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资料选读

超然法师:趣品《圆觉经》之十

慈法法师:圆觉经讲记(圆觉要义) 第八集

慈法法师:圆觉经讲记(圆觉要义) 第二十五集

慈法法师:圆觉经讲记(圆觉要义) 第十三集

清净法师:朝圣圆觉——《圆觉经》讲记 第三章 普眼菩萨章

圆觉经直讲 第七章 断疑生信 绝相超宗

南师开示如何破四相的方法---圆觉经略说 下

超然法师:趣品《圆觉经》之十六

圆觉经直讲 第五章 香象过河 一蹋到底

《圆觉经》讲座 十一

其它法师:试谈圭峰宗密与《圆觉经》之因缘(释耀云)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圆觉经》讲座 五

圆觉经直讲 第三章 光明庄严的圆觉法会

圆觉经译文

慧律法师: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四

净土法门法师:《大方广圆觉经》讲记

智谕法师:圆觉经 述要 第二卷

圆觉经直讲 第十一章 法轮二十五 善用在於人

佛光法师:解读《圆觉经》之普贤菩萨篇 第四讲 如何发起本起清净

净土法门法师:《圆觉经》讲记

 
圆觉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文章位置:        微信分享



圆觉经白话解十一 如何安立道场  

  十一 如何安立道场

  于是圆觉菩萨⒈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净觉种种方便,令末世众生有大增益。

  世尊!我等今者已得开悟。若佛灭后,末世众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修此圆觉清净境界?此圆觉中三种净观,以何为首?惟愿大悲,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施大饶益。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注解]

  ⒈ 圆觉菩萨 信解行证,诸觉已圆,名为圆觉菩萨。前虽病尽理圆,仍恐下根难入。圆觉菩萨依众生心请问方便道场。普被群机,上中下机,普归圆觉。前节行解已圆,至此名为证极。证极之境,更无别体,唯是圆觉。最初标指圆觉为陀罗尼门,从本起末。今显义已周,还至圆觉,摄末归本。

  尔时,世尊告圆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问于如来如是方便,以大饶益施诸众生。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圆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若佛住世,若佛灭后,若法末时,有诸众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圆觉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蓝安处徒众,有缘事故随分思察,如我已说。若复无有他事因缘,即建道场,当立期限⒈。若立长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净居。若佛现在,当正思惟。若佛灭后,施设形像⒉。心存目想,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悬诸幡华。经三七日,稽首十方诸佛名字⒊,求哀忏悔⒋。遇善境界⒌,得心轻安。过三七日,一向摄念⒍。

  [注解]

  ⒈当立期限根有利钝,期有远近,对病设药。所以分别立三种期限。

  ⒉施设形像 大师去世,不睹真仪。设像谛观,引心入法。相即无相,即见如来。亦可想佛真身常在不灭。

  ⒊稽首十方诸佛名字 以名召体,观而礼之。准勒那三藏礼佛观门,有七礼法|一、我慢礼。二、唱和礼。恭敬礼,敬从心发,运于身口。四、无相礼,深入法性,离能所相。五、起用礼,观身与佛,皆从缘起,如幻如影,普运身心,遍礼一切。、内观礼,但礼身内法身真佛,不缘他佛。七、实相礼,若内、若外、若凡、若佛,同一实相。见佛可礼亦是邪见,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名平等礼。

  ⒋求哀忏悔 忏名陈露先罪,悔名改往修来。其所忏法,不出惑业报等三障。今欲忏者,须知展转起由。由无始不觉,起贪嗔痴,发身口意,造一切业,受诸苦恼。若约责,三障俱忏。若就所作,唯忏恶业。

  ⒌遇善境界 感应道交,或见佛像,或睹光明。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堕群邪。

  ⒍一向摄念 亦名会缘入实。初以尘心粗重,令托胜相为缘。相既皆虚,诚宜入实。若修止者,住于静处,端坐正意。乃至心若驰散,即当摄来住于正念。正念者,当知唯心,无外境界。以正念摄驰散之动,空而又寂,方能现佛形像。

  若经夏首三月安居,当为清净菩萨止住。心离声闻,不假徒众。

  至安居日,即于佛前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某甲,踞菩萨乘,修寂灭行,同入清净实相住持。以大圆觉为我伽蓝⒈,身心安居⒉平等性智⒊,涅槃自性无系属故。今我敬请,不依声闻,当与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三月安居,为修菩萨无上妙觉大因缘故,不系徒众。

  善男子,此名菩萨示现安居,过三期日,随往无碍。

  善男子,若彼末世修行众生,求菩萨道入三期者,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注解]

  ⒈ 以大圆觉为我伽蓝 伽蓝,意译众园。是众居处故。圆觉则万德所依,八识海澄,流注寂灭。体遍法界,故得名大。于四智中,是大圆镜。

  ⒉ 身心安居 身即五识,依色根所发。心即意识,以五识取尘,意识分别,熏动心海,波浪从生。故不得安。今意无分别,五不妄缘,识浪永寂,与体一如。故名安居。身安故即成所作智,心安故则妙观察智。

  ⒊ 平等性智 此以四惑相应,妄计赖耶为自内我。于平等理中,起不平等见。今既所缘性寂,能缘七识自如,如性皆同,得平等性。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静,不起思念,静极便觉,如是初静,从于一身至一世界,觉亦如是。

  善男子,若觉遍满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众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复如是,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⒈。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三摩钵提,先当忆想十方如来十方世界一切菩萨,依种种门,渐次修行勤苦三昧,广发大愿,自薰成种⒉,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于禅那,先取数门⒊,心中了知生住灭念,分齐头数,如是周遍四威仪中,分别念数无不了知⒋,渐次增进,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犹如目睹所受用物。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是名三观初首方便。

  若诸众生遍修三种,勤行精进,即名如来出现于世⒌。若后末世钝根众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业障,当勤忏悔,常起希望,先断憎爱嫉妒谄曲,求胜上心。三种净观随学一事,此观不得,复习彼观,心不放舍,渐次求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圆觉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欲求无上道,

  先当结三期,忏悔无始业。

  经于三七日,然后正思惟。

  非彼所闻境,毕竟不可取。

  奢摩他至静,三摩正忆持。

  禅那明数门,是名三净观。

  若能勤修习,是名佛出世。

  钝根未成者,常当勤心忏,

  无始一切罪。

  诸障若消灭,佛境便现前。

  {注解}

  ⒈ 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信解行证,虽阶级不同。而所信乃至所证之法,元来不异。解则解其所信,修则修其所解,证则证其所修。今明证得境界,若非本所信等法,即不应取。

  ⒉ 广发大愿自熏成种 众生无始已来,念念希欲五尘之境。今已了悟,发心念念希欲悲智六度等境。熏习自心,转染识种子成圣智种子,

  ⒊ 先取数门 此有二意。一、先用数息观门。治诸觉观,渐入妙境。修出入息,有六妙门。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或依次第修,或随宜方便。二、心中了知生住灭念分齐头数。前心息相依,息调心净。了知心中生住异灭,粗细妄念,本末分齐头绪数量。十信凡夫觉灭相,三贤觉异相,十地觉住相,位满觉生相。觉生相者,动念都尽,唯一心在。心本无初相,说知初相,即是无念。若得无念,则知心相。生住异灭乃至皆无自立,本来平等同一圆觉。

  ⒋ 四威仪中分别念数无不了知 初则宴坐照见,后则行住皆知。知即无患,譬如妖魅所欲着人,若知其名,自然消灭。涅槃经水:如人觉知是贼,贼无能为。

  ⒌ 即名如来出现于世 今三观既修,则万行已圆。入如来地,亲见如来,名为如来出世。


下载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