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嘎玛仁波切:如果你能经常想到这一点,就是一名大乘佛教徒


   日期:2016/12/22 15: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个佛教徒,应该从内心深处希望所有一切众生脱离痛苦,远离伤害,早一点得到快乐,更永久来看,希望他们都能够早日成佛。如果你能经常想到这一点,就不只是一个佛教徒,更是一名大乘佛教徒。“愿一切众生永离苦及苦因”,这个想法本身就具备着出离心的思想;“愿一切众生具足乐及乐因”,早日成佛,这样的发心又具备着菩提心。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大乘佛教徒,调伏自己内心,是最为重要的修行。因此,要重视发心。

  如果你经常能发四无量心,就不会自私,这不是嘴巴上说说,而是真实不虚这样去思维。当你真正希望众生都能脱离痛苦得到快乐,就会尽量地付出你的能力所及,尽心尽力去做。在一切能力所及的付出之中,通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恶口、不挑拨离间、不绮语、不妄语、不贪、不嗔、不痴等等来约束自己,去积德行善,你的解脱之路,就会越来越宽。

  佛陀所讲的经律论三藏,可以通过我们跟随具德上师系统闻思修佛法,慢慢去领悟,但是这个过程中,你的身口意不能不受约束,想去作恶却觉得无所谓。不去伤害其他生命,尽量去积德行善,尤其要多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多观察自己的身体、语言、心灵,才能谈得上是在修行。否则面子上的修行做得再多,好像做了很多功课,但是在改善自己身口意上却不做努力,也没有按佛陀说的去做,这对解脱并无意义。

  佛陀准许我们去做的,播种一切善因,我们就努力去做;佛陀没有开许我们做的,表示那是对我们有伤害的,对其他生命也会造成伤害,我们就尽量放弃。如果你能贯彻这种心态在身口意上,佛陀所讲的《大藏经》中如此浩瀚广大的精神,就慢慢会领悟得差不多了。

  修行好不好要从三方面去看,所谓的“修行”,不外乎三种:第一,是身体的修行;第二,是言语的修行;第三,是心的修行。哪个最重要?心的修行最重要!先把心调整好,有了出离心、有了慈悲心、有了菩提心等等;然后再用言语去念经、持咒,尽可能地讲美语,用我们的语言去积德而不是去造业;然后尽我们身体的能力,去放生也好,帮助别的生命,给予众生无畏的布施也好,财富的布施也好,任何一种布施尽量去做,布施自己的时间去做义工等等也可以,只要我们能做到的,都尽量去做,这就是从“心”开始的修行。一个修行人,必须要重视“心”的修行,不能只是做面子上功夫,偶尔装装样子。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大乘       嘎玛仁波切)(五明学佛网:大乘       嘎玛仁波切)  

 杨笑天教授:菩提达摩二入四行 大乘壁观禅法(下) 

 杨笑天教授:菩提达摩二入四行 大乘壁观禅法(上) 

 华方田教授:大乘禅 

 陈士强教授:印度大乘佛教的契经与律典(下) 

 陈士强教授:印度大乘佛教的契经舆律典(上) 

 温金柯博士:印顺法师对大乘起源的思考 

 温金柯博士:「不厌生死,不欣涅盘」如何成为大乘共义? 

 水野弘元:从部派佛教到大乘佛教 

 水野弘元:大乘初期至中、后期菩萨思想的变迁 

 其他日籍作者:初期大乘佛教之成立过程——原始大乘的存在( 

 高振农教授:《摄大乘论》导读 

 张曼涛教授:大乘涅槃思想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