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继母道:怎样做后母 |
||
|
||
古人云:“五伦之外无大道”,五伦八德是做人的纲领,也是一个人道德的基础。《大学》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行德本是每一个人的本份,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立身行道,进一步才能家和、国治、天下太平,从而实现中华的复兴。现今社会之所以出现一些乱相,就是因为人们忽视了传统伦理道德的缘故,所以弘扬传统道德教育是当务之急,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所肩负的光荣使命。 有道才有德,无道便无德;有德才有福,无德便无福。 道德是天地的规律,本分是个人的规律,我们违背了规律,人就有灾难了。 继母道 1、继母,当继续前母之志,完成教养子女之事。 2、两人前后同是一个丈夫,实有姊妹之义,缘分非同小可。 3、现在我的丈夫,早是人家的丈夫,所有家业,早是人家的家业,我来是享受人家的现成福。对她遗留的子女,应当继续教养,完成她在世的志向,一点也无二意。倘待遇前房子女有差错,良心上哪能过得去?况对自己的阴骘上,有绝大关系! 4、第一要拿出良心待遇子女,这是本分应尽的责任,偏了是自己的罪过。 5、要与自己亲生子女,一样看待,并教导他知道手足之情,兄友弟恭。 6、总要无分别心。该管的也得管,该教的也得教。 7、教之得以道,能立身行道,扬名显亲,超拔他先母的灵魂。 8、只要我的心真,儿女断乎不能假,将来必能尽孝道,孝敬你就是孝敬他前母。到老年子孝孙贤,享受子女的奉养,快乐无穷,福寿无边呢。 【义救前儿】 元朝时秦闰夫之继室柴氏,生有一个儿子,其前妻也留下一个儿子。两个孩子幼小时闰夫就去世了,柴氏就守节并扶养两个孩子,她把前妻的儿子看成是自己亲生一样,百般爱护,无微不至。 两个孩子长大后,一次,适逢地方盗贼作乱,被官府拘捕到的贼人,指认柴氏之长子也是同伙,以致被拘判极刑。柴氏心中焦急万分,就领着次子向官府哭诉说伙同盗贼作乱的是次子,不是长子。次子也自认犯罪,并肯求官府不要加罪于兄长。经再三审问,柴氏坚持说犯罪的是次子。主审官怀疑次子不是柴氏亲生的,所以让次子来替罪。后经严加审讯,才知道实情。主审官感叹:“柴氏妇人,能怀大义不偏爱亲生子,次子又能求死以成全母志,实乃天理人情之至也!”遂释放他们,并嘉勉其义行,用旌旗表于其门。 王善人讲道: ○王善人说:伦常中人,互爱互敬,各尽其道,全是属于自动的,简单地说:道是尽的,不是要的。父母尽慈,子女尽孝,兄弟姊妹尽悌,全是属于自动的,才叫尽道。若是互相要道,那就错啦!自动尽道才是善,若是互相要道就变成恶啦!现今家庭所以不和,就因为要道的人多,尽道的人少,好象讨债的人多,还债的人少一样,哪能不争吵? ○做事不可亏人,亏人就是亏天;做事不可欺人,欺人就是欺天;做事不可疑人,疑人就是疑天。你不信天,天就不保佑你。 ○人和天是通着的,合乎人道就合天道。顺天天就应,逆天就降灾。若以为天道不可靠,是不知天。 ○道不远人,我天天讲道也就是天天讲人,若不讲人,哪里有道?学道不专,听的次数多了反而觉得没意思,没把做人当做一回事,不找自己的不是,专看别人的不对,把自己忘了!从小当孙子、当儿子,自己有了儿子当爹,有了孙子当爷爷,一辈子连一个人也没会当,连一条路也没会行,闹个空来白走!人是由这里丢的,世界也是从这里坏的。 ○道是行的,德是做的,不行没有道,不做没有德。上天按天理命名,人要照本分行事,就合天道,本着天道所做的就是天德,也就能不思而得。现在的人只知求财,不知做德,那是舍本求末,等于开个谎花,没扎下根,哪能结果呢?德是根、财是果。所以要想发财,先要做德,那德就是摇钱树的种子。所以说:“大德者必得其禄”。 王善人简介: 王善人名树桐,字凤仪,生于一八六四年,辽宁省朝阳县人,幼时家贫失学,以牧牛做工为生,天性淳厚,颇知孝悌。三十五岁,闻大善士杨柏宣讲善书,(当时一些有德行的知识分子用“说书”的形式给老百姓讲解做善事的道理,使未进过学堂的人也能了解善法,以淳民风。)因悟“贤人争罪,愚人争理”(贤人自我反省,争认不是;愚人不反省,总认为自己有理没有过错),遂痛悔己过,身患十二年的疮痨,一夜之间,霍然痊愈。同年五月,感世人,男不忠孝,女不贤淑,世风难挽,乃萌厌世之念,绝食五日,突生灵感,认为徒死无益,应先尽孝,然后立志劝世化人。同年十月杨善士,误陷朝阳府狱,善人效法“羊角哀舍命全交”故事,誓死前往营救。途中夜间忽现光明,宛如白昼,豁然彻悟,明心见性。三十八岁十月,父死守墓三年,洞悉性理疗病法,讲病化人,颇著成效,创造了古今罕有之奇迹。之后,全力倡办男女义学,终其一生共创办六百多所男女义学,遍及三分之一个中国。当时均以“王善人”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