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蔡礼旭:孩子学习的根本动力是孝心 |
||
|
||
我们在中国大陆那几年,跟很多团体接触,在东北吉林市,有个学校叫吉林松花江中学。这个学校的学生有五千多人,全面学《弟子规》。 有个台湾的例子,一个研究所的孩子,研究生毕业了,有天煮开水,因为父母不在,他自己煮,煮到最后窒息死了。因为他没煮过开水,一煮,忘了时间,水喷出来把瓦斯的火灭掉,瓦斯一直出来、一直出来,最后就窒息。你说,这个孩子的死跟父母的教育有没有关系?有啊。你不把孩子教好,生活能力没有、处世能力没有,他以后的人生怎么会幸福? 他有孝心了,“亲所好,力为具”,是吧?他尽心尽力,“不能让我父母丢脸。”“德有伤,贻亲羞”,我不能羞辱我的父母。他找到了一个根本的责任心跟根本的学习动力!现在很多年轻人大学毕业懒得找工作,有没有这个现象?反正我爸妈有退休金,干嘛赚钱。然后还得要父母费了九牛二虎帮他找个工作,“儿子,拜托,去上班一下。”儿子说:“好吧,看你面子。”去了一个礼拜,回来了,“爸,我把老板fire(解雇)掉了!不干了。”这样的孩子,你要操他的心要操到什么时候?等到他有一天结婚了、生孩子了,生出来,“妈,给你了。”你接不接? 总不能考虑问题都只在应付当下、应付今年、应付明年,最后一定招架不了整个人生的境界,这个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是他找到了一个学习的根本动力,而这个根本的孝心跟责任心也会伴随他成就他的家业,成就他的事业。 现在的孩子读书比较主动,还是四十年前?四十年前还需要人家催?“父母太不容易了,我赶紧好好读书,以后早一点赚钱,让父母亲赶紧过上好的日子,不要再这么辛苦了,他们为这个家付出太多了,我们太对不起父母了。”您看,这样的心灵,他的学业、他的事业、他的家业都不用操心。可是我们只看眼前,以后要操的心,太多太多了。 “亲所好,力为具”,“德有伤,贻亲羞”。再来,这个孩子学习的时候,“见人善,即思齐”,“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他重视的是学业、学问,而不是去跟人家攀比这些物质的东西。现在很多父母就为了买孩子那些什么名牌的东西,整个经济压力非常大。 恭摘自蔡礼旭老师演讲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