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蔡礼旭: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
||
|
||
《老子》曰:“得其所利,必虑其所害;乐其所成,必顾其所败。”人为善者,天报以福;人为不善者,天报以祸也。故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戒之慎之。君子不务,何以备之?夫上知天则不失时,下知地则不失财。日夜慎之,则无害灾。 “《老子》曰:得其所利,必虑其所害”,这就是很谨慎的态度,面对事情,不能只看到它的利,还要先审它的害处大不大。我们现在很多都是求眼前利,未来的祸患大得没法想象。比方说现在物质这么发达,我们要吃什么有什么,大家尝到甜头没有?可是现在癌症一大堆,慢性病一大堆,从哪里来的?吃来的。虽然科技很发达,但科技的东西没有仁慈做基础,出来的东西伤害人的身体、伤害人的心灵。你看现在这么多计算机游戏,不是从仁慈出来的,都是打打杀杀,小孩子从小看,每个人暴戾之气都很强。美国有一个十几岁的大男孩,把他家里的人统统都杀害了,因为他从小就玩杀人游戏。结果到警察局去,他一点惶恐都没有,警察很惊讶:“你犯了这么大的错你都不知道吗?”“哪有什么错,待会儿他们就活过来了。”那种长时间游戏的刺激,让他完全活在一个虚拟的环境里面。所以现在人眼光都很短浅,只看眼前,赚到钱就好了,都不知道自己做的事可能害了多少人。 “乐其所成,必顾其所败。”一个人假如有成就了就开始沾沾自喜,败相也出来了。为什么说少年得志大不幸?因为他“乐其所成”,觉得自己了不起,傲慢一起来,败就要来了。所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守成不易。“人为善者,天报以福;人为不善者,天报以祸也。”老子这段话也很重要,提醒我们任何一言一行,都会招感来福和祸。真明白因果报应,这个人就谨慎,不敢乱来。所以了解伦理道德,耻于作恶;明白因缘果报,明白因果教育,不敢作恶。“故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一个人在面对祸的时候,能够沉稳、能够反省自己,他的福就要来了。因为在他处理这个祸的过程当中,身边的人会佩服他的德行。由于他又反省自己,又带动大家反省,还积累了这次错误的经验,这些都成为他往后成功的垫脚石。“福兮祸所伏”,人享福了、纵欲了,祸紧跟着就来了。“戒之慎之。”要警诫、谨慎。“君子不务,何以备之?”君子不致力于谨慎、恭敬、小心的态度,就很难防备人生的灾祸。“夫上知天则不失时”,上知天道就不失天时。比方农夫,他就懂得春耕夏长这些天时。 “下知地则不失财。”知道在地里种什么好,他就能获得财货。“日夜慎之,则无害灾。”日夜能戒慎恐惧,不掉以轻心,就不会有灾祸。祸患往往起在很细微的地方,什么地方?起心动念上。贪念起来了,很细微,没有警觉到,往后就会愈来愈严重。所以俗话讲,“小时偷针,大时偷金。”闽南话讲“小洞不补,大洞你就很辛苦。”小的问题你都没察觉,它会愈来愈严重。就像黄河的堤防,一个小洞一疏忽,最后就溃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