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有净土者,即真实发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


   日期:2016/4/10 9:2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晚上藉着大家念佛共修的殊胜法缘,信愿继续来向大家报告印光大师所开示的一篇文,“净土法门说要”。前面我们已经探讨了四小段,下面从第五小段文接下去看。请大家看讲义第一页,“净土法门说要”。第一段是印光大师在说明,如来说法的是观机逗教;第二段是印光大师在说明,圣道法门要了断生死的困难;第三段是印光大师说明,净土法门往生的容易;第四段是印光大师举出佛经说明,菩萨求生净土;下面我们要探讨的第五段,就是印光大师举出祖论说明,人人应该修学念佛法门,所以每一段,印光大师都将净土法门的大要重点举出。首先我将这段文读一遍,让诸位来对照一下:

  永明“四料简”,大藏之纲宗

  又永明禅师为修行人确示要道,开出“四料简”:一、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二、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三、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四、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这段“四料简”之文,是延寿大师为了要在唐朝末年、五代初年的参禅行者,能够兼修念佛法门,所做出的开示。中国在唐朝时代,参禅的行者很多,到了唐朝末年、五代初年,参禅的人不少。参禅的人虽然有的人会兼修念佛的修行,可是用禅宗的教法来理解净土法门,往往会执着在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禅宗是在说空性,教导佛弟子放下的道理,净土宗是在教导众生提起的道理,所以禅宗说空,净土宗说有,禅宗说放下,净土宗说提起,提起什么?提起佛号南无阿弥陀佛,一心正念。所以空有不二的道理,若明白了,禅即是净,净即是禅。但是对上根性的众生,无论修学任何法门,都很简单成就;对下劣的众生,要修学参禅悟道,明心见性的禅宗教法,恐怕机不能契法,机教不相应。如果机不能契法,那修行就难以成就,就会白费修行的心机。因此延寿大师悲愍众生的生死苦难,所以写这“禅净四料简”,所要劝勉的主要对象,是参禅的行者,就是要鼓励参禅的行者兼修念佛法门,做好往生三法信、愿、行。这个时代的背景,以及祖师说法要契应的众生根性,我们要明白,这样就容易体会祖师所开示法语的真义。

  “永明禅师为修行人确示要道”,这里所说的修行人,就是指参禅的人。“开出‘四料简’”,就是料想简别,以禅和净土做一个分别。这四首“禅净四料简”,最理想的修行就是第一首;退而求其次就是第二首;到了第三首只有禅无净土,就十人九蹉路了,这要解脱生死比较困难;最后第四首就是无禅无净土,就堕落在地狱受生受死。所以这“禅净四料简”,后面印光大师会很详尽来做解释。

  印光大师举出永明禅师所开示的“禅净四料简”,当然印光大师的目的,就是要劝勉人人应该修学念佛法门解脱生死,因为念佛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解脱生死,是简单、是容易、是稳当,所以前面第四段举出佛经说明,菩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后面这第五段举出祖论说明,人人应该修学念佛法门,可见印光大师要帮助众生解脱生死的悲心,是非常的殷切。请看下面:

  此永明“四料简”,乃大藏之纲宗,修持之龟鉴。先须认准,如何是禅,如何是净,如何是有,如何是无,然后逐文分剖,则知字字的当,无一字能移易。

  印光大师这段话,是对延寿大师“禅净四料简”的赞叹。永明禅师的“四料简”,是《大藏经》的纲宗,是修持的龟鉴,也就是我们若肯依照永明禅师所开示的“禅净四料简”修学,必然能够解脱生死,也就是抓到《大藏经》的纲要。

  “先须认准,如何是禅,如何是净,如何是有,如何是无”,当然要了解“禅净四料简”的精义,就要了解“如何是禅”,如果你对禅的意义都不了解,当然要参禅开悟是没那么容易。“如何是净”,我们念佛的人修净土法门,如果对净不了解,那当然你在念佛的中心会不安。“如何是有,如何是无”,不是说你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样你就一定有净土喔,不要只藉这么简单的解释,这样有可能会将延寿大师所说的“禅净四料简”的本意误解,后面印光大师会解释的很详尽。如果将“禅净四料简”每一句每一字详详细细的分析,了解明白了,就知道每一字延寿大师都用的非常的稳当,“无一字能移易”,就是我们凡夫没学问没智慧,无法将延寿大师“禅净四料简”改任何一字,可见这是印光大师对永明禅师的赞叹。

  下面就是在解释“禅”这个字的意思:

  禅者,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即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即无能无所即寂即照之离念灵知,所谓纯真心体也。

  这段文是印光大师对“禅”这个字的解释。禅就是我们原来就具足的佛性。所以我们的佛性要开显,当然可以根据世尊所教导的八万四千法门,但是八万四千法门,不是说要让我们每一位众生,在凡夫很短暂的人间生命,全部学,谁能够在短短七、八十年的生命光阴,学尽了八万四千法门?不是这样的意思。是我们凡夫众生,要了解自己的根性,在八万四千法门之中,有哪一个法门是适合我这样根性的众生来修学,可以使我当生成就,解脱生死,往生西方,成就菩提。所以参禅,如果是一个上根利智的人,要往生、要了办生死、要开悟、要断惑、要证真,都没有什么困难,可是对末法时代烦恼厚重的凡夫,要参禅往生、参禅开悟、参禅证悟本性是不容易的,所以法与机一定要相契相应。

  我们本具的真如佛性,也就是父母还没生我们之前本来的面目,自性无有能所,自性即寂即照。寂是体,照是用,自性有体有用。因为我们凡夫众生的自性之体,与诸佛如来无二无别,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心经》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是在形容自性,自性因为是绝待圆融,一法不立,所以没对待就没能所,有能所就有对待,非是自性。自性清清净净灵明觉知,起用,若是圣人自性的起用,就有神通、智慧、慈悲、道力,广利众生。所以我们念佛人念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虽然我们念佛会打妄想,我们还没有开显自性,所以我们的般若智慧没显露,也就是我们根本无神通;我们的心心念念,虽然经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也同样是念佛的当下打妄想,只是你知道与不知道而已。所以我们要如何断惑证真,要如何开显自性?很简单,念一这句佛号,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在清净的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无有任何的恶缘,所以烦恼种子不能起现行,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无有任何恶缘,可以让你烦恼起现行,所以自然在清净的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的教化,慢慢就成就菩萨,乃至成就妙音如来。所以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目的,也是同样要开显自性。

  “纯真心体”就是禅,我们的佛性就是禅。“父母还未生我们之前的本来面目”就是禅,所以古德也将禅解释为佛心,佛的心就是真如纯真心体。佛的心叫做真心,真心就是自性。我们凡夫的心叫做假心,假心是虚妄,因为我们的起心动念,无非是业、无非是罪。起心动念是妄念纷飞,杂想很多。平时在白天会起很多妄念,自己很容易察知,到了晚上休息了,虽然不能察知自己八识田中经常在妄想起现行,但是若做梦就知道了,隔天醒来若知道昨天所做的梦,梦中就是你八识田中种子错综复杂的起现行,所以白天会打妄想,到了晚上休息的时候还是会打妄想,我们就是这样下劣的凡夫。所以我们要回复我们如来真面目,我们就是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将来成就妙音如来。到那个时候,成就妙音如来,你就是真正开显真如佛性,就有了和诸佛无二无别的纯真心体。

  在自性真心之中无能无所,就是没有能所,没有对待的意思,也就是即寂即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我们的真如法体,若透过修行开显,自然就起用,所以释迦牟尼佛,或者是阿弥陀佛,或是药师佛,讲经说法,和我们凡夫众生讲经说法,是完全不同的,因为诸佛如来讲经说法,是从亲证真如之后,从真如的般若智慧流露而出来。一般若没有开悟的法师,所说的佛法不管任何一个法门,也不管说的多么至精至微,都是从凡夫的意识心流露而出的,都是体会经文的意思之后,传布出来的,并非是自己证悟到的。所以我们凡夫众生,若要弘法利生,当然要拿经本一字一句,慢慢的说,照佛祖所说的意思,说浅白一点让大众都听懂。当然是这样,因为凡夫还没开显佛性,所以对宇宙人生的真理,不是亲证到的,看见佛经是体悟而已。将见思二惑断尽才能证阿罗汉;再断尽尘沙惑才证悟辟支佛;再分断无明分证菩提、分证法身,也就是分证菩萨;满断无明就满证法身,就成佛了。

  所以禅就是真心。如果我们的假心,能够透过念佛净化为真心,那这念佛就非常有功德,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你的真心就会显露。在凡夫因地真心法体,犹如一面清净的镜子,被污垢灰尘的沾满,所以原本这面清净的镜子,失去了照人照物的作用。我们的自性有如来的智慧德能,有神通、有智慧、有慈悲、有道力,可是被贪瞋痴的烦恼盖住,所以自性无法起用,犹如日光被乌云遮盖住,日光并无消失,但是日光不能照射到大地,因为被乌云遮住。所以修行犹如拿一块抹布,将镜面的灰尘污垢擦掉,自然这面镜子光亮照人的作用就回复了,对不对?犹如将乌云拨走,自然就见到日光。拨云见日,所以修行就是在做拨掉乌云的工作,修行就是在擦掉镜面上的灰尘污垢。我们念佛人透过念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的甘露法水,将我们内心的烦恼、无明、业障清一清洗一洗,自然我们的内心真如就会显现出来,就是如此。当然这要在人间,做到这样的修行不容易,所以要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道理就在这里。

  下面是解释净土的意思。前面解释禅,下面就解释净土:

  净土者,即信愿持名,求生西方。

  印光大师对“净土”这两字的解释,两句话而已。虽然两句话,就已经将净土教法要修持的三法说的清清楚楚。“净土者,即信愿持名,求生西方”,“信”信有西方极乐世界,信有阿弥陀佛,信念佛能成佛;“愿”厌离娑婆,欣求净土;“持名”就是行,所以“信愿持名,求生西方”,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三资粮信、愿、行。无论你是修第十八愿法门或者是第十九愿法门、或第二十愿法门,无论你是修圣道法门或净土法门,无论你是专修或是杂修,无论你是自力念佛或是他力念佛,你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一定要做到往生三法信、愿、行。如果往生三法信、愿、行,任何一法你没有做到,譬如没有做到信,那一定没有切愿、没有力行;如果没有做到愿,一定就没有做到深信、力行;如果没有做到行,就是没有做到深信、切愿,因为信、愿、行往生三法,是环环相扣,一体不二。所以念佛人你只要做到往生三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必定的。

  有禅:参究力极,念寂情亡,明心见性

  下面是解释“有禅”,所以参禅的人一定要了解自己参悟自性是不是真做到“有禅”,如果参禅但是没有做到有禅,也是不能成就道业。

  有禅者,即参究力极,念寂情亡,彻见本来面目,明心见性。

  这样才叫做“有禅”,容不容易?不容易!参禅的人要参到“念寂情亡”,就是妄念寂灭了,情想亡失了,没有凡夫的起心动念,彻见本来的面目了,彻见自性真如,明心见性了。说白话一点,让大家都听的懂,什么叫做有禅?参禅至少要参到开悟,才叫做有禅,不是你坐在蒲团静静身体不动两个小时这样就叫做有禅,不是!

  有净: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

  下面对念佛人来说非常的重要,什么叫做“有净土”?如果你念佛没有做到有净土,那你念佛也不一定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对我们净业的行者来说,下面在说净土,什么叫做有净土?就要非常深入的了解:

  有净土者,即真实发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

  “真实发心”,真实发什么心?发下面所说的“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用真实心来发菩提心。我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我相信有阿弥陀佛,我相信阿弥陀佛的愿力能救得了我,所以我相信念佛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对有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我听从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所说的;我对佛祖在经典所说的道理,没有一丝毫的怀疑,是深信,不是浅信,不是平信。

  《观经》说三心,上品上生的行者发三种心,便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上品上生,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第二深心,就是深信之心,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所解释。所以念佛人对阿弥陀佛的信仰,浅信还不够,平信还不够,要深信。深信到什么程度呢?后面印光大师也会说到,深信到任何人要影响你改修其它的法门,你内心如如不动,一生就是老实念佛,不会今天人家介绍你参禅你就参禅,明天介绍你学密你就学密,后天介绍你观音法门你就学观音法门,不会一天到晚经常换法门修行。如果你原来得遇到阿弥陀佛的教法,一心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以后遇到圣道门的行者,引导你参禅你就参禅,引导你修密你就修密,引导你学天台你就学天台,引导你学华严你就学华严,那这样你岂不就是内心对阿弥陀佛要救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放心,对不对?对。所以深信念佛一定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不改变。后面印光大师会说的非常详尽。

  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且发愿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实的,这样叫做有净土;如果发愿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别人发愿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跟着别人一起发愿,不是真正出自内心,那你没有真诚之心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知不知道?所以信愿要请问大家:你念南无阿弥陀佛,有真心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有)。真的吗?如果全世界所有的金银财宝都给你,只有一个条件,你不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你要吗?全世界金银财宝都给你,你不要?就是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吗?你们有骗我吗?你们有没有骗我,我不知道,但是你若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知不知道?

  所以如果阿弥陀佛在你的临终,乘依他所发的临终接引愿,要来迎接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会考虑一下说:“阿弥陀佛!我若跟着您去西方极乐世界,我一生勤俭这两千万都还没有花到,这样就跟着您去西方极乐世界,稍为有一点可惜,我看,不然我在这里,将这两千万花一花,三、五年后,阿弥陀佛您再来迎接我,好不好?”不好,你又不是阿弥陀佛,怎么回答不好?不要再留恋在人间,将两千万花一花,才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不够真实。

  下定决心,我这辈子就是要老实念佛,因为阿弥陀佛的名号,有愿力可以救得了我,所以,“持佛名号,求生西方”,这样你就是做到有净土。“真实发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下面印光大师说的更详细,我们再看下面一段:

  禅与净土,是约教约理;有禅有净土,是约机约修,一理一事。理虽如是,须如理起行,行极证理。务使实有诸己也。倘参禅末悟,或悟而未彻,皆不得名为有禅。

  先看到这里。禅与净土是就教理来说,有禅有净土是就众生起修来说,所以有理有事。行者起行,证悟真理,才会使真理成为自己所有。譬如念佛,如果你念佛不是真心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念佛是要求保庇好让子子孙孙成功发达、富贵万年,这样念佛不是为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念佛你不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你 “愿”失去了,所以你念佛的信是浅信、是平信甚至说不信,因为阿弥陀佛用这句名号要救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用果地名号要救尽众生的本意是如此,所以你不是为了要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希望来生出生在人间富贵人家,或者是希望阿弥陀佛保佑子子孙孙身体健康、事业发达,你根本不是为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有净土吗?这样是没有净土。你不要认为你在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样就是有净土,不要误解了。

  印光大师说,“参禅未悟,或者是悟而未彻,皆不得名为有禅”,虽然参禅但是不开悟,或者开悟不够彻底,也就是开悟之后还要修道,将见思二惑断尽,才能了断生死。那要开悟就已经很困难了,开悟之后修道,要将见思二惑断尽又更困难。所以圣道门教法是难行道,净土门教法是易行道,龙树菩萨判的一点都没错。

  下面就是要说有净土,所以下面和诸位你我是息息相关的道理,大家一定要好好的体会,而且一定要做到有净土,这样你才百分之一百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倘念佛而无信愿,或有信愿而不真切,悠悠忽忽,敷衍故事,或行虽精进,而因地不真,心恋尘境,乃至求来生富贵,生天求乐,皆不得名为有净土。

  这段文非常的要紧,可能诸位你们或多或少会犯到,也就是或多或少你没有做到有净土,一点一点来分析。

  “倘念佛而无信愿”,这样就没有净土。虽然有在念佛,佛珠拿着虔诚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但是没信也没愿。念佛人不一定每个人拿佛珠念佛,就真正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念佛人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很多人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内心是非常的怀疑:“怎么可能我念佛就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疑惑心。

  过去有一位老菩萨,我和她不认识,在路上相遇,我看她拿一串佛珠在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就故意走向前问她:“老菩萨!妳在念什么?”她还一边走路一边专注在念佛,她抬起头来看我:“哦,是师父,我在念阿弥陀佛。”“妳念阿弥陀佛要做什么?”“念阿弥陀佛,听说要到西方极乐世界。”“那妳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把握吗?”“我也不知道,我有想要去,不过在临终阿弥陀佛不知道会不会来接引我呢?”这样对阿弥陀佛有信心吗?没有信心。阿弥陀佛发临终接引愿,会骗我们吗?不会。怕你退道心,念佛两年、三年后就不念了,那当然将来在你的临终,阿弥陀佛就不会现前,你早就已经不再念佛了;你的心中都在念金钱、念财宝、念感情、念名利、念五欲、念子孙,你就不是在念佛,所以当然不能相应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一定要做到深信。

  愿,要做到切愿,切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常常在做临终关怀,体会很深,好好来体会下面信愿要说的关怀的实例。我去关怀某一位老菩萨,他在医院,人很不舒服。通常我若看病的很严重、时日无多的人,我就会问这类的问题——如果不是很快就要死亡,我就不会问这类的问题——我就问这位老菩萨:老菩萨!如果现在师父来为你念佛,你跟着我来念阿弥陀佛的圣号,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可以让你治愈病苦,继续在人间三年五年,或十年二十年。

  我会从现前的利益先问:“如果现在你虔诚念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保庇让你身体健康,活到一百二十岁,这样你要吗?”一般人听到我这样问,都很快很大声就回答:要!若是第二个问题问到当来,也就是临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回答就不是这么快,这么大声。“如果现在师父为你念南无阿弥陀佛,请阿弥陀佛不久就来迎接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你要吗?”稍为考虑一下,然后回答的声音就比较小声了——“要”。这样我现在要问大家:他求生意志和求往生的意志,哪一种比较强?求生的意志比较强。他要继续活在这里,还是要赶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继续活在这里。这样,愿有做到切愿吗?没有,这样没有做到切愿。

  如果你现在到医院检查,医生跟你宣布:“某某人,你大概剩下三个礼拜的生命,我行医五十多年,不曾看过有人像你病的那么重的,大概你好好回去准备了,什么东西没吃到的,买来吃一吃,哪一国还没去观光过的,去观光。”因为你的生命剩下三个礼拜,如果有一位医生有一帖名药,专门在治这一种癌症剩下三个礼拜的,一服见效的,继续活在人间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你要选择将身体治好,再活个二三十年,还是要选择三礼拜放弃医疗,一心一意念佛,三礼拜后临终阿弥陀佛来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要选择哪一种?第一种或第二种?第一种,再活二十年好了。再活二十年,恢复健康再活二十年,二十年后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三个礼拜后舍报了,也同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问简单一点,这样你们才听得懂:你要三个礼拜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要二十年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三个礼拜后往生的人请举手。手放下。要二十年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举手。不要紧,这是个人的意愿,这没有标准答案,你何时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是你自己决定的。

  所以深信切愿一定要做好。倘念佛而无信愿就没净土了,念佛若有做好信愿,这样就是有净土,所以有净土没有净土,印光大师告诉我们很详细。现在再继续看下面。

  “或有信愿而不真切,悠悠忽忽,敷衍故事”,这样也不是有净土,这样是没有净土。有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有发愿要求生佛国,有相信、有发愿,但是没有真切,也就是没有深信,浅信而已;没有切愿,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很好,没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不要紧,这样叫做“悠悠忽忽,敷衍故事”,念佛修行就会放逸懈怠,有去共修也好,没去共修也不要紧。“念佛在家里也能念,到哪里都可以念,何必一定要到道场念佛”,通常说这种话的人,在家里有在念佛吗?通常说这种话的人,在家里是没在修念佛法门的,都在修电视法门,修电视法门修到一心不乱,念佛妄念纷飞,所以这样是没有净土的。所以一定要真信、切愿、力行,这样才叫做有净土。

  对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诸位菩萨!你有做好真信吗?你有做好切愿吗?你若有做好真信、做好切愿,我相信念佛不必人家跟你鼓励,你就会自己认真称念,这是一定的道理。

  “或行虽精进,而因地不真,心恋尘境,乃至求来生富贵,生天求乐,皆不得名为有净土”,第三印光大师说的非常的好。虽然在念佛的修行很精进,有的人确实很精进念佛,佛珠拿着很认真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可是因地不真,也就是内心是眷恋这个娑婆人间,内心眷恋金钱、亲情、名利。

  譬如你去跟一个会,你的临命终正好是末会。最末会就是你这个会的最末会收回来的钱有五百万,子女也不知道你跟一个会,末会还有五百万。这时候你已经无法说话了,子女又不知道,你的内心会焦虑着急吗?会吗?两个。会!你不要跟我说不会。现在你看见阿弥陀佛要来接引了,不知道是去或不去?若去了这五百万没收回来,子女又不知道,那可怎么办;若留着没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不知道何时才会再来接引,所以内心就会犹豫不决,甚至已经死了,眼睛不阖眼,为什么?心里挂念这笔钱。如果这个会头将钱收一收,送到你的面前,五百万收来两百五十万而已,后面还有二百五十万没收,眼睛只阖上一眼——放心一半。如果是这样就是心恋尘境,这样没有净土。甚至有求来生富贵,念阿弥陀佛,让你来生出生做一个富有人家的孩子,都不必工作、不必付出,要花什么就有什么,这样念南无阿弥陀佛,享人间的富贵,你要吗?不好,因为享人间的富贵,造业造罪,很容易堕落。这样都不是叫做有净土。

  所以要做到有净土,就是将信、愿、行往生三法确确实实做到,这样就是有净土,这样一定百分之一百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深信、切愿、力行这六字你都做到了,我敢跟你说,你绝对百分之一百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和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应。

  时间到了,向诸位报告到这里。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西方。南无阿弥陀佛。(选自《净土法门说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       发心)(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       发心)  

 仁焕法师:发心与定位 

 仁焕法师:发心和随缘 

 仁焕法师:发心交命念佛 

 陈士东居士:修学藏传佛教发心澄清宝珠论 

 鎌田茂雄:华严经讲话 九、初发心之功德——初发心菩萨功德 

 宽运法师:发心之初 成佛有余──信心与学佛 

 达照法师: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三讲 解序分——发心求正觉 

 蔡礼旭老师:教育的核心就是在启发心地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后记:敬请深思 本愿名号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结语:闻佛誓愿 深思起行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十、恶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九、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