼之礼”,我们要能判断,对人很恭敬,他的动机是什么。假如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那这也不是真正的礼貌,而是另有目的。所以善要会分辨,分辨清楚之后,一定要积极去做。夫子赞叹他的学生“闻善必行”,说颜渊“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得一个善,从此以后都放在心上,一有机会就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