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蔡礼旭:任何一个情况出现,都在提醒我们做人、做事的不足,不是坏事。 |
||
|
||
人生要有意义,要德日进,过日少才有意义;习气不能减,最后都被习气给控制住,这个人生就非常苦痛,非常没有价值。所以君子求诸己,是求诸於自己,反省自己;小人求诸人,求之於人。
所以我们一遇到事情不如意,第一个念头是我错在哪?还是第一个念头谁害我的?比方我们在部门里面,同仁跟你借东西,借了以后没有及时还给你,结果你要找找不到,当下第一个念头是什么?我借你、帮你,你还没有给我还回来,气死我了。这还是在怪別人。君子求诸己,事情发生了,首先我有哪些做得不够、不到位的,才造成这件事情。他要借的时候,我有没有给他登记一下?登记了不就没事。而且登记了,我顺便也告诉他,一个很正確的做事方法!
所以一个事情会发生,往往是在其中的人都忽略了,才会造成这个不好的事情;只要有一个人是清醒的,这个事就不会发生。请问谁清醒了,事就不会发生了?我!我们自己要清醒。
所以一个很重要的做事態度,你看以前做生意的人事忙先上帐,动物归原。任何一个情况出现,都在提醒我们做人、做事的不足,不是坏事。可是假如遇到了,我们又是指责、责怪,甚至对立,那就错得愈来愈离谱。所以这个「反身」,反求诸己,重要。而这个习惯不养成,到时候不知道要花多少人力跟时间,再把它补回来。所以建立好的做人、做事习惯,相当关键。
恭录自《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七集) 2011/8/13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57-0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