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蔡礼旭:不能只看一时、要看得很远 |
||
|
||
《了凡四训》对这一段,提出的是子贡跟子路的故事。子贡在其它的国家,把自己鲁国被抓的国人(去被人家当奴隶),他把他赎回来。按照国家规定,国家会给他赎金,可是他不领,非常清高,结果孔子骂他;子路有一天在路上看人家溺水快灭顶了,他奋不顾身跳下去救他,那个人感他的恩德,把自己的牛送给他,子路收了,孔子赞叹他。 收了人家的牛,一般人说,“哎呀,你付出还拿收获。”那子贡赎人不拿收获,反而人家会觉得他很高尚。孔子的看法不是这样,他看得很远,子贡赎人不拿钱,以后每个要赎人的人,想到这件事他有顾忌,“哎呀,我赎回来还拿钱,比不上子贡,会不会让人家笑话?”他有犹豫,就有可能错失救人的机会。一个人没救回来,他可能是一家之主,这一家人就靠他活,可能就误了一个人、误了一个家。但是他假如把赎金拿回来了,这些罣碍、这些担忧就没有了,就不会犹豫了。子路奋不顾身去救人的命,接受了那头牛,这个社会上大家就传,“哎呀,善有善报,善有善报,以后要多救人。”那风气不就带起来了。不能只看一时、表相,要看得很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