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菩提甘露154:修行人修什么?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修离相、修看破 |
||
|
||
看破、放下是要在生活当中磨鍊的,见色、闻声、嗅香、尝味,即相离相。 清清楚楚是看破,看破是明了;心里头如如不动,没有分别执着,这就是功夫,这叫放下。 这就是经里头说磨镜,磨的意思,把它磨干净,离的意思,远离了。 一看到就起心动念,一听到就起心动念,一接触到就起心动念,这个麻烦大了,这是什么? 现在社会对这种人还赞叹,这种人根很利,感触非常灵敏,一看他就知道、就觉悟。 旁边有个老修行在那个地方看到是如如不动,没有表情,没有说话,说这个人愚痴,这个人根很钝。 其实我们完全搞错了,那个没有言语、没有表情的人厉害,为什么? 他了解实相。我们全在虚幻上面做功夫,古人讲做活计。 垢除明就现,离妄即是真的,诸佛如来生活在一真法界。 我们五种见解错了,身见,这是佛教入门头一个要破的,教你要放下的,你才入得了门。 头一个放下身见,再放下边见,二边对立的见解,那是分别,身见是执着。 然后再教你放下成见,成见是什么?是你的意思、你的想法、你的看法,只要有想、只要有看法,错了。 成见里头有戒取见、见取见,见取见是果上的看法,戒取见是因上的看法。 最后一个邪见,包括所有一切见解,全是错的。 释迦如来当年在世为我们讲经四十九年,他说的是真的是错的? 我刚才举了例子,有个老人在那里听了看了,如如不动,没有表情,佛所说的全是真的。 如果看到佛的样子,听到佛所说的,有所领悟、有所见解,那都不是真的。 这是佛法难就难在这个地方,难在即相离相,难在这里。即相着相、分别这是凡夫;即相离相,他真了解事实真相,他又如如不动,这是圣人,这不是凡夫。 如来说得好,「此事唯证方知」,证是什么? 放下,你能够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你自然知道。怎么说都不中,没有办法说到恰到好处。 佛法一半是世间法,一半是出世间法,佛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非法”是世间法,“法”是佛法。 佛法能不能执着?不能执着。 阿弥陀佛这句佛号能不能执着?没到极乐世界之前要执着,到达极乐世界之后不执着了,是这么个标准。 为什么?自性清净心一法不立,哪来的阿弥陀佛这句佛号?! 这个相没有了,不执着了。 理呐,理是圆满的,理就是阿弥陀佛,无量觉,无量觉不是物质,无量觉也不是精神,痕迹都不沾。 戒律要执着,为什么要执着?没有离开六道轮回要执着,离开六道轮回就不能执着了。 六道轮回里头有善恶,断恶修善生三善道,不堕三恶道。持戒生三善道;破戒,三恶道,这标准在这里。 这句阿弥陀佛的标准是成佛,你没有到极乐世界要执着,它保证你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之后,自然就不执着,就放下了。 我已经到了,目标到了,不一样。 戒有戒的功德,定有定的功德,慧有慧的功德。 阿弥陀佛是属于慧,你对他相信是大智慧,不是大智慧你怎么会相信?! 大智慧不动摇,没有大智慧的会动摇。 念佛念了多少年,不能摄心,妄想杂念还是多,除不掉,那什么原因? 不是体性上出问题,体性不出问题,是我们方法有了问题。念佛怎么个念法?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讲得好,观世音菩萨教给我们,「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反闻怎么闻?不听外面的,听里面的,妙!里面怎么听法? 我们念佛默念不出声音,心里在念有没有声音?阿弥陀佛,有没有声音? 外头没有声音,里头有声音,耳朵要听里头的,别听外面的;听里面的就相应了,外面的声音听不到了。外 头声音再大,有嘈杂声音知道,没听清楚;里面的佛号,字字句句听得清楚,这就能摄心。 阿弥陀佛是我们的本师,教我们念佛,怎么个念法? 你看这两个教授、这两个教练,观音势至是两个教授、教练。 他教给我们的方法,我们要会用,决定有效。 所以要真回头,对外面要放下,不受外境干扰,不受外境影响就是放下了。 为什么?你在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是定,不分别、不执着是戒,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慧,戒、定、慧三学都在其中,妙不可言,奇特到极处。 你能入这个味道,你才尝到净土的法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