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60岁老汉背80岁老母喝早茶 数年如一日从不言累 |
||
|
||
来源:信息时报 李兆贵夫妇十多年来照顾长辈从不言累,广州三元里一带无人不知无人不赞。 妻子何妙霞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知道这样时间一长,父亲身上就会长褥疮,而且房间的气味也很不好,严重影响老人的健康。于是,她就不断的开导着公公:“爸,照顾您是我这个做儿媳应该的,您就把我当女儿,我们小时候不也是你们一把屎一把尿养大的,现在您需要我们照顾也不要再顾虑什么。”在媳妇的不断开导下,老人家慢慢开始接受了儿媳的照顾。 由于老父长期不能活动,排便能力越来越低,后来连续几天排不出大便,十分痛苦,试过好几种办法都不见效果。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为了减轻老父的痛苦,夫妻俩轮流用手指帮老父抠出大便。 长期卧床,让老父亲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即使是深更半夜,他需要人照顾时,只要夫妇俩的动作稍微慢点,他就会发火,有时还开口大骂,甚至发展到第二天的绝食。就此,李兆贵说,一开始还觉得有些委屈,觉得父亲不该这样,但后来慢慢就理解了,老人家一天到晚只能躺在床上,身上还有病痛的折磨,发泄一下是需要的,所以,每到这时候他们夫妇就不说话,任老父亲发火,“发过火就好了,并还会向我们道歉呢”。 直到03年老父83岁去世为止,夫妇俩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但在他们的悉心照顾下,老人的身上从没有因为卧床而长过一个褥疮。 今时今日 为让老母开心每天带母上街 送走了父亲,李兆贵也已退休,于是,夫妇俩又把主要精力用在了照顾83岁的老母身上,老母亲心肺功能不好,走不远路,爬不了楼,可就爱打个麻将,喝个早茶。于是,李兆贵的双腿和陪着自己上下班的单车,便又有了新的用途,成了老母亲的另一双“拐杖”。 每天早8点,妻子伺候好母亲的洗漱之后,李兆贵便推出单车,扶母亲坐好,送母亲到指定的酒楼喝早茶,而每逢要上楼时,背母亲上楼也成了李兆贵的必修课。母亲当然也心疼儿子,毕竟儿子也是上六十岁的人了,“要上楼的酒楼,我们就不去了!”每到这时,老母亲总会这样说,而儿子也总会这样答:“我这个岁数更要多锻炼,背你上楼就是最好的锻炼方式。”于是,在三元里一带的酒楼,提起李兆贵的名字,也许知道的人并不多,可如果找个背着老母来喝早茶的人,大家一定会知道是谁。 喝完早茶,李兆贵会再将母亲接回家中,睡上一个小时,在这个空档中,夫妇俩又开始为母亲的午餐忙活起来,老人家想喝粥,单独为她煮;想喝汤,单独为她煲;想吃米饭,全家人就只能跟着老人家一起吃“软饭”了。 吃了午饭,中午12点以后,是老母亲最开心的事了,因为她要出去与一群老友打麻将,这时,李兆贵就会又推出自己的单车,送母亲到她指定的“娱乐场所”。托付在李兆贵家的小外甥,此时也会凑凑热闹,爬上单车的前面,在众街坊的问候下,在老母亲笑眯眯的回答中,一车三身影又成了这里独道的风景。 当然,老母亲也有不高兴的时候,为此,让李兆贵狠狠地伤了一回脑筋。那是在去年的一个大冬天,下过雨的天刚刚放晴,可风很大,气温很低,为了防止母亲外出受凉,李兆贵决定当天不带母亲出门。没想到母亲却在没通知任何人的情况下,自己偷偷跑了出去,可由于腿脚不太利索,方向也分不大清楚,在风中站了一个多小时,独自一人又回来,回来后发现大门紧闭,因为全家人都出去找她了,又让她在门外站了好一阵子。 当李兆贵夫妇赶回家后,老人家就大发雷霆:“下雨不能出去,天晴也不能出去,老在家里看着空屋子有什么意思,你们想闷死我不成,既然这样,今后,我不吃饭了,死了也省心了。”于是,老人家将自己反锁进屋子,真得不吃饭了。任凭李兆贵夫妇怎么劝老人家就是不听。 最后,李兆贵只得端起为母亲准备的饭菜,跪在屋前,含着泪说:“妈,儿子知错了,以后,只要你愿意,冷我们就多穿点,到哪我都推你去。只求你现在出来吃点东西,如果你不出来,我就不起来!”听了这番话,老人家才开门出来。从那时起,只要母亲愿意,到哪他都会做好充分准备,安全送到。 老母亲很幸福 众街坊都称赞 李兆贵的老街坊们几乎都能道出他的一些孝顺故事,李大伯对记者说,李兆贵,他是真孝子,不像有的子女,当着外人是一套,回到家里又是一套。有一次,我就替他打抱不平。那天,他推着母亲在街上逛逛,几个老人家都在说他好,可就有一位年轻人说着风凉话,说什么李兆贵有什么了不起?他反正在家也是闲着。可我就反过来问他:“在咱这三元里的城中村里,有多少年轻人在家闲着打麻将,有多少老人没人理,坐在门口只能望着巴掌大的天空,可又有几个人能像李兆贵这样推着老母上街看风景的呢?” 一位在松柏大街路边开着书摊的宋女士说,他们母子几乎天天从我的报摊前过,每次我们都会说上几句话,三年多了,真得很难得,你从他母亲开心的脸上,从她说话中就能体会到她的儿子媳妇有多孝顺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