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一心不乱的含义你真的懂吗? |
||
|
||
有些人告诉你,往生极乐要一心不乱才行。 这个说法吓倒一片人。 不过呢,这个说法也不能说他就错了。要看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对谁说的。 如果是一位上根人修定不得力,还差临门一脚的时候,有位明师告诉他,要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啊。这个时候,或许是有帮助的,搞好了能让他上一个台阶。 这个一心不乱也是属于定的范畴。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五百六十八卷当中有这样一句: 如是思惟遣内外相,不见身心亦不见法,次第相续修学止观:观谓如实见法,止谓一心不乱。 以前介绍过智者大师的小止观,这个止和观是修行的三条重要途径当中的两条。 这个止简单来说也就是修定,也就是让你的心定下来,定在这个正定当中,让你的心不要散乱,也不要定在这个邪定当中。 对于自力修行来说,你要一心不乱,这个是走修止的路子。 那么对于修净土法门来说,你如果能够一心不乱,那当然很好,能够提高品位;如果你不能一心不乱,那也不要紧,这个不是往生的必要条件。 有人说,佛说阿弥陀经当中说: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有的人说,这是某某法师解释的啊。 前面说过,法师解释的,往往有当时的受众因素在里面,他未必是对我们这种情况说的啊。就好比一个班里面,有天才,高材生,也有普通人,那么这个老师对天才的殷切期望,你就不要生搬硬套,拿来作为自己的目标,这个会很辛苦的,往往适得其反。 打个简单的比方,人家鸠摩罗什大师,一天能背1000个偈子,而且都能明白意思,你行不行呢?估计是不行的。所以呢,我们未必要强求自己达到鸠摩罗什大师的层次,未必强求用他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修行。 比方说这个佛说阿弥陀经,历史上有两位著名的祖师进行过注解:蕅益大师的《佛说阿弥陀经要解》和窥基大师的《佛说阿弥陀经通赞疏》, 我们来看看两位大师对一心不乱的解释: 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种种助道施戒禅等名福德,即助缘。声闻缘觉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业福德少,皆不可生净土。唯以信愿执持名号,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散心称名,福善亦不可量,况一心不乱哉! 蕅益大师解释前面那一段经文的时候,说啊,如果你只用普通的善根,比如人天福报,那是不能往生净土的。 佛经上说要1天到7天,那就好比打七一样,希望让你克期求证。证什么呢?证一心不乱这个境界。好的7天都不乱,差的可能只能1天不乱。 这个一心也有事一心和理一心两种层次, 如果你达到事一心,那就恭喜你,你往生极乐就不是去凡圣同居土了,可以去方便有余土; 如果你达到理一心,那就更好了,你是菩萨境界了,可以去更殊胜的实报庄严土了。你去实报庄严土,也就是分证了常寂光土。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这里不详细展开了,以后分享净土三经的时候,我们再详细说说。 这是蕅益大师说的,简单总结:一心不乱是比较高的层次了,能让你超过凡圣同居土,让你去方便有余土甚至是实报庄严土。 有人迷惑了,不是说十念就能往生吗?那么佛祖这里为什么要介绍一心不乱这么高的标准呢?一千多年前,也有人这样问窥基大师。 窥基大师,现在很多人不太了解,当年可是天下闻名的啊。我们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窥基大师的故事也是电影的好题材,他的前世我们就先不说了。窥基大师是玄奘大师的得意弟子,也是唐朝的贵族出生,当时号称三车法师,是唐太宗下旨命令他出家的。 窥基大师与道宣律师的故事也是经常被人传说的,有兴趣的师兄可以自行搜索。 现在西安的兴教寺里面,著名的三塔,除了玄奘大师的灵塔,还有窥基大师的灵塔。 现在无锡的灵山大佛,这个灵山寺庙的开山祖师,就是窥基大师。 窥基大师是慈恩宗的祖师,这个灵山的寺庙在宋朝的时候改名为祥符寺,是慈恩宗的祖庭。 大正藏 唐朝算是中国汉传佛教最鼎盛的时期,窥基大师又算是这个时期最出名的法师之一。 窥基大师当年也对佛说阿弥陀经做过注解。 我们来看看窥基大师对这一段的说明: 疏赞曰。自下第二举极乐之因殊。文分五段。一遮少善。二说多因。三圣众来迎。四众生生往。五结劝往生。此即初也。不可以微少善根、得往殊常净土。 有人问,十念就能往生净土,现在为什么又说不能以少善因缘生极乐呢? 窥基大师回答:十念生净土,那是接引那些懈怠的众生。现在谈这个多善因缘,一心不乱,那是为了接引精进勤学的人啊。 上次比喻极乐世界就好象一艘大船, 有些懈怠的众生呢,只要把身体套在这个救生圈里面不乱蹦乱跳,大船上的佛菩萨就会把你从生死业海当中拉上大船。这个相当于十念往生。 有些精进的众生呢?自己在救生圈里面之后,还能朝着大船奋力划水,并且自己向上攀爬,让大船上的佛菩萨拉得更轻松。 那些懈怠的众生上船之后,可能要休息好久的时间,为自己压压惊,玩耍一下,享受一下。 那么这些精进的众生,上了船之后呢,可能马上可以投入到大船上救人的队伍当中去呢。 简单小结一下: 一心不乱不是往生的必要条件,并不是最低要求。 相反,一心不乱层次很高,是对上根人的期望,往生极乐,可以达到方便有余土甚至更高的层次。 所以呢,我们要对一心不乱有个比较正确的理解。 如果你在信愿具足的前提下,你还希望超过方便有余土的话,你可以考虑循序渐进学习一心不乱; 如果你达不到一心不乱的境界,不必因此惶恐自己能否往生的问题。 为什么说要循序渐进呢?因为如果你一贪这个一心不乱的境界,你就容易着魔了。念佛也会着魔,说的主要就是这样的人。 如果你要修这个一心不乱,那就最好先把楞严经看熟了才比较保险一点。 如果你不能把握佛力修行这个大原则,一味追求一心不乱的境界,搞不好你就变成自力修行了,那就可能影响你的往生。 意思大约是说,你的根基还不稳,却贪求这个一心不乱,这个心态就会让你种下了着魔的种子啊。 且莫只以一心不乱,及得念佛三昧为志事,不复以信,愿,净念为事。 特别强调,即便没有得到三昧,没有得到一心不乱,也是可以往生的。 千万不要把一心不乱、念佛三昧当作主要目标,这个只是提高往生层次的方法,但是如果你忘掉了信愿行这个正行,那就麻烦了。 就好比你要上极乐世界这个大船,你如果扔掉了救生绳,那你即便游泳技术再好,攀爬能力再强,也爬不上极乐世界这艘大船的呢。 信愿行就好比这个救生绳,这个是你往生的充分必要条件。 一心不乱属于锦上添花,对于往生来说,是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