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何为合格,具有法相的上师


   日期:2016/1/17 7: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既然亲近善知识相当重要,那一个人在依止上师之前,首先一定要观察,否则,连认都不认识就去依止,末法时代是非常危险的。

  我就遇到过有些人,听到一个上师的名字就去灌顶,我问:“那个上师你认识吗?”“不认识,但他们都去,我也去。灌了好多顶哦,很开心,太殊胜了,上师太好了!”“这个上师有什么功德?”“反正我感觉他很慈悲,一看他的脸就特别喜欢。”——他觉得这就是上师的法相,这是十分草率的。

  如今正值五浊恶世,众多续部中讲的所有法相样样俱全的上师,虽说难以寻觅,但我们也要依止一位具足以下法相的上师。

  一、相续清净:从来没违犯过外别解脱戒、内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如果他是出家人,至少要具备出家人的别解脱戒;若是在家人,法王如意宝讲过,也要具有圆满的居士戒。假如连一条戒都不具足,那所有功德、所有境界就失去了所依。当今末法时代,即使他无法一一护持极细微的菩萨戒、密乘戒,但最基本的、与解脱不相违的戒条也一定要守护。

  二、广闻博学:上师如果孤陋寡闻,什么都不懂,连经续的名字也说不上来,那肯定不行。所以,他一定要通晓显宗各大经典、密宗各大续部,以及后来诸位大德的教言论典。比如显宗的五部大论,密宗的《大幻化网》,大圆满不同续部的教言修法,至少这些应该要懂。

  三、具大悲心:对无边众生要像母亲对独子般慈爱。不能光是对亲朋好友非常爱护,要什么就给什么;对关系不好的人,一提起名字就恨之入骨。若是这样,不要说大乘的慈悲菩提心,就连世间的悲悯心、善良人格也没有。

  四、通达显密:精通显宗三藏、密宗四续部[7]的仪轨。此处的“精通”还包括实修,否则,只是口头上会讲理论,自己却从来没有实地修持过,这样也没办法引导弟子。

  五、现前断证:依靠上师教言、经续内容而修持实义,最终自相续断除了烦恼和障碍,现前了无我的殊胜证悟。退一步说,作为上师,就算没有证悟空性,最起码也要能摧毁或压服烦恼,现证前所未有的一些功德。不然,如今有些弟子的信心、境界很不错,上师若天天贪著世间八法,精进、超胜功德都比不上弟子,那是特别可笑的事!

  六、圆满四摄:以布施、爱语、同行、共事四摄法,摄受具善缘的弟子。

  布施:上师利益众生的方法,就是先要进行财布施和法布施。

  爱语:用佛法教理进行开示。有些人认为,所谓的爱语,是弟子爱听什么就讲什么,这也不一定。如果弟子嗔心特别大,上师天天给他讲打仗的故事,这样对他也不一定有利。其实,按照《经庄严论》的观点,爱语主要是讲跟修行有关的教言。

  同行:又叫利行,指真正令弟子得到利益,自相续得以改变,不能对弟子从不关心。当然,世间人所谓的“关心”,要么是指给他财物,要么指跟他说好话、常联系。但此处的关心并非如此,而是让弟子行持六度,并将他安置于其中,这对他才是莫大的利益,而其他世间行为没有什么实义。

  共事:上师让弟子怎么修,自己也要这么修。否则,对别人口口声声说“你们要修无我、修菩提心,不要懈怠懒惰”,他却整天睡懒觉,从来也没想过无我,没想过可怜众生,这样口是心非,一点都不合理。

  综上所述,正如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说:“圆满诸胜法相者,浊世力致故难得,三戒清净之大地,多闻大悲润心续,精通如海显密仪,断证净慧硕果丰,四摄鲜花齐争艳,善缘弟子如蜂聚。”

  这是一种诗学的修饰方法,意即上师要具备这些法相:三戒清净犹如大地,广闻博学、具大悲心犹如降下的雨水,通达显密、现前断证犹如成熟的硕果,圆满四摄犹如盛开的鲜花,以此就会吸引善缘弟子如蜜蜂般集聚。不然的话,上师大地也没有,鲜花也没有,硕果也没有,蜜蜂会饿死的!

  关于所应依止的上师,《经庄严论》也有个教证,讲了十种法相,如云:“调静除德增,有勇阿含富,觉真善说法,悲深离退减。”以前我去五台山时,书夹里就放了这个教言,法王如意宝也经常引用。

  这十种功德分别是:

  一、调伏:与戒学相应,故诸根调伏,身口意三门的威仪,皆要以正知正念摄持。否则,上师连自己都不调伏,性格特别野蛮粗暴,天天到舞厅去唱歌、跳舞,想调伏弟子是不可能的。

  二、寂静:与定学相应,故内心非常寂静。就像《毗奈耶经》所讲的那些比丘一样,威仪自然而然令人生信。

  三、除惑:与慧学相应,故烦恼寂灭,断除一切不良行为。

  四、德增:上师的功德、证悟应远远超胜,不能比弟子低劣或等同,否则弟子就不服了。

  五、有勇:对利他毫不懈怠、精进努力。有些上师得到一些身份后,如同已获得佛果一样,从此再也不精进了。就像世间有些学生,读书时特别用功,但工作后得到地位了,就开始懒惰起来了,这样是不行的。上师为了利益众生,不能有这种脆弱之心,一定要精进。

  六、阿含富:由于多闻,不管是显宗、密宗,所通达的教理十分丰富。

  七、觉真:证悟无我空性,究竟现前真如。

  八、善说法:说法具有善巧方便。

  九、悲深:悲心深切,不求名闻利养,一心一意为弟子开示正法。当然,悲心深切并不是天天嘱咐弟子:“你要好好吃饭,好好穿衣服,好好睡觉啊!每天睡24小时也可以。”而是一定要给他播下解脱的种子,让他从佛法上得利,这才算是真正的悲心。

  十、离退减:远离一切疲厌,恒时勇猛地宣讲正法。

  尤其是传讲密乘甚深窍诀的上师,必须具备一切续部中所讲的下列条件:

  一、成熟相续:要得过不间断能成熟的灌顶。光是得过还不够,灌顶还要如理如法,各方面因缘全部具足。

  二、净持律仪:得到灌顶之后,不同续部有不同的誓言,比如最基本的十四条根本戒、《大幻化网》的五条根本戒,从始至终没违犯过所受的誓言和其他戒律。

  三、相续调柔:烦恼和分别念微弱。否则,烦恼特别深重,分别念层出不穷,整天都胡思乱想,这样的人不可能当密宗上师。

  四、精通密宗:精通密宗基、道、果一切续部的意义。不然,何为基道果都搞不清楚,那又怎么去教弟子呢?

  五、依修圆满:最好是亲自见过本尊;即使没有亲自见,梦境、验相中也要见过本尊。而且,所修本尊心咒为主的咒语和验相,都已尽善尽美。

  所以,真正能传密法或灌顶的上师,并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有时候我给大家辅导一些密宗修法,真的特别惭愧。我也再三强调过,这只不过是给大家种个善根、接个传承而已,我自己的相续中,这些功德不要说全部具足,可以说一个都不具足。且不说密宗上师的资格,就连密宗弟子的资格也没有,正如《窍诀宝藏论》所形容的[8],弟子法相都不具足还想当上师,简直是太可笑了。

  六、解脱相续:现量证悟了万法皆空的实相,对无我之义有所体会,心中有解脱的境界。

  七、唯求利他:心相续周遍大悲心,除了利他以外,从来不考虑个人利益。

  八、琐事鲜少:断除了对今生世间的贪执。当然,若是为了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有一些事情是可以的。从以前高僧大德的传记中看,他们为了弘法利生,有一些琐事也不叫“琐事”。

  现在有些发心人员,成天抱怨琐事太多,其实你想一想,倘若这些行为牵涉到利益众生,那是非常有意义的。但假如你天天吃喝玩乐,不是为了众生,而是一直在想 “我早上怎么吃?中午怎么吃?晚上怎么吃”,连晚上做梦也在琢磨“明天早上怎么吃”,这些都是琐事,没有任何意义。不过,如果你在食堂为道友发心,那就另当别论了。

  九、精进修持:因为已修了四种厌世心,故对今世的考虑不是很多,唯一是为了来世精进忆念正法。

  十、厌世劝他:自己现见了轮回痛苦,生起强烈的厌离心;有了这样的境界后,经常也给别人宣说,劝别人看破世间。像无垢光尊者、华智仁波切、麦彭仁波切,还有汉地许多大德,他们修行到了一定境界时,对世间不会有什么好感,不像现在有些人一样充满信心。他们了知轮回的一切皆无实义,同时也将自己的境界与他人分享。

  十一、摄伏弟子:以种种善巧方便,不管是语言也好、行为也好,摄受调伏弟子令其得利,示现各种各样的形象来度化众生。

  十二、具有加持:依照自己上师的言教行持,上师说什么都全部照做,从来也不敢违背,以此缘起,自相续中具有传承的加持。有了这样不可思议的加持,那对弟子讲法的力量会完全不同。

  以上共讲了十二种法相,我们应当依止这样一位上师。如《功德藏》中说:“尤其宣讲窍诀师,得灌净戒极寂静,通达基道果续义,念修圆满证自解,悲心无量唯利他,精进念法琐事少,极具厌离亦劝他,善巧传承具加持,依如是师速成就。”

  倘若你记不住这么多法相,那也可以只记冈波巴大师所说的三点:

  一、断除对此生的贪著;

  二、以大智慧引导弟子入道;

  三、以大悲心不舍弟子。

  概而言之,就是要看破今世,有大智慧、大悲心。上师具足这三项的话,弟子就可以去依止他。

  总之,我们如果要依止上师,尤其是一位密宗上师,事先务必要仔细观察。倘若他不具足前面所讲的这些法相,那你去受灌顶、听密法,利益不一定很大。

  所以,对上师在没有依止之前,首先观察非常重要!

  ----《前行广释》73课节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解脱戒       菩萨戒)(五明学佛网:解脱戒       菩萨戒)  

 宽运法师:一切如来说 持戒最第一(西方寺传授三皈五戒暨在 

 宽运法师:戒为无上菩提本 长养一切诸善根(三皈五戒暨在家 

 隆莲法师:别解脱戒 

 宗舜法师:湛然《授菩萨戒仪》初探 

 药师山·紫雲居士:菩萨戒感言(写在药师山本师佛法会之后) 

 常福法师:菩萨戒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三部分 瑜伽菩萨戒开遮持犯表 

 学愚教授:瑜伽菩萨戒在现代佛教中的意义 

 会性法师:菩萨戒本经讲记 

 惟觉法师:一百年度在家菩萨戒会得戒和尚开示 

 惠敏法师:瑜伽菩萨戒本之心理与伦理观 

 了法法师:佛说梵网经菩萨戒本释义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