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生命,其实只有今天...... |
||
|
||
7月12日周日下午,冒着近40度的高温,海读沙龙的小伙伴们在高翔学长的带领下,欢聚在欧美同学会会所,一起学习和分享这本名为《西藏生死书》的小红书。高翔学长学佛有很多年了,所以我们这群菜鸟和门外汉才能一点点随着他深入浅出的指引,慢慢体会到这本书的内容。 在参加周日分享会以前,我其实已经把整本“红宝书”《西藏生死书》都看完了。但很不幸的是,由于之前对这方面了解不多,许多东西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400多页的一本书,基本属于每个字都认识,组成单词也明白。但是从单词升级为段落和文章之后就完全不知道作者想说明白什么了。但是呢,也不是完全不懂,而是能抓住一些模模糊糊的意思,起码知道这是在说明一个向死而生的道理。看起来这本书一直在讲如何死,但其实是在告诉人们如何生。生死轮回,互为因果。 于是,带着各种不解和疑惑,顶着40度的太阳,周日的下午,我如约坐到了会议室。刚进来的时候,其实会议室还有不少空位子,随着分享的深入,会议室最后坐满了感兴趣的学长。以至于到了最后不得不加了一次又一次的座椅。通过高翔学长的讲解,尤其是各种生动活泼的例子,我总算体会到了这本书的精妙之处。 首先,死亡这件事情,是每个人都要客观面对的,而不幸的是,我们的教育缺失了这点,因为传统上认为这是很忌讳的事情。第二,安详而平静的死亡,其实是对生者和逝者共同的尊重。相比出于所谓孝道而为死者所做的‘白喜事’,如何帮助亡人安然走过中阴期,才是最重要的。孝道,孝道,要搞清楚谁才是主体,是逝去的亲朋好友,还是健在的各路牛鬼蛇神。最后,作为生者,我们一定要明白,最后的时光对于即将过世的人和他的亲密伙伴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作为生者,我们最应该也是最重要的事情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通过佛经,通过陪伴,让即将往生的亲人,有勇气,有能力去面对即将度过的中阴期。 正如高翔学长所言,绝大多数人在经历中阴的时候,其实是非常恐惧和孤单的。毕竟,死亡的经验,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两次的。而我们活着的时候,总是希望任何时候都有人陪伴。所以当最后的那段只能由一个人走完的旅程,其实是非常可怕的。 于是《西藏生死书》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首先,这本书告诉读者,死后,你将面对什么-有个时期,名为中阴。其次,这个阶段有多长呢?一般来说,七七四十九天。那么在这个阶段中,你都将遇见谁,碰到怎样的场景呢?在经验这些的时候,中阴身又该怎么做呢?同时,作为亡人的亲朋故友,我们又应该怎么去帮助他们呢?生而为人,是个莫大的机缘。下一世,如果还希望有这样一个躯壳,那么中阴期可能是最后也是最大的机会了。而这个机会能否抓住,要靠亡人和亲人的共同努力了。高翔学长说,中阴期的时候,我们还会面对业力风暴。我的理解基本就是,善恶终有报,到了这个时候,一起算总账了。所谓该上天堂的去天堂,该下地狱的下地狱,就是这个时候做了一个了断。 随着高翔学长的讲解,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故去的那些亲人。年少的我,因为接受不了亲人的死亡,于是已经过世的长辈,无数次的回来看我。每次梦到,都是那么真实,靠谱。于是从来不觉得死亡可怕,只是亲人换了个形式存在罢了。现在想来,因为我的执着和自私,其实他们也无法安然离去,总是在人间有着牵挂。而这一世的牵绊,又将给来生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听了学长的讲座,我告诉自己,逝者已矣,再去扫墓的时候,我一定大声而坚定的告诉他们。你们好好的,我已经长大了,可以接受这个事情了。有缘,我们一定会再相聚的。现在,就请您们,安然前行吧。人的一生,其实永远只有今天。明天,是由无数个今天组成的。这道理,不新鲜。可是又有几个能做到呢?也许现在的我还做不到能用专业的方法帮助亡人安详故去。但至少,我可以全然陪伴,告诉他们,我在这里,会和你们一起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