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恒传法师:受完五戒和菩萨戒,至今感到后者有些难以做到,一位师父说,可以在三位受五戒和菩萨戒居士前舍戒,是这样吗?


   日期:2015/8/2 14: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问:恒传师:您好!有一事很困惑,请师父解决,去年4月16号当天受完五戒和菩萨戒,至今感到后者有些难以做到,一位师父说,可以在三位受五戒和菩萨戒居士前舍戒,是这样吗?我想舍菩萨戒,持五戒!师父,请您开示!

  恒传法师:阿弥陀佛!戒的意义是什么?很多人尚未明白:戒就是道德,“戒”又是我们的清净心,《璎珞经》云:“一切凡圣戒,尽以心为体。心无尽故,戒亦无尽,持戒,心则清净,在清净心中建立万德,建立万行,持戒能消惑业,如日出能消罪雾,持戒复本心地,犹如月出清凉,从清凉心地,修一切功德,如璎珞珠庄严法身。”菩萨道的精神就是发起上弘下化的菩提心,所以菩萨戒不但有防非止恶的摄律仪戒,更有勤修善法的摄善法戒以及度化众生的饶益有情戒。根据《优婆塞五戒威仪经》的说法:“略有二事失菩萨戒:一、舍菩提愿;二,增上恶心除是二事。“若舍此身戒终不失”所以,有两件事情会丧失菩萨戒体:一、舍弃为度众生愿成佛的愿力;二、强力助长让恶心更加增大;除了这两件事,即使色身死亡了,菩萨戒体也不会消失,另外“菩萨戒义疏”也说:“菩萨律仪方便求受,其体则兴;若舍菩提愿,若增上烦恼犯十重,其体则废若无此二缘,至佛乃废“菩萨戒”,只要有因缘受戒,戒体就会生起。但是如果舍弃成佛的菩提心,以及强力心念助长烦恼,犯十种重戒,这样戒体就会消失。若没有这两种因缘,直到成佛戒体才会消失。所以菩萨戒是尽未来际受戒,不用舍戒,舍戒就是退转菩提心了。智慧妙在《日光疏》中说,就象杀生、偷盗等是该遮止的一样,总的来讲,佛对舍戒是遮止的,所以不能轻易就舍戒,也不能去劝别人舍戒。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方可舍戒,如自己业障深重,烦恼炽盛,他人又作障碍,无法继续持戒时,可以舍戒。舍戒的三个必要:

  1、如理如法舍戒后,条件具足可再次受戒而得戒体。

  2、遇极大违缘时舍戒,可免造根本罪。

  3、如理如法舍戒后,世俗人不会诽谤、讥嫌。如果不舍戒,这时由于不能对治烦恼和违缘而去作非法行,就会被世俗人诽谤和讥嫌。印度《戒律略论》等论中说,在家人或出家僧人,在遇到很严重的违缘时,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舍戒。若今日舍戒而明日受戒,再舍再受,这样随便舍戒,如同儿戏,将会造下舍弃证法的重罪,故佛不予开许。另外历代传承上师一再强调,若有人以为,舍去别解脱戒做个普通人,可以多享受些世间的快乐,做世间的事务也更方便,以这种对世间法的贪著而舍戒,也有舍弃证法的严重过失。佛法分为教法和证法,受戒后相续中所得的清净的戒体属于证法。所以,无论在家或出家,以难得的人身获得戒体后,除在特殊情况下,决不可轻易舍戒,更不能因贪著世间法而舍戒。若轻易舍去了戒体,已没有机会获得出世间解脱的功德,这是历代传承上师再三强调的。若真正需要舍戒时,舍戒时所缘的人,必须是其他人,无论是在家人或出家僧人、男人或女人、老人或青年人、佛弟子或非佛弟子,只要对方能明白舍戒的话语就可以。自己的道友、亲友、阿阇黎或者一般的世俗人,都可以作为对境,只要他们明白了自己所说的舍戒语句的含义,就可舍去戒体。阿弥陀佛,愿你时时精进,早得佛果。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五戒       菩萨戒)(五明学佛网:五戒       菩萨戒)  

 华方田教授:五戒与十善 

 仁焕法师:五戒保命保健康 

 仁焕法师:五戒的作用 

 刘嘉诚博士:五戒对基本人权的维护 

 大安法师:家中有很多爬虫,有点泛滥,可弟子受五戒不杀生, 

 宽运法师:一切如来说 持戒最第一(西方寺传授三皈五戒暨在 

 宽运法师:戒为无上菩提本 长养一切诸善根(三皈五戒暨在家 

 仁达法师:三皈五戒的重要性 

 宗舜法师:湛然《授菩萨戒仪》初探 

 明海法师:信仰的力量与三皈五戒 

 其它法师:三皈五戒和短期出家的意义(明影法师) 

 净慧法师:第七届夏令营 净慧法师三皈五戒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