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资料选读

演培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机缘品第七

达观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第3集

达观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第92集

达观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第32集

德光法师:《六祖坛经》的人生三境

新版·敦煌新本六祖坛经·正文(二)

慧律法师:<六祖坛经>讲座第五天

星云大师:六祖坛经讲话 第九 护法品 经文.注释

演培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机缘品第七

怡僧法师:《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3 唯有见性才能出离生死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7)

演培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护法品第九

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

怡僧法师:《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6 本来无一物 正是顿悟修行之处

演培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序 题前概说

达观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第78集

星云大师:《六祖坛经》主要讲了什么?02

修禅必学宝典《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般若品 第二

达观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第44集

 
六祖坛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文章位置:        微信分享



明奘法师:烦恼即菩提  

  烦恼即菩提

  【经文】

  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凡夫即佛”,佛本是凡夫做,菩萨本是众生修。

  “烦恼即菩提。”经常有人用这句话教训别人。比如我最近挺烦躁,有人读过《六祖坛经》,就对我说:哎呀,别着急嘛,烦恼即菩提。

  但是要体会到这种妙用,才能转烦恼成菩提。

  当我们会运用般若智慧和般若行的时候,烦恼生起的场所正是正念觉悟的地方。对于一个在烦恼里整天打转、没有机会醒觉的人来讲,烦恼就是烦恼,不是菩提。只有当我们醒觉的时候,烦恼才成了菩提。

  随着我们的修行进一步深入,烦恼越大越显我们的菩提功夫深。

  一般人很多会在这里生起疑惑,说为什么我刚刚在接触佛法那两年里特别顺利,然后修行就开始出问题了。烦恼也多了,逆缘也多了,障碍也多了,身体也会出问题。我经常劝他们不要着急,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时候,不是说你学了佛法之后,一切的顺缘都现前,一切的障碍都没有了,也不是一切的业力都消除了。而是说它要来考验你真功夫究竟有多少,让你在是非之中、烦恼之中打转,看它对我们内心的冲击力还有多大。以前我们能承受10吨的力量不动摇,现在我能承受100吨的冲击力而不动摇。这说明我们正念的功夫已经加深了很多。所以说烦恼即菩提。

  在这里有几个层次,需要慢慢地去体会:

  最初我们在烦恼中不知醒觉,烦恼就是烦恼,不可能成为菩提;然后我们刚刚知道醒觉,知道懂得用正念的力量来根除烦恼,烦恼生起之地就是智慧开显之所;随着我们进一步地修行、进一步地体会,烦恼就真正是菩提了。

  这是三个境界。

  “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处处把我们拉回到当下,处处让我们知道:修行不是在天上坐,不是在山中坐,而是在我们心念中坐。“前念迷,即凡夫”,既然心的本体是这样的,那当然一念迷即凡夫,一念醒觉即是佛。“前念著境”,即是凡夫,“后念离境,即菩提”。

  但是这里没有马上讲到,如何离境即菩提。后面会讲到,要讲无住、无念二三昧。


下载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