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永军法师:真正的快乐是知足


   日期:2010/4/14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不断向外追求物欲的快乐,但却疏忽了真正的快乐是知足。

有一首诗歌,曾经让我陷入了思考。诗人说:“我们总是在走,却忘记了停留。高岗上的小丘,可是为我预留的坟墓?”为了追求我们所要的东西,我们无法止步歇脚,一步一步走近死亡。 

自己的脚为何管不住?因为心已经上足了发条,只能不停地走,不停地折腾。人累死累活,只因为心不知足。本想抓住快乐幸福,没想到快乐幸福跑得更快更远。我们不断向外追求物欲的快乐,却疏忽了真正的快乐是知足。 

美国开发初期曾经发生过一件事:当时美国地广人稀,地价便宜,土地的出售以一人一天所跑的范围为准。于是有一个人付了钱之后就开始拼命跑,从早晨到中午到黄昏,此人也不休息,唯恐少圈了地。结果他倒是圈了好大一块地,而自己却因奔跑过度,累死了。卖主只好将他草草就地埋葬。此人最终占的不过一棺之地。一个人再怎么有钱、有权、有名气,到了生命的尽头,也只不过是需要“一棺之地”安葬罢了。这真是“纵使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佛遗教经》上说:“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悯。”你能知足,就不会有贪心;不会有贪心,就是功德。你知足就常乐,不知足就常苦、常忧。若想要得到福报,脱离种种苦恼,就要懂得知足。 

追求快乐是人之本性,人要得到快乐,关键要有平常心。知足常乐,不知足而常怨。决定快乐的因素中,物质条件算是重要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重要的是心态。你有知足的心态,就能常乐;你不知足,一辈子都得辛劳,都得常怨了。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家庭清贫,只能吃干饭,喝白水,住贫民区,别人都无法忍受,颜回却不改其乐,算得上贤德了。做人要知足才能常乐,有饭吃,有水吃,有房子住,即使都是很低标准的吃、喝、住,但不妨碍我快乐啊。 

知足常乐是一种适可而止的精神,但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理性的进取应该以知足常乐的心态为基础作为理性制约。人不能病态地沉溺于欲望的满足,而知足则是一种心理的健康,一种精神上的节制和坦荡。人如果只为满足欲望而活着,那么永远也满足不了。满足了一种欲望,同时就有十种欲望受到压制,又有百种欲望随之产生。它们不可能一一得到满足,一定会使人常不乐或者乐不常。 

诸葛亮《诫子书》有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陶渊明《饮酒》诗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伯虎《桃花庵歌》中有:“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疯颠,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古人的言行蕴含着知足者的宽阔情怀,尽显常乐者的怡然自得,对我们很有启迪。 

知足常乐正是当代人和当代社会的根本需求,是无穷的欲望和有限的资源之间达到平衡的根本。知足是一种智慧,常乐是一种境界。我们如果能知足,所过的生活就会富乐安稳,所住之处也是最和睦吉祥的地方。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永军法师       知足)(五明学佛网:永军法师       知足)  

 仁焕法师:知足常乐 

 仁焕法师:做一个知足常乐的人 

 圣旭法师:学弥勒佛知足常乐 

 仁焕法师:健康来自知足常乐 

 达照法师: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六讲 正宗分——知足守道觉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六章 知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六章 知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三十六章 知足感恩 

 正如法师:要快乐 要知足 

 宽运法师:知足常乐 惜福感恩——新年新愿望 

 济群法师:无益苦行与少欲知足 

 常善法师:止语和少欲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