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蔡礼旭:仁、义、礼、智、信与人际关系 |
||
|
||
我们再去感受一下“父子关系”,要不要“仁”?时时设身处地啊。要不要“义”?就是恩义、情义、道义的心境。侍奉父母要礼让、要忍让、要谦让啊。要有智慧,怎么样去,比方对方有错了,“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这个都是智慧,怎么善巧地去协助。信,五伦关系当中,这个“信”里面就是说的话一定要做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没有守信了,连孩子都不相信父母,更何况其他的关系了。所以一定要“信”,而且这个“信”才能成就彼此更好的关系、更深的信任。而且这个“信”当中还包含着本分,自己心里面的承诺。这没有说出来了,要不要守信?要啊。而且很有意思,不说出来的人比较守信,说得很厉害的,反而不守信。是不?这个叫“大信不约”,真正发自内心的,他觉得讲出来都没味道了,叫“大恩不言谢”。表现在哪?行动上。常常都要去承诺,都要去激动地讲,都还是属于情绪部分,不是真正深深刻刻了解到“我做人本来就应该这样”。信义、信义啊,人体会到应尽的道义的时候,他一定信守他内心曾经承诺过的事情。所以这个“信”是良知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