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没有人可以伤害你的心 |
||
|
||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诸如此类的话语:“你说的话伤了我的心!”“你的行为伤了我的心!”“我的心被这件事伤害了!”……说这些话的人显然内心正处在痛苦的状态之中,而且他们认为内心的痛苦是外面的人或者事情强加给自己的,所以理应对带给自己痛苦的人或事生起嗔恨心,或者以牙还牙地去报复给自己造成伤害的人。 其实,站在一个理智的立场上仔细进行观察就会发现,这些所谓的“自己的心被外境上的人或事伤害了”的断论,完全是人们的一种观察错觉,不是事实的真相。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来客观地观察一下心是怎样受到伤害的? 别人的讥讽、谩骂或诽谤能够伤害我们的心吗?也不会!因为心是一种无形无相的存在。正如经书上所说,心犹如虚空一般,没有任何形状和颜色,没有任何来处、住处和去处,而声波是一种物理的存在。既然如此,物理的存在如何能对如虚空一样的心造成伤害呢?同样的道理,别人所发出的声波根本不可能直接将我们的心碎成很多块,或者使得我们的心出现裂痕!外境上的一个有形的东西可能可以损害另外一个有形的东西,譬如,我们可以用有形的刀将另外一个有形的东西碎成很多块,但是外境上有形的东西如何能够伤害我们内在无形无相的心、将我们的心碎成很多块呢?在《楞严经》中,佛陀也向阿难“七处征心”,结果经过仔细辨别发现,阿难所说的心在“身内、身外、潜伏根内、开合明暗、随所合处、中间、一切无著”这七处都无法成立。既然心的本质是了不可得的,那么说“别人的话语伤害了我们的心”则根本不可能是事实的真相! 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心和外境只能是感知和被感知的关系,而不可能成立伤害和被伤害的关系。例如,我们可以承许心通过耳根感知了外境的声音,通过眼根感知了外境的色法,但是外境的声音和色法根本无法伤害我们的心。 那么,到底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心,使得我们的心隐隐作痛或者悲愤难忍呢?是心自己!为什么这样说呢?当我们的耳朵听到别人的诽谤或谩骂的那一刹那,心还不会有任何痛苦。如果心进一步分辨:“这是谩骂和诽谤我的话语。”此时,内心也不会有痛苦。内心的痛苦是什么时候开始产生的呢?是内心开始对这些话语分辨之后,进一步产生厌恶、痛恨、忧愁、畏惧等情绪时,痛苦才在内心真正诞生!如果我们的心在听到并分辨外境上的诽谤或谩骂的话语之后,并没有进一步产生任何厌恶、痛恨、忧愁和畏惧的情绪,则内心根本不会有痛苦的感受。由此可见,我们内心的痛苦并不是外境造成的,而是内心生起的厌恶、痛恨、忧愁和畏惧等情绪造成的。所以,心灵的一切痛苦,完全是心自己造成的,根本不是外境造成的! 心的这种“自我伤害”的秉性是一种病,这种病也被称为烦恼,去除存在于心灵之上的这种病是修习佛法所要完成的根本任务。当我们将存在于自心之上的这种疾病去除之后,我们的心就获得了自在。有时候,我们说外境系缚了自己的心,其实这也不是事实,外境根本不会系缚我们的心,是我们的心以外境为缘,自己系缚了自己。当自心不再被内在的烦恼习气所系缚,我们的心就获得了自由。 如何才能去除存在于心灵之上的这种“自我伤害”的疾病呢?要修习安忍!所谓安忍,就是在六根感知不悦意的外境之后,内心学会如如不动,继续保持安乐与祥和,坚决不让忧愁、痛苦、怨恨等负面的心态在心中生起来。六根感知不悦意的对境之后内心开始忧悲苦恼,是我们凡夫无量劫以来所养成的不好的“条件反射”。所谓安忍,就是通过训练,建立新的条件反射:面对逆境保持内在的安乐与祥和,以此来抑制原来的不好的条件反射。《入菩萨行论·安忍品》中说: “心意无形体,谁亦不能毁。若心执此身,定遭诸苦损,轻蔑语粗鄙,口出恶言辞,于身既无害,心汝何故嗔?” 意思是说,我们的心是无形无相的,外境上的任何事物实际上是无法伤害它的。有人认为:心将身体执为我所,身体是能以痛苦加害的,所以伤害了身体就等于伤害了心。这种说法其实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别人的轻蔑语、粗鄙语以及恶语等,根本无法伤害我们的身体。既然别人的诽谤等对我们的身心都不能造成伤害,我们的心为何对别人生起嗔心呢?所以,对不悦意的外境生起嗔心是愚人的习惯,而对其修习安忍是智者的所为。 如果一个人的肉体之上害了一个脓疮,则稍微碰一下这个脓疮,这个人的肉体就会感到痛苦难耐。事实上,很多人的心灵就和这脓疮一样,稍不如意的外境现在其面前时,内心就会感到深深地刺痛。这是一味纵容自心,让自心随随便便就“自我伤害”的结果。所以,从此之后,在面对种种不悦意的逆境时,我们要拒绝痛苦和忧愁,学会坚强、学会安忍,学会用一种全新的态度来面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