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事不过三,其实有道理


   日期:2015/6/3 8: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事不过三”其实有道理

  有这样一则伊朗故事:一位阿訇(宗教教师)到一个地方讲《古兰经》,可只有一位养马人在。阿訇问养马人:“除了你以外没有别人了,我还讲不讲呢?”养马人答:“如果我到马厩去,看到所有的马都跑了,只剩下一匹待在那儿,我还是得给它喂食。”阿訇听后便开始讲经,一下子讲了两个多小时,当他想听听这唯一的听众赞扬他讲得多精彩时,养马人说:“如果马厩只剩下一匹马,我不会把打算给所有马的饲料都喂给这一匹马。”

  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感受吗?一个创意很好的广告,刚看到的时候,会赏心悦目,但如果短时间内重复看到,就会产生厌恶感。孩子很顽皮,经常打闹,你会时常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可他却“充耳不闻”。领导作报告发言时,如果就一个问题三番五次地重复,你会失去听下去的兴趣。这些现象的背后,反映的正是心理学中的“超限效应”:因为刺激过多、过强和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通常表现为给予的信息量超过了他人的承受能力。

  俗话说:“事不过三”。与人沟通或是劝说时,哪怕是父母、夫妻之间,也最好不要超过三次。因为说三次对方都不改,再说只会招致反感。

  因此,与他人沟通时,要把握好说话的前三次机会。第一次,为了达到“慎于始”的效果,应以庄重的态度把事与理说清楚、讲透彻;第二次,可以通过明示或暗示的方法进行提醒;第三次则尽量以诙谐幽默的方式来说,不要给他人造成压力。同时,向他人传递信息时,需衡量对方的知识、阅历水平,不要盲目“硬灌”。因为超过了对方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就如同对牛谈琴,毫无价值。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道理       沟通)(五明学佛网:道理       沟通)  

 仁焕法师:道理、道德与修行 

 华方田教授:中道理念与现代佛教教育 

 仁焕法师:说话的道理 

 仁焕法师:如何与天地佛菩萨沟通 

 仁焕法师: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仁焕法师:学佛是学平安的道理 

 济群法师:迈出沟通的第一步 

 程叔彪居士:无门直指 第三十二节 勿讲求道理知解 、勿过 

 张尚德教授:修楞严咒的道理 

 空海(惟传)法师:对层次、境界不一样的如何沟通? 

 湛如法师:未来佛教应加强国际对话与沟通 

 传喜法师:生命的根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