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蔡礼旭:时时能观照好自己这颗存心 |
||
|
||
恭敬心不只要对父母,应该是对身旁周遭所有的人都不失恭敬。『父母呼』是一个呼唤,我们马上能够过来;相同的,在跟父母交谈当中,我们也应该「怡吾色,柔吾声」。有时候表面上看跟父母在对应,口气不会很大声,但是心里面会有不耐烦的感觉,这个时候我们要常常能够观照自己的心,有不耐烦的时候要赶快修正。所以道德、学问最根本的下手处,就是时时能观照好自己这颗存心。当念头不对了,马上修正,那你的言语、行为就不可能有太大的偏差。 我有一次去找我一个朋友,刚好他在面临人生的抉择,要从一个私立的大学转到一个公立的大学,他正在跟他父亲报告他这个抉择,希望父亲能够支持他这么做。刚好我进去的时候,他刚好讲到一半。结果我一进门,他就说:你先请坐,我先跟我父亲把话说完。那时候我坐在旁边,看到一个孩子恭恭敬敬的在跟他父亲报告他现在的工作状况,那种娓娓道来,那种礼敬的态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相信他的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面薰陶,也会是一个翩翩君子。我们回想一下,我们现在年轻人在做人生的决定,有没有去询问过父母的意见?有没有把自己的情况跟父母讲清楚,减少父母的担忧。假如父母常常心里面都不知道孩子在干什么,那不知道让他多操了多少心!所以,真正当一个人对父母很恭谦的时候,确确实实会感动身旁周遭的人。 摘自: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八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