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明如居士:如何离苦得乐? |
||
|
||
离苦得乐是一切众生的根本追求。对于这个断论,我们甚至不用去做很多的调查和观察,只需要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心就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千真万确的事实!在我们的人生中,几乎每一滴痛苦的眼泪都是因为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痛苦而流下的,几乎每一个快乐的笑容都是因为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安乐而浮现的。古人说“察己则可以知人”,通过观察自己的心我们就会知道,世界上几乎每一个人,其一生中的一思一想、一言一行都是在离苦得乐——这个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根本追求所驱使下而发动的,不是在这个根本追求所驱使下而发动的思想和言行一个也找不到。 既然如此,如何才能离苦得乐呢?当我们对世人离苦得乐的基本原理进行观察和分析时就会知道,世间一切离苦得乐之事的基本原理就是“根据因果规律对苦乐之因进行取舍,从而达到离苦得乐的目标”。世间一切事物无不处在因果之网中,若产生一个事物的因缘齐备,则该事物必然产生,缺因少缘则不可能产生。例如,麦种之因和空气、阳光、水等外缘聚合之后就可以产生麦芽,没有麦种之因或者缺少空气、阳光、水等外缘,麦芽就无法产生,因缘齐备则不希望产生麦芽也不可能。痛苦和安乐也概莫能外,都依赖于因缘而生。当产生安乐或痛苦的因和缘齐备时,就会产生安乐或痛苦。因缘不齐备,即便希求安乐也不可能得到;当因缘齐备时,即便不想产生痛苦,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正因如此,世间一切离苦得乐之事可以归纳为以下这“两部曲”:第一,首先认知什么是安乐因、什么是痛苦因;第二,选择安乐因、舍弃痛苦因。譬如,长时间不吃饭是饥饿这个痛苦的因,当人们认识了“长时间不吃饭”和“饥饿”之间的这个因果关系之后,以后每遇到饥饿的痛苦时就会知道这是由于长时间不吃饭这个因所导致的,于是就会自然想到通过吃饭来去除饥饿的痛苦。如果有一个愚人,不知道饥饿的痛苦是由于长时间不吃饭,那么这个愚人就根本不可能想到通过吃饭来去除自己所遭遇的饥饿这个痛苦。如果有另外一个愚人错误地认为饥饿的痛苦是由于自己过去大便的行为所造成的,那么这个愚人就会通过不去大便来去除饥饿的痛苦,由于这个愚人认错了饥饿这个痛苦的因,所以无论坚持多长时间不去大便,都不能去除饥饿的痛苦。 事实上,在世人的心目中,对世间的每件事情几乎都贴有三个标签——“安乐因”、“痛苦因”、“无义(不苦不乐)因”,世人对世间一切事物的取舍都是基于自己所贴的这个标签而进行的。如果对一件事情还没有贴上这三个标签,那么当面临这件事情时,就会不知所措。所以,先贴标签,然后根据所贴标签进行取舍,是世人离苦得乐必经的两个步骤。 世间的一切痛苦是怎么造成的?是因为自己在行为上选择了痛苦因的缘故!而选择了痛苦因的原因除了对正确的取舍力不从心之外,基本上都是因为贴错了标签的缘故。如《二规教言论》中说:“世间众生之遭殃,皆从未知未察来。”《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说:“所有这些恩重如山的众生,虽然欲求安乐,却不知奉行安乐之因——十种善法;虽然不想受苦,却不知舍弃痛苦之因——十不善法,所想与所作背道而驰,糊里糊涂地步入了歧途,就像盲人遗留在荒野中一样,这些众生实在可怜!” 所以,无有错谬地了知什么是安乐因、什么是痛苦因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如果一件事情明明是安乐因,我们却错误地将其认作是痛苦因,则我们就会舍弃这个安乐因,因而永远得不到这个安乐因所带来的安乐;如果一件事情明明是痛苦因,我们却错误地将其认作是安乐因,则我们就会不知疲倦地去承办这个实际上是痛苦因的安乐因,结果自然就会不期而遇这个痛苦因所导致的痛苦。如果我们遭遇了一个痛苦,但是却不知道导致这个痛苦的真因是什么,我们就永远找不到去除这个痛苦的正确方法,此时无论如何劳作对去除这个痛苦皆徒劳无益;如果我们偶然享受了一个安乐,但是却不知道这个安乐的真因是什么,那么这个安乐就会转瞬即逝,以后即便是百般辛勤也无法重新得到。 “善”和“恶”这两个字曾经被无数的人无数次地使用过,可是对这两个字的真正内涵以及古人创造这两个字的真正动机内心清清楚楚的人却是少而又少。其实,善就是安乐因,安乐因就是善,善和安乐因完全是等价的说法,如果一种身口意没有导致自他安乐的功能,则根本不能称为善;恶就是痛苦因,痛苦因就是恶,恶和痛苦因完全也是等价的说法,如果一种身口意没有导致自他痛苦的后果,则根本不能称为“恶”。如果我们说某件事情“善”,则这件事情一定给自他带来了安乐;如果我们说某件事情“恶”,则这件事情一定给自他带来了痛苦。所以,知道了善和恶的定义之后,凡是具有正常逻辑思维的人都会承认“善有善(安乐)报,恶有恶(痛苦)报”的道理,因为仅从善和恶的定义就可以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道理必定成立。 所以,有关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道理的争论和怀疑都是毫无意义的,都是对善和恶的定义尚处于愚昧无知状态的结果,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争论应当是对一件事情是善是恶的观察、讨论和辨析。 不要傲慢地以为自己已经彻底地无有错谬地对世间一切事物了知了其善恶并能如理地加以取舍,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我们就不应当有任何痛苦,因为过去和现在的我们有很多痛苦,所以这说明我们对很多事物的善恶一定尚处于愚昧的状态。须知,凡夫的目光非常短浅。说目光“短”,是因为凡夫只能看到一件事情眼前的一点利益和安乐(或者损失和痛苦),对隐藏在这件事后面的巨大痛苦(或者安乐)不知不察。例如,不少人只看到杀生吃肉所带来的短暂的味觉享受,却看不到今世多病、来世用自己的生命去偿还血债的隐患;不少人只能看到盗取别人财物所带来的暂时富裕,却看不到今世锒铛入狱、来世贫穷且当牛做马偿还债务的隐患;不少人只能看到邪YIN所带来的片刻欢娱,却看不到今世的家破人亡和来世做畜生的恶报;不少人只能看到说谎带来的暂时小利,却看不到今世身败名裂失去信用、来世遭人诽谤的恶果;不少人只能看到恶口伤人所带来的暂时的“称心快意”,却看不到别人心中的痛苦将转化成未来的冤冤相报。说目光“浅”,是因为凡夫常常本末倒置,倒缘为因或者倒因为缘。例如,痛苦和安乐的决定性因素明明是自心看待外境的态度,而非外境本身,外境只是苦乐的助缘而已,但是凡夫却错误地将外境认作是苦乐的根本原因,而对苦乐的真因——自心对待外境的态度从来不闻不问,并总是默认为绝对正确。所以,每一个希望离苦得乐的人都必须依靠遍智佛陀对善恶因果的圣言量,首先正确观察和辨析世间每一件事情的善恶,弄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安乐因、什么是真正的痛苦因,然后对安乐因和痛苦因进行正确取舍。唯其如此,离苦得乐才能成功! 摘自《放生心语》(明如居士 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