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恒传法师:佛是度有缘人吗?为什么现在寺院里没有一项是不收费的?


   日期:2015/9/8 8: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问:恒传法师,佛是度有缘人吗?为什么现在寺院里灭罪、消灾、超度、往生,没有一项是不收费的,既然是随喜,为何不随喜一视同仁,那没有钱的佛弟子,岂不是永远都得不到佛菩萨的慈愍了?

  恒传法师:阿弥陀佛,冯善士,你在讲到佛度有缘人,首先我们要把佛度有缘人的含义弄明白,如不解其义,而贸然下定论是有问题的。佛法中的有缘人,指的就是闻、思、修佛法机缘已经成熟的人。所谓机缘成熟,不过是指外因须得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是种客观现象,并不玄乎。佛有三不能,第一佛不能替众生转定业,第二是佛不能度无缘之人,第三是佛不能度不信之人。因为他已经失去了佛种佛智,是无法度的,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任何外因必然通过内因才能发生作用。对于我们而言,佛就是外因,他确实度不了无缘之人。作个不恰当的譬喻:有人掉水里,别人给他扔过去可以上岸的工具,只要他抓住工具,别人就可以把他从水里拉上来,可是那人死活不愿意去抓取救命的工具,别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学佛同生活中的事是一个道理,一个好老师再肯教,而学生不肯学,老师总不能变戏法式的将学生“弄得”有知识。佛不是原始民间信仰中所迷信和臆测的那种玄乎的、万能的“神仙”,绝不可能变戏法式的把我们变得同他一样,他所能做的事只能教给我们一种理论和方法,无法替我们“创造或发明什么”。

  寺院做法会写牌位是要收费的,写牌位收费意义有以下几种:第一,写牌位拿钱也在给自己做功德,也是为自己的冤亲债主做功德。第二,也是在供养三宝。第三,也是对佛法的敬畏尊重。第四,也是对一些悭贪吝啬之人,强制培一点福报。第五,也是对那些初学佛者,对佛法不太了解,不知道怎么去做的人作以引导。另一方面,这些善款也会应用于寺院弘法利生的开展。例如寺院举行法会,十方善士前来挂单参加法会,吃住及水电等都不收费用,所以寺院开销也是相当大的,需要一部分资金贴补,这些牌位费用一方面会用于寺院法会开销,另一方面新郑观音寺正在建设,这些费用也会应用于寺院建设,同时也会把这建寺院的功德回向给你们,愿你们福慧增长,六时吉祥。这一点你有体悟吗?

  你又谈到随喜不能一视同仁,那么你讲的随喜的含义是什么,有的人随喜做了功德主,发心拿了20万,大功德主接受了法师的加持,有人随喜拿了100元,只是随喜做了个功德,没有要求法师的加持,没有受到加持。佛教对所有的众生平等对待,关键也要看众生有没有一个平等的心,真心忏悔的心。你拿出100元,说我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只能拿出这么多,但是我是真心想参加法会,在大众共修当中,法师持咒加持当中能真心发露忏悔,看似没有到身边加持,其实已加持,一样的消灾灭罪。有的经济条件很好,在其他消费上很是大方,但是你说做佛事,就不愿意了,拿出100元立牌位还问能不能打折,悭贪的心还希望能解决所有问题。再者经济条件好的善士能拿出来更多的钱做大功德主,培植福报,真心忏悔,希望改变现状,接受诸佛的加被,为什么不能随喜赞叹他人的发心?为什么他们有这个钱,能发心做这个功德,是人家宿世修来的福德;再看这个较穷的善士,他为什么拿不出这么多善款,那也说明他宿世福德不够,宿世福德没修好。再者如果没有随喜赞叹功德主的发心,没有加持功德主,那是不是对他们也是一种不平等呢?从事相上看,都是众生,都应该平等,可是是不太平等的。从事相上看是有分别,从事性上看没有分别。原因是从事相上看,加持了大功德主;从事性上看众生平等,同时摄受,重点就在每位众生的心,心态的差别才有分别,如若心态上没有分别,就没有差别。所以我们修学佛法分析问题要从事性事相上去剖析,不能只看事相不看事性,二者是一不是二。

  望你能深入佛法,悟明佛法,自然就没那么多困扰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寺院       恒传法师)(五明学佛网:寺院       恒传法师)  

 李富华教授:佛教学 第八章 佛教寺院 

 林克智居士:寺院游览趣话 

 刘元春教授:河南佛教学院主体寺院暨文化景区规划理念 

 张文良教授:寺院做慈善要保持其宗教品格 

 明海法师:略说寺院生活仪轨 

 明海法师:寺院生活仪轨的意义 

 王雷泉教授:佛教要跳出寺院的围墙走向社会 

 觉真法师:佛教寺院建设和维护佛教合法权益 

 宽谦法师:思想风格——佛教寺院建筑的主导 

 理净法师:目前佛教寺院商业化如是说 

 见忍法师:关于佛教寺院管理的探讨 

 其它法师:寺院巡礼(可潜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