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以心观心,以身度身 |
||
日期:2017/2/1 6: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
||
“以身观身,以心度心”来自白居易说过的一句话: “夫恕己及物者无他,以心度心,以身观身,推其所为以及天下者也。故己欲安,则念人之重扰也。己欲寿,则念人嘉生也。” “以身观身,以心度心”是为人处世的最高智慧;做到这一步有两个必经的阶段: 第一是要了解自己,《道德经》里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若先将自己明白透了,世上一切物理人情,无不迎刃而解。苏格拉底的名言就是“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是一门大的学问。我们时常不忘揣测别人,但却很少把时间拿出来清楚的认识自己。或者虽然认识到自己,却不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掩耳盗铃。这样都是自欺欺人。认识清楚自己的性格、能力、好恶,是做一切事情的基础。 第二是要推己及人。虽然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但人性却是相通的。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人也都有自己的私心,这些也大都是人人相通的。与其一味揣摩别人,不如好好观察以下自己。人有此心,心同此理。只要看清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基本心理与需求,然后再应用到待人接物中去,就是以身观身、以心度心了。 这也就是儒家一直讲求的“恕道”,孔子的门徒子贡曾经向老师请教:“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答道:“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想问孔子的,就是人人处世的道理不要说得那么多,只要有一个重点或是关键的、普遍适用的原则,让自己终身都可以照此原则去做就行了。于是,孔子便讲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 简言之,所谓“恕道”就是推己及人,替人自己想的同时也替别人想。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对任何人、任何事都要客观、公道,讲求公平、对等。 孟子和齐宣王有一段对话,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齐宣王说,我有一个毛病,就是喜欢财富。孟子说,以前周朝始祖公刘也喜欢财富,因此他也让留在家里的人有谷,行军的人有干粮,这才能够率领军队前进。大王如果喜爱钱财,能想到老百姓也喜爱钱财。齐宣王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色。”,齐宣王说,他自己有一个毛病,那就是爱好女色。孟子回答说,爱好女色并非什么过错,以往周文王的祖父古公甫就很好色,十分宠爱其后妃。但他非常勤政,那个时候,男女都能适时婚配,内无大龄未嫁的怨女,外无大龄未婚的旷夫。你齐宣王在自己好色的同时,只要能够认真考虑并满足老百姓的婚姻需要,又有谁会指责你呢? 所谓食色性也,有自己的私心并不可耻,如果能够从自己的这点私心出发,想到别人也有这样的心理,多为别人考虑一点,就做到了“以身观身,以心度心”。 做到这一步,就同时做到了“自知”与“知人”,自知己心、推及他人,这也是孔子及后世儒家士人心中人生应该持守的最高的境界与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