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跟父母说话的态度决定孩子一生的高度


   日期:2016/5/3 20:5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如何让孩子真正能从小建立起明辨善恶、是非、好坏的能力,就要从小扎德行。在明辨当中我们还要明辨因果。这一件事现在已经呈现结果了,我们就要去把不对的原因找出来。当一个人能不断从自己所发生的事去检讨原因的时候,你的理智,你的智能会提升得特别快。

  帮助孩子种下正确的因

  比方说孩子没教好,孩子懒惰,你会想孩子懒惰是结果,原因在哪?孩子自私自利是结果,原因在哪?当我们都能把原因找到,你就能对症下药,你就能扭转乾坤。你的智能也会因为你时时处处能追根究柢把原因找到,你就能够愈来愈有智能,你的理智会在短时间之内架起来。诸位朋友假如不相信,你做三个月看看,任何一件坏事来,先不要气馁,也不要先责怪别人,先想想原因在哪里,为什么这个朋友对我态度不好,原因在哪里?

  人往往就是在结果停留,只会患得患失、自怨自艾,对人生没帮助。所以当你有这种态度,当你教孩子也能够这样引导,那你的孩子会非常勇于面对事情,面对挑战。所以我们会问孩子,这一位同学成绩能够这么好,能够受到这么多同学的欢迎是结果,请问原因在哪里?孩子开始思考,开始建立判断能力。本来他只会羡慕别人,本来他可能只会嫉妒别人,这么一引导,他开始知道原来是他处处替人着想,原来是他用功认真,上课专心。他开始不是只有在那里嫉妒羡慕,他开始找到因,从自己种下正确的因开始努力起。而孩子这样的时候,也是一步一步踏上理智智能的人生。

  所以从果(溯)因特别重要,要去分辨。

  从“不脱帽”可以看出“吃败仗”

  再来有智能的人可以从因看到往后的结果。诸位朋友,举一个例子,在《左传》里面,有一次在春秋时代,秦国的军队经过天子管辖的地方,按照礼仪任何军队经过天子管辖的地方,都必须要把帽子脱下来,本来坐在车上都必须要下车。结果秦国的军队,有的没把帽子脱下来,有的跳下来一下,还没有经过天子的地方马上又跳上去。这个读书人一看就说,秦国这一战铁定打败仗。你看才看到他一个动作,就可以断言他们这一场仗必败。所以古代人智能很高,我们比不上。这一位读书人就分析,他连对天子都这么傲慢,都这么轻率,小地方都轻率,面对大事的时候就马上变得恭恭敬敬吗?那是不可能。所以秦国那一次军队因为轻率,几乎全军覆没。所以那一场仗打下来,秦穆公幸好没有责怪那个将军还责怪他自己,但是也从一个人轻率的态度,就可以断言他能不能成大事,这叫从因可以推果。

  从对钱的态度可以预知哪个儿子可靠

  老子他要出嘉裕关的时候,当官的官员就问他一个问题,他说我生了两个儿子,以后我要靠哪一个比较保险?他就问老子。老子马上拿了一些钱放在桌上,他对这个大儿子说,你去打爸爸一下,这些钱就是你的。这个大儿子比较笨,小儿子比较聪明,但是大儿子很厚道,他死都不肯去打爸爸一下。后来因为大儿子坚持不打,老子接着转向小儿子,他说你去打爸爸一下,这个钱马上就归你。这个小儿子二话不说,过去马上打他爸爸一下,然后回来把钱抱起来高高兴兴。老子说,你要靠谁?靠大儿子!

  所以这一个官员被老子这么一分析,知道大儿子会养他,小儿子一定不管他。结果这一位官员真正临终的时候,他的小儿子没回来。因为他的小儿子后来从商赚钱,他的家人叫他回来,小儿子说,我这么一来一去要少赚多少钱。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曾经看过一个电视剧,生了三个儿子,老大、老二学历又高钱又赚得多,老三只有高中毕业。这一个母亲最后靠谁养?其实为什么我们这个时代,学历愈高,却不见得懂做人?原因在我们引导孩子读书的动机错了,读书应该志在圣贤,读书应该志在尽孝心,志在对人恭敬,爱护他人,这才是读书的目的!是志在圣贤。而现在的人读书志在哪?志在赚钱,志在让自己有好日子过,志在自私自利的动机,所以反而读愈多愈不重情义,读愈多愈傲慢,读愈多,甚至于不愿意承认我的父母是农夫。而这个孩子刚好读得少,污染少,不贪心,还觉得自己不如人,还会谦虚,到最后就是小儿子养。

  所以孔夫子说「放于利而行,多怨」。一个人人生最高指导原则,假如是钱,假如是利,这一生走下来,一定会让他的亲友寒心,会让他的亲友众叛亲离。所以我们要从因推果,现在给孩子种什么因,才能成就他一生的善果,这就是你父母最重要的明辨,这就是给你孩子一生最大的助力。

  对父母说话的态度决定孩子一生

  诸位朋友,您假如深入《弟子规》,你会觉得每一句都是种你孩子最重要的因,成就他一生的善果。我是因为讲了一年多,体会这么深。我相信诸位朋友,你现在体会可能没有我这么深。我们看第一句就好,「父母呼,应勿缓」。一个孩子连对父母讲话都不恭敬,他这一生已经毁了,他一生对人的恭敬起不起得来?起不来。这一句没做到,孩子一生就会有很大的障碍;这一句话做到了,你孩子一生受益。当他尊重自己父母,对父母讲话和颜悦色,他看到别人的父母,他会想别人父母也很辛劳,我们也应该恭敬。当他体会到他的父母念念希望他好,他也能体会到别人的父母念念也希望他的孩子好,所以当我们对人恶言相向,他的父母会伤心难过。所以一个孝子就能够有这种同理心,不愿意让别人的父母痛苦,所以他的恭敬就能从父母身上再延伸到一切人。所以《弟子规》句句铿锵有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父母       孩子)(五明学佛网:父母       孩子)  

 仁焕法师:孝是原谅父母的过 

 仁焕法师:老祖宗与父母的定位 

 仁焕法师:老祖宗与父母对后代的影响 

 仁焕法师:父母孝顺对后代的影响 

 寂静法师:如何培养孩子 

 寂静法师:怎样处理与孩子的关系 

 仁焕法师:信仰天地父母 

 道坚法师:父母亲的信念——苦谛思维修之四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已经过世的父母,我们要如何拯救他们? 

 大安法师:《西方确指》勤办道业报亲恩、父母恩难言尽、念佛 

 宽运法师:九品莲花为父母 不退菩萨为伴侣──宽运法师东林 

 卢志丹居士:孝养父母与供佛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