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菩提甘露158:种福田从播种到收获的四个步骤


   日期:2015/9/12 9: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你想把种子放在好的土壤里,就把钱给父母亲。

  观察你的母亲,父亲需要什么。或者是帮助过你家的人,所有你在学校遇到过的老师们,还有教给你工作方面技巧的师傅们。以及家里的亲戚们,这些都是种种子非常好的地方。

  种种子好的地方有以下3种人

  (1)曾经给过你帮助的人(恩田)

  (2)处在紧急状况的人(悲田)

  (3)正在帮助许多人的人(福田)

  我们要怀着真诚助人的心进行给予,收获更多的钱后,我会把更多的钱给更多的人。

  当你给予金钱,收获更多的钱后,你必须拿出一部分进行再投资,不断地种新的种子,农夫都知道收获的粮食不能全部吃光,要留种子播种。

  在佛教徒里有一个专用术语叫随喜自己的功德。

  福报的多寡,以宿业为主因,今生的努力奋斗为辅助条件。

  所谓的竞争,其实也不是胜过了别人,而是实现了自己的福报。

  若只在外缘上下功夫,明争暗斗、斤斤计较,能够获得的也只是小利,真正的大福报是由广大心量、勤行布施而来,要多在自己的发心上下功夫。

  如何积累福报呢?孝亲尊师、扶危救困、助人为乐、恭敬三宝。

  佛法教我们修福修慧的正确方法。

  福报不是从外在争取而来的,而是由广行布施而来。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

  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

  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福禄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但行善业,福报不求自来。

  生活宽裕是善果,受用它并不是错,但要注意不可为此而生贪恋、骄慢、放逸之念。

  要知道,今生的福报是过去修行而来,享受福报犹如提取存款,因此一方面要惜福,另一方面要继续行善积福。

  佛陀在经典当中一再的强调:少欲知足是安乐的根源。

  佛陀在经典上说:「多欲为苦;少欲知足,身心安乐。」

  中国文化最高的就是《易经》。

  《易经》的根本思想,它提出一个重要的论点说:「祸福相依」,就是人生有它福乐的一面,也有它灾难的一面,这是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得到的,而这二个东西是经常存在的,祸中有福、福中有祸,所以福报不能享尽,《易经》的思想是这样子的。

  就是说一个人会痛苦,基本上的因素就是:我们对人生有一种错误的期待,我们总希望人生应该要十全十美,我的身体应该要健康、外表要庄严、别人对我都非常的好,各种的人事因缘都风平浪静。

  我们一个人少欲知足,就是你有智慧的观察:其实人生带一点缺陷,这个人生才能够正常而持久。

  诸位要知道,我们前生造了善业,但是也造了罪业,我们必须让罪业有释放的管道。

  这句话你要听懂,你就知道为什么要少欲知足。

  就是说,你一定要让罪业有释放的管道;你把罪业释放的管道全部塞住,那不吉祥的事情就即将会出现,乐极就会生悲!

  你要能这样子想,你很自然的就少欲知足,不追求圆满,这个地方有缺陷是正常的,人生本来就有缺陷,迟早要去了解这个真相。

  知道祸福相依,带有一点缺陷,这个人生才是真实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