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5】


   日期:2015/8/19 7:5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41、净土法门的功德力用有什么特别?

  此法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逆恶心罪人,皆当修习,皆可仗佛慈力,现生往生西方。其功德力用,与佛一代所说一切大小乘法,迥然不同。

  了生脱死,是人生最大的一件事。念佛法门,是佛法中特别的一法门。此法上于等觉菩萨,下至逆恶罪人,皆当修习,皆可仗佛慈力,现生往生西方。其功德力用,与佛一代所说一切大小乘法,迥然不同。何以故?一切大小乘法,皆仗自己戒定慧力,了生脱死。勿道具缚凡夫不能了,即已证初二三果之圣人亦不能了,四果阿罗汉方了。此约小乘说,若约圆教说,五品位所悟,与佛同俦,而见惑尚未能断。五品后心,断见惑即证初信。此位菩萨,约断惑,与小乘初果相同,其功德智慧,神通道力,超越初果千万亿亿倍。直至六信后心,断思惑尽,则证七信,此位菩萨,方了生死。了生脱死,岂易言哉?是知仗自力了生死之难,难如登天矣!六信位菩萨,尚不能了,况具足惑业之凡夫乎?唯净土法门,仗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无论老幼、男女、贵贱、贤愚、在家、出家,若肯生真信、发切愿,至诚恳切念佛圣号,无一不于现生临终得往生者。(《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193页 复独山杨慧芳居士书一)

  42、普通教理与特别教理有什么区别?

  普通教理修心,全仗自力。唯有净土,是兼仗佛力,是特别的教理。具足惑业之凡夫,可不慎所择哉?

  所以净土法门,有如是之高上者,因为普通教理修心,全仗自力。唯有净土,是兼仗佛力,是特别的教理,非是普通的教理。以普通的眼光,来观特别的教理,自然不得其当矣。普通教理,仗自力,如同功名上进,逐步高升。净土仗佛力的特别教理,譬如生在王家,出胎便为国储。其难易曲直,不待智者而知之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713页 世界佛教居士林开示法语)

  以净土法门,仗佛慈力,其余法门,皆须已力。一为通途教理,如世之士人,由资格而为官。一为特别教理,如世之王子,一堕地即为一切臣宰所恭敬。二种法门,不可并论,而具足惑业之,可不慎所择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321页 复周智茂居士书)

  念佛一法,重在佛慈加被。虽属具足惑业之凡夫,亦可承佛慈力,带业往生。余一切法,则绝无此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八第1101页 复温光熹居士书六)

  43、为什么念佛求生西方叫做横超法门?

  古人说,余门学道,如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风帆扬于顺水。不断烦恼,一生成办,直捷简易,名曰横超。

  为什么念佛求生西方,叫做横超法门?古人有个譬喻,拿来解释。就把我们具足惑业的凡夫,比做一条虫,生在一根竹里最下的一节。这根竹子,就比做三界。这个虫子要想出来,只有两个法子,一个是竖出的,一个是横超的。竖出的,是自下至上,一节一节的次第咬破,等到最上的一节 破了,才能够出来。这是比修别的法门,定要断尽见思烦恼,才能出三界的。见惑有八十八使,思惑有八十一品,这许多的品数,就比做一根竹子的节数。那虫向上直钻出来,就叫做竖出。例如一个断见惑的初果圣人,要经过七生天上,七生人间的长久时劫修习,才能证阿罗汉,了生死。二果,亦要一生天上,一反人间,才能证四果。三果欲界思惑已尽,还要在五不还天,渐次修习,才能断尽思惑证四果。这才算是出三界的无学圣人。如果是钝根的三果,还要生到四空天,从空无边处天,以至非非想处天,才能证四果。这竖出的法子,是如此艰难久远的。横超的,就是这条虫子,不向上面一节一节咬,只向旁边横咬一孔,便能出来。这样的法子,比那竖出的,是省事得多了。念佛的人,亦复如是。虽没把见思烦恼断除,但能具足信愿行的净土三资粮,临终就能感动阿弥陀佛来接引他生到极乐世界去。到了这个清净国土,见思烦恼,不断而自断了。何以故?以净土境胜缘强,无令人生烦恼的境缘故。如此便得三不退,一直到破尘沙、无明,成就无上菩提,何等直捷简易的事。所以古人说,余门学道,如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风帆扬于顺水。(《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第1652页 由上海回至灵岩开示法语)

  44、竖出和横超有什么不同?

  竖出,唯仗自力,修者纵有亿亿,出者难得一二。横超,但依生信发愿,念佛名号,求生西方,兼以敦笃伦常,恪尽已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万不漏一,咸得往生。

  若论竖出,非力修戒定慧道,断尽烦惑不可。倘烦惑稍有未尽,则三界依旧莫出。况末世众生,善根浅薄,寿命短促,修者纵有亿亿,出者难得一二。以其唯仗自力,是故难得实益。若论横超,但依净土法门,生信发愿,念佛名号,求生西方。兼以敦笃伦常,恪尽已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万不漏一,咸得往生。既往生已,则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永离众苦,但受诸乐矣。功夫成熟者,固登上品,临终方念者,亦预末流。此则全仗佛力,其利益与唯仗自力者,天渊悬殊。(《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六第1078页 横超莲社缘起序)

  45、为什么以横超法作竖出用,得益浅而受损深?

  真修净土人,用不得禅家开示。未断惑业,欲了生死,则梦也梦不著。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有信愿,无论行之多少浅深,皆得往生;无信愿,即到能所两忘、根尘迥脱之地步,亦难往生。以真证到能所两忘、根尘迥脱之实理,便可自力了生死,则不必论。若但有工夫见此理,尚未实证,若无信愿,亦难往生。禅家说净土,仍归于禅宗,去信愿说,果能依之而做,亦可开悟。而未断惑业,欲了生死,则梦也梦不而着。以凡夫往生,由信愿感佛,故能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今既不生信愿,又将佛一一说归自心,何由感佛?感应不符,则生自生、佛自佛,以横超法,作竖出用,其得益浅而受损深,不可不知。得益者,依彼所说,亦能开悟;受损者,既去信愿,则无由仗佛慈力。吾故曰,真修净土人,用不得禅家开示,以法门宗旨不同故,祈为慧察。如不以为然,请求之大通家,庶可契汝心志矣,光固不执著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555页 复何慧昭居士书)

  46、为什么说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

  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当今之人,欲于现生了生死大事者,舍净土一法,则绝无希望矣。须知净土法门,法法圆通,如皓月丽天,川川俱现;水银堕地,颗颗皆圆。

  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在仗佛力。其余诸法门,皆仗自力。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此修净土法门之最要一关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九第376页 复陈慧新居士书)

  如来圣教,法门无量。随依一法,以大菩提心修之,皆可以了生死,成佛道。然于修而未证之前,不无难易疾迟之别。求其至圆至顿,最简最易,契理契机,即修即性,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为律教禅密诸宗之归宿,作人天凡圣证真之捷径者,无如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也。良以一切法门,皆仗自力;念佛法门,兼仗佛力。仗自力非烦惑断尽,不能超出三界;仗佛力若信愿真切,即可高登九莲。当今之人,欲于现生了生死大事者,舍此一法,则绝无希望矣。须知净土法门,法法圆通,如皓月丽天,川川俱现;水银堕地,颗颗皆圆。不独于格物致知,穷理尽性,觉世牖民,治国安邦者,有大裨益,即士农工商,欲发展其事业,老幼男女,欲消灭疾苦者,无不随感而应,遂心满愿。于是各处有心之士,群起而提倡佛法,明三世之因果,显六道之轮回;示娑婆之恶浊,表极乐之严净,以期斯世之人,克已复礼,生入圣贤之域;了生脱死,没归极乐之邦。(《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四第252页 潮阳佛教居士林缘起序)

  47、为什么不能以念佛之特别法门,修通途之自力观行?

  身业专礼,口业专称,意业专念。念至其极,则心佛外佛,一如不二。善导专修念佛证道,非自力证道之所能比。

  善导专修,身业专礼,口业专称,意业专念。念至其极,则心佛外佛,一如不二。其证道也,非自力证道之所能比。古人谓劣夫乘轮宝力,一日可以遍游四大部洲。何得以念佛之特别法门,修通途之自力观行?光虽下愚,不敢肯许。倘以此一尘不染之清净心,圆发三心,则现生亲证三昧,临终往生上品,便可豫为座下贺。一得之愚,尚祈矜监。(《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525页 复法海大师书)

  48、修净业与学教有什么不同?

  学教注重开解,修净业注重实行。

  修净业,与学教不同。一注重开解,一注重实行。纵有不知者且置之,再三看几次,多有前后发明处。即令不了然,且体贴上下文义,当可以意会。(《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189页 复穆宗净居士书四)

  49、禅宗与净宗的宗旨有什么不同?

  禅宗以开悟为事,净宗以往生为事。

  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乃见自性天真之名字佛,非究竟涅槃、福慧圆满两足尊也。明心见性,是悟非证。悟后当须经历十住、十行、十回向,以迄十地、等觉,而了生死,学者切莫妄会。

  古人谓西方极乐世界有一乐字,惜世人不能全身靠倒。大众闻法有素,深望至诚恳切修持去。吾保将来,成佛有分。勉之哉,勉之哉!

  宗门以开悟为事,净宗以往生为事。开悟而不往生者,百有九十,往生而不开悟者,万无有一。此义认不准,或致因求悟而反不以往生为事,则其误大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五第592页 复张曙蕉居士书八)

  日者有居士询余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彼实毫无心得。祖师之意,庭前柏树子,巍巍大树,学人当下即见,令人参而自得。不然,本明心地,无所发明,即见不过柏树子而已。宗门所有言句,一一皆指归即心自性,初无义路可以思量。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乃见自性天真之名字佛,非究竟涅槃、福慧圆满两足尊也。明心见性,是悟非证。悟后当须经历十住、十行、十回向,以迄十地、等觉,而了生死,学者切莫妄会。古人谓西方极乐世界有一乐字,惜世人不能全身靠倒。大众闻法有素,深望至诚恳切修持去。吾保将来,成佛有分。勉之哉,勉之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四第365页 世界佛教居士林观音成道日开示法语)

  50、念佛一法不以开悟为事,而念到极处亦能开悟,为什么?

  念佛一法不以开悟为事,若求开悟,或置信愿于度外。而念到极处,亦能开悟,不悟亦无所碍。纵悟到极处,若无信愿,则断难往生。以故大师恐人受病,令其直念也。

  入道多门,唯净土最为第一。净土宗要,唯信愿行三法而已。莲池之令人参者(即参念佛是谁),以当时宗门甚盛,不如是,或恐人以为异宗,而不肯修。又亦欲引宗门中悉修念佛三昧也。蕅益之不须参究者,以念佛一法不以开悟为事,若求开悟,或置信愿于度外。而念到极处,亦能开悟,不悟亦无所碍。纵悟到极处,若无信愿,则断难往生。以故大师恐人受病,令其直念也。

  今人多多崇尚外道,以外道皆有秘传,实则外道百千万种,但只炼丹运气一道而已。此系保养色身之法,非了生脱死之道。况其名词多与欲事相似,妄人遂从此造无间业,可痛伤哉。

  窍谓净土一法,为诸法之归宿,乃用吾人依之以自利利他者。何得不先研究得极无可疑,不被一切经教知识语言所摇夺?而泛泛然研究其他经典,则愈研究愈将净土看得寻常矣。若先知净土之所以,再研究其余经论,则愈研究愈将净土看得高深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三第80页 复金慧畅居士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