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谁能使你的身体健康呢


   日期:2015/3/13 22:3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今天讲“谁使你健康”,做为一个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普通人,有许多追求的目标,包括事业、金钱、健康,在这众多的追求目标当中,健康总是在有意无意之间就被冷落了、忽略了。这当中的主要原因是,这样的物质人身本身具有补偿的功能,也就是说当你的身体出现局部异常的时候,这个情况会由身体的本能、本有的机制加以处理,而使得我们这样的物质人身,能够以看起来健康的形式,呈现在自己和他人的眼前。 

本来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人”这有机体能够更容易适应这个世界的变化,可是,这样一个立意良善的机制,却往往使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人忽略了自己的身体已经出现警讯的事实。因为,虽然已经开始产生偏离,(身体)却仍然能够通过补偿的作用而正常或者近似正常的运行,于是各位就更加的挥霍这难得的人身,持续不断,就产生了各式各样的病痛,所以说,创造疾病的是自己,所以,谁能使你健康呢?其关键也来自于自己。 

有人说:“我们不是去医院检查、看病,不是医生、药把我们治好的吗?”的确,你们有这样的行为,但是医生的作为其实只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唤醒身体本有的能力,最多做到部分清除的效果,最主要的作用还是来自人体本身的维护能力。 

其实你们可以这么想,就是这样的物质人身随时随地都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废弃物,就好像一座城市,随时随地都会产生许许多多的废弃物一样,这样的废弃物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收垃圾的系统、有下水道系统,去收集各种类型的垃圾并加以处理,以维持一个城市系统的运作。同样的道理,人体也具备了各式各样处理这些废弃物所必须具备的机制,可以说人体远比你们生活中的那些回收系统更为复杂,这是讲到关于排除的部分,如果说排除不順畅,那么废弃物就会开始累积,这就好像垃圾堆积在一个地方不加以清运,久了之后就会变成疾病滋生的温床,人体亦复如是,当你们的排废工作没有做好,那些废弃物堆积在身体某个部位的时候,你要想不生病也很困难,这是属于排废的部分。 

另外是维修的部分,其实人身这样的结构,随时随地都在进行维护,也就是用新品来代替旧品,使整个机体持续的维持在一个足堪运作的状态,这些新品哪里来?就来自于能量的转化,产生了新的细胞替代旧的细胞,这样的机制谁能够看得见呢?基本上以各位的肉眼是无法察觉的,但是无论你能否察觉,这样的机制都在不停的运作当中,从来不曾间断,或者反过来说,一旦间断了,人体绝对会生病甚至死亡。所以医生投药,不是药物在发挥维护、排废的作用,而是药物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启动人体或者说加强人体的这一部分能力。所以谁能使你的身体健康呢?就是我们自己的身体才有办法让我们健康! 

疾病之所以形成是因为各位对于自己的身体疏于照顾,而疏于照顾包含了身、心两个层面,所以光治疗物质的身体(不够),还要能够转变人的观念、想法,这就是今天讲的第一个主题。

第二个主题是,即便你的身体没有任何的病痛,也难以恒久的维持,让我们想像一种情况,就是自有生物、有人类以来,从来没有生物死亡,从来没有一个人死亡,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境?第一个可能就是现在的人、现在的各位根本不会存在,因为无法演化。第二个可能,就是这个地球无法承载,从没有历史记载到现在,这么多、这么多的存在,将会多到这个地球完全无法承载的程度,所以为什么会有死亡这件事,物质人身的死亡就好像冬天树木落叶,春天重新发芽生长,没有凋落就难以长得更茂盛,没有死亡就没有新的內容。 

什么时候是适当的死亡时刻或者说进入到下一个阶段的时刻?就是当我们已经没有办法再创造新的生命内涵的时候,就是(死亡)转换状态的最佳时刻,也许是转换到另外一个地区,甚至另外一个星球,但是这些转换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获得更多的经验,更多那些在单纯的状态无法体验到的,就是这样! 

所以,一般概念中的死亡只是状态的转变,不要对于这样的情况感到畏惧,而应该感到兴奋,因为我们又有了更正错误的机会,又有了创造新內容的机会。所以新生命的诞生代表新的內容又将展开在各位的面前,旧生命的结束代表我们已经收拾了、收集了满满的行囊,进到下一个阶段,这些都是自然的、美好的,以上是今天讲的第二个主题。今天就讲这二点好了,下次再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