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论资料选读

附录一:大乘起信论原文

续法法师:大乘起信论疏记会阅(卷第十)

太虚大师:大乘起信论唯识释

大乘起信论新释

宣化上人:大乘起信论浅释(中)

胡小林:《大乘起信论》浅释第一集

《大乘起信论》的修学法门

慧远大师:大乘起信论义疏 第二卷

超然法师:《大乘起信论》白话(二)

净界法师:大乘起信论讲记 第五卷

净界法师:大乘起信论讲记 第十四卷

续法法师:大乘起信论疏记会阅(卷第二)

净界法师:大乘起信论讲记 第二五卷

超然法师:《大乘起信论》白话(四)

法藏大师:大乘起信论疏 第五卷

慧远大师:大乘起信论义疏 第三卷

大乘起信论(胡小林)

法藏大师:大乘起信论疏 第一卷

法藏大师:大乘起信论疏 第三卷

胡小林:《大乘起信论》浅释第二集

 
大乘起信论专题部: 简介|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文章位置:        微信分享



第四章 五分  

  汤次了荣著 丰子恺居士译

  论曰,有法能起摩诃衍信根,是故应说。

  【要义】由此渐入正宗分。然此文是开始说正宗分全体,故相当于序分中所述的发起序。所谓论曰,是表明异于经和律。法是什么呢?佛教家常用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两义来解释。就是说:世间所有一切事物,无不有自个特别的性质,即任持自性;又因各有自个特别的性质,故其自身变成一种轨则标准,教人解决此为何物,即轨生物解。然则所谓法者,不论物质和精神,不问有形和无形,乃泛指一切万有。但这里所谓法,一心是也。此一心包含二门三大之义,故最能唤起大乘的信根。所谓摩诃衍,即大乘;信根即信心。何故用根字?根有二义:一是能持之意,有根始能支持树木;二是生长之意,有根于是发生枝叶。今信心亦然,大乘的信心一生,便可能持而不退失。既生信心,便渐渐向上,发生种种功德。即所谓信根,是法喻合名的信心。所谓是故应说,意谓一心的法实有唤起大乘信心的功用,故我应须说述一心之义。

  说有五分,云何为?五一者因缘分,二者立意分,三者解释分,四者修行信心分,五者劝修利益分。

  【要义】前文说应说一心之法,今承其发端,将此一心之法分为五段而说述。这是表明本论的大纲。

  所谓一者因缘分,是指示说述本论的因缘。无论何事,必非孤立地发生,必有某种机缘。今所谓因缘,即众生的机缘是也。所谓二者立义分,乃提示本论一部的大纲要义,使众生发起信心。所谓三者解释分,是更加详细说明,使易于理解。所谓四者修行信心分,是说既已理解道理,更须修行信心。所谓五者劝修利益分,是说虽已表示信行,但钝根之人自然易于懈慢,故举示利益以劝修行。此五分中最主要的是中间三分。其中立义分和解释分,是教义的哲学的说明;修行信心分,是宗教的伦理的说明。


下载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