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使心自在的口诀


   日期:2016/6/12 23: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阿底峡尊者是十一世纪藏传佛教最重要的精神导师之一,他十一岁的时候就曾到印度有名的那烂陀,和菩提贤上师学习,又曾经向那洛巴学习后出家,并且至苏门答腊和金洲法称大师学习,也曾到过爪哇岛向一位依靠乞食度日的瑜伽士求取灌顶与教授,晚年因古格王朝国王的祈请进入西藏传授戒律,开创了噶当派,成为一派宗师。阿底峡大师最令我讚歎与恭敬的地方是在那麽久远的时代,他就用极为生活化的方式,认为要利用我们的心性做为修持菩提心的根本,主张修行一定要以大悲心为主轴。

  阿底峡最有名的传承修持法《修心七要》,也就是修持菩提心的七个重点。其实也满适合现代人,不需要依靠任何佛像或唐卡,只要依靠自己的念头,有时必需经常去观照检视自性,例如,常常要自问自答:「心它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它到底是在我们身体裡面,还是在我们身体的外面?」不断不断地从身心裡外和外面一切的世界当中寻找,最后确定好,心其实没有在内也没有在外。当你找心找到不可寻找之处,那个便是我们心的所在处,也是我们解脱的来源处,更是我们每一个人最初的出处。

  常常有很多人对我说他们很想修行,但是不知道用什麽方法修行,也没有时间修行,每天都被工作和世俗的烦恼压榨到喘不过气来,所以极为苦恼。我便会对他们说:「这个就是你用功开始的地方,当你烦恼来的时候,你便去观察烦恼,在你最痛苦、最无转身之处,特别要在那裡停留久一点,因为那个便是你要寻找痛苦来源的所在处,这个就是修行,怎麽会没有修行的时间与空间呢?」

  接着,其实你也可以做太多太多生活上的实验来测试自己的心,到底在外还是在内?譬如,我们在日常工作职场上经常很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与感受,这个时候你便可以问,你的心被放置在那 裡?有时候我们为了讨好他人,要对某一个人百般的忍耐和取悦他、使他开心,这个时候你就要观察你的心中心被放置在那?有时候你做任何事情,你总希望别人对你肯定与赞成,这种心态之下,心它又是在那个地方?有时候朋友对我们的要求,我们总是很难去婉拒对方或者让自己进退两难,总是在矛盾中与人周旋,这时你也要去观察你真正的心跑去那裡了?有时,从小到大,总是过着已被安排好的道路与方向,不得不去做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心中其实百般的不愿,可是为了讨好和怕周边人的误解而勉强迎合,这又是哪种心态?通常做任何事情已经习惯依赖某个人,一旦这个人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会明显牵动你的心,请问这个时候你的心又是在什麽位置上?

  在们日常的行住坐卧,没有一件事情是和我们的心没关联的。心就是我们的主宰、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灵魂。如果心没有控制好你的生活,你的人生一定是一蹋煳涂、惨不忍睹;相反,心如果都一直在自己觉察范围内应用自如,那就如同鸟之于空、鱼就于水般,这也是另外的一种纯然天机、了无罣碍的自在,就如同悠然相忘、虚空得志,到了这裡,是是非非转头空,恩恩怨怨等佛同,念起永无千山动摇,念默亦无江水宁静,便是人生好风光。

  此是我香隆立嘉措对于来自南传佛教的一批僧侣的问答所做的答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口诀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五明学佛网:口诀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陈士东居士:口诀玄义解 

 谈锡永居士: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二章 龙树四重缘起 6 《 

 净慧法师:六自口诀 

 断念口诀的学、练、悟 

 净慧长老:在家学佛,谨记这四句口诀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佛教徒如何从六度中的禅定去了解大乘思想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佛教徒如何从六度中的精进行去了解大乘思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佛教徒如何从六度中的忍辱行去了解大乘思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佛教徒如何从六度中去了解大乘思想之三─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佛教中如何从六度中去了解大乘思想之一正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心能转物吗 正确的学佛观点之二十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从观音法门到达成佛的过程 正确的学佛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