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个孩子所具备的能力,对他一生重要不重要?重要!而这些能力的内在动力,从哪里出来,从哪里?从他的孝心,从他的德行出来。
诸位家长,一个孩子有孝心之后,你要不要每天都拿着鞭子,在旁边说「给我念书」,要不要?一个孩子真有孝心,他知道「亲所好,力为具」,父母对他的期许他会尽力的去完成。「身有伤,怡亲忧」,所以这样的孩子不会糟蹋身体,他知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身体是父母给我的,不敢毁伤。不能乱伤害身体,孝之始也,这才是孝顺应该做的事情。所以当孩子懂得珍惜身体,懂得全心全意让父母欢喜,也懂得「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兄弟姐妹会不会打架?每天打架谁最伤心啊,父母最伤心。所以当他有这份孝心,他会延伸到所有的处事待人接物态度上,所以这个叫抓到根本,孩子所有的行为就规范起来了。
所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当我们掌握了孩子的根本,做人的根本,明白做人的道路,才能引导他走上正道。所以,当我们在计较九十八分和一百分当中,我们要静下心来思考,这一个执着带给了孩子 什么,不该有执着要懂得放下。
有一个故事很有意思:宋朝有一个菩萨,叫布袋和尚,布袋和尚的肚子很大,然后脸呢?笑口常开。假如你的孩子像弥勒菩萨这样,好不好?诸位朋友,不是说身材啊,我是说他能笑口常开,他能大肚能容,能有宽容的心,这样好不好?很多人就问他,「布袋和尚,怎么样学圣贤,怎么样学圣贤的学问?」布袋和尚马上把他的布袋,往地上放下去。旁边的人若有所悟,学圣贤要先放下,放下什么?放下错误的认识、放下不必要的执着。结果旁边这些人很会问,他说布袋和尚,放下以后要怎么办?布袋和尚把布袋拿了起来,拍拍屁股,走了。一句话也没说。拿起来,拿什么起来?拿起人生正确的思想观念,拿起正确教育孩子的观念,那你的人生,就可以越走越踏实。所以我们要放下该放下的,提起该提起的。
(二)西方学者赞叹孔孟学说
现在我们要来思考,如何才能教孩子一辈子有正确的态度和行为。请问要怎么教? 不然今天大家知道,正确的态度观点重要,一直在心中荡漾,出门之后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诸位家长,你们要不要今天听完课之后,马上跑到书市去,不论古今中外买它三几十本回家?这样好不好?如何教育孩子?学之道,贵以 专。学东西学杂了,「杂思而不训」。学得太多你会头昏脑胀,今天翻这一本前苏联写的,明天翻一本意大利写的,后天再翻一本英国写的,你的孩子变成什么?变成实验品,很可能变成小白老鼠。今天喂它吃这点,明天喂它吃别的,都吃不一样的。这样好不好?这样不理智啊。
诸位朋友,现在流行看心理学,有没有用?很多人买心理学的书买了一大堆,我请教一个问题,一个心理学家,四十岁出了一本书,六十岁又出了一本书,请问你要看哪一本,四十岁的还是六十岁的?(听众:「六十岁的。」)好,掌声鼓励一下,掌声鼓励是代表他有勇气说出来,这位朋友,假如他八十岁又写了一本,你要看哪一本?(「看八十岁时写的。」)好,不要鼓掌了,你把你的人生,赌在一个人的想法;你把孩子的一生,赌一个人的想法,你把你世世代代,子孙的思想观念赌在哪里?赌在一个人说什么上。这个赌注下的好不好?不好。所以我们要冷静,请问这个心理学家,他所讲出来的话,有没有印证是对的,有没有?没有。很多人会觉得,年龄越增长他积累的智慧肯定越多,这个推论对不对?不对。一个人是二十岁的时候单纯,还是四十岁的时候单纯?(听众:「二十岁。」)对啊。因为四十岁的时候,他已经泡到大染缸泡了多久?泡了二十年。所以诸位家长,要冷静思考。我们有很多思想观念,都是自己想出来的,而不是依据真理,依据正道在思考。西方的心理学,已经研究了几百年,请问西方现在的教育状况怎么样?犯罪率讲出来,会把我们吓死。教出来的人 的品质都是这个样子,我们还要一味的去吸收西方的东西,都觉得西方的月亮比较圆。不能盲从啊!我们要去学习他的文化,然而西方人现在要跑来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你不觉得很好笑吗?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聚集在法国巴黎,他们发表了一个联合宣言,宣言里面提到了一段很重要的话:二十一世纪的人类要生存,必须回到2500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二十一世纪的人类要生存,「生存」这两个字很重,必须回归到两千多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诸位朋友,75位诺贝尔奖得主,他们都是什么来历啊?都是全世界各个领域的顶尖人物!诸位家长,你们是不是中国人?「是。」好,不要以为大声就有用。你是中国人,你从中国走出去,刚好旁边还有一个外国人,还有一个陌生人,拍拍你的肩膀说,你啊,知不知道你的父亲很伟大,你的母亲很伟大。这么一讲你还在哪里愣了半天,「哦,真的吗?我还不知道。」假如我们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很伟大,还要别人来跟我们讲,那是很丢脸的事啊。所以后来已经知道,德行重要,而整个德行的重要,中国人已经延续了将近五千年的智慧。现在到哪里找?要往东方中国找。诸位朋友,中 国文化现在在哪里啊?在哪?你们怎么都不讲话了?你们都被我这句话吓坏了是吧。在哪?很多人都说在中国。有没有在中国?你现在在路上,看到很多人打招呼会说声「你好」;从远地回来看到自己的母亲,马上去顶个礼,接下来说:「母亲啊,这段时间我不在,让你多操心了。」你在哪里看到这一幕,在哪?在中国吗?不是,是在韩国、在日本。
我每一次看《商道》,那个林尚沃跪下去的时候,我的眼泪马上就掉下来了。一个人挚诚的孝心跟德行,绝对会感动所有人,而中 国文化重实质,不能重一个形式啊!我们身体流着中国人的血啊,脑子里是谁的思想?我们现在脑子里的思想,是仁慈待人还是急功近利,是大公无私还是自私自利?假如我们是自私自利,我们就不是老祖宗的好子孙。诸位朋友,什么是中国人的胸怀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老夫子在《大同篇》里面讲到,要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中国人的胸怀,是希望社会好,希望天下安乐,这是中国人的胸怀。我们现在有责任承先启后,承传老祖宗的智慧,开启后代子孙光明的人生。
在上世纪70年代,英国有一个大哲学家叫汤恩比教授,他说: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两种学说,一种是孔孟学说,一种是大乘佛法。诸位朋友,孔孟学说的核心是什么?仁爱啊!现在人与人的关系,团体与团体的关系,社会与社会的关系,国家与国家的关系出现什么问题啊?冲突啊!真正能解决的方法在哪儿?就在这个仁厚的态度。所以汤恩比教授才会斩钉截铁,在他几十年的哲学生涯当中,讲出这一句恳切的话来。仁啊,中 国文化,文字也是中国文化,仁是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这个字是会意字,哪两个人?自己跟他人。想到自己和想到别人,当每一个人的态度提高起想到自己就想到别人,请问人跟人能冲突吗?国与国能冲突吗?真正的问题,不在冲突,而在思想观念,这是根本问题。中国圣贤的教诲,延续了四千多年都被印证,是真实不虚的教诲这不是我们自吹自擂,所有外国顶尖和有智慧的人,也都是这么讲的。
诸位家长,要珍惜老祖宗的智慧,绝不能再浪费,我个人体会很深,因为我从事教学,我教了孩子一两个月《弟子规》,感受到这些教诲对孩子一辈子都受益,所以我马上开着车去找我的结拜大哥,我一边吃饭一边把《弟子规》打开,一句一句地念给他听,讲这一句话对孩子多重要。(他有一个女儿读小学二年级,一个读小学四年级。)讲到一半,我突然悲从中来,就哭起来了,他被我吓了一跳。结果等情绪平和下来,我大哥跟我讲了一句话,他说我听大学教授讲课,也没人 讲成这样子。后来我就跟他说明了一下,我说我刚刚讲到一半,突然感触到我的人生,假如在小时候,老师肯教导我这些教育,我的人生肯定少走很多冤枉路,走了冤枉路还不打紧,因为不懂做人做事,走这个冤枉路的过程,又不知道做了多少错事,伤害了多少人。伤害别人,不是对不起就没事了,裂痕可能只能合起来,但是还留下一个痕迹在那儿。《弟子规》说:「父母教,须敬听。」当父母在教诲我们的时候,我们要恭谦地去领受,而我们这一代没有圣贤教诲,常常就给父母顶回去了。这一顶回去,哪知道父母的心有多伤心,这些事做下去之后自己很后悔。
我姐姐出嫁的时候,我的姐夫要来迎娶,因为我是独子,所以我去帮我姐夫开车门,拿了一个红包,看看还不少。我把他带上来,上来之后有一些礼仪。礼仪当中最后一个就是要拜别父母,最后姐夫领着我姐姐,跟我父母行三跪九叩首。当我的姐姐第一拜拜下去之后,我父亲的眼泪马上就含在眼里。我马上就感受到,我父亲的一种心境,我的眼泪跟我父亲是瞬间同时流出来,我在当下体会我父亲的心情,好不容易啊!一个女儿拉扯那么大,多少的付出多少的担忧,多少的关爱,今天好不容易帮她找到一个好归宿,一个为人父母为子女操了多少心啊!我们有没有去体会过?当我这个感受很深刻的时候,我在我的内心告诉自己,从今以后绝对不能再对父母讲一句很重的话。而《弟子规》从小就教导孩子:「父母呼、应勿缓,父母教、须敬听,」对父母讲话的言语态度,从小就要扎根,要有恭敬存心。我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因为好多事是不能从头再来的。
所以带着这个遗憾,我们不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再有这种遗憾;我们也不希望,自己的学生的人生再有同样的遗憾。曾经有一个四年级的小朋友问我,他说:「蔡老师,你为什么这么努力去弘扬中 国文化?」我给这个孩子的回答是:人生要有良心,自己该做的事要勇于去造福更多的人,不能再让自己人生的遗憾在别人的身上出现。所以我们既然知道孩子一生做人做事的态度重要,也知道中 国文化真正能够教育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那接下来我们就要好好深入中国圣贤的教诲。
(三)导正孩子骄傲、不负责任等坏习惯
《礼记》是中国十三经当中一本重要的经典。经典开头里面有一篇文章叫《学记》。《礼记·学记》,(诸位朋友有听过《礼记·学记》的举手,不多,好,放下。)这一篇是中国最精辟的教育哲学,但是几乎所有师范院校的 导师,没有听过或真正读过这篇文章。而当你真正读了这篇文章后,你一定会拍案叫绝,原来西方讲的那些心理学理论,我们的老祖先在几千年前早就说过了。所以不要再媚于西方,要重新审视中华几千年的智慧文化。
《礼记·学记》篇,开宗明义讲了一句话:「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一个国家,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诸位朋友,什么叫教育?有没有家长说说看?我常常问家长:什么叫教育?他们常想半天答不上来。我就跟他讲,我说你今天走到乡间小道,看到一个农夫在 那里种稻子,很辛勤的在那里种稻子,你走过去告诉他,请问怎么种稻子?他要不要回答你,「你给我半个小时,我想一下再告诉你」。会不会?为什么不会?因为什么,因为那是他每天都在做的事,他熟得不得了,该什么时候播种,该什么时候收割,他一清二楚。因为他每天都在做。好,诸位家长,你有没有哪一天跟你太太请假,跟你儿子请假说:「儿子啊,今天我不做你父亲了,给我休息一天。」有没有,有没有这样的家长?哦,没有。你一天都没有休息,你做了多久啊!你少说也做了好几年。我们做了好几年,每天在干的事就是教育孩子,结果别人问我们怎么教育?什么是教育我们答不上来。诸位家长,你这五六年来播的是什么种啊?播了五六年没有一天不播种啊。你现在已经在收割了,你收到了是什么米啊?收到了是什么麦啊?所以为人父母不能不学啊,孩子不是一生出来我们就会教他。《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当父母要常记「教不严,师之惰」,要学为父母、学为人师,人生要活到老,学到老。而当你是为人父母的时候,你最重要的人生使命就是要把孩子教好。中国老祖宗对教育的诠释非常清楚,而且都是一句话就给讲透了。外国人写一本书里面的道理,中国人一句话就把它概括了,我不骗你。
教,教育的教是什么意思?在《说文解字》当中,「教」叫「上所施下所效」,所谓上行下效,一句话就把教育的核心讲出来了,叫做以身作则啊。「育」,不是给他一大堆知识跟技能,育是以做人为根本,让他心善、语善、行善。所以教育两个字,我们把它并起来看,就是父母老师要演出善人的榜样,要教出圣贤的道理,那你就是在教育一个好的学生、好的孩子,教导孩子善。所以我们要打从心里相信一个事实叫「人之初、性本善」,你不相信孩子有本善的心,你就不能全心全意去栽培他。你可能栽培,拉他一 两把,一碰到困难,你会说:「啊,真不受教。」就把他放回去了。你这个信心要建立,而且说实在话,你对孩子的信心还是其次的,你对谁的信心最重要?对谁啊?对自己啊!你骨子里都不相信自己是「人之初、性本善」,你能教出你的孩子人之初性本善吗?所以《弟子规》告诉我们「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孟子也期许我们「舜何人也」,大舜是何人,「予何人也」,我们是何人,「有为者亦若是」,只要你有决心去当一个善人,你的德行也像大舜一样,这个信心要从自己发出来,进而对孩子也要有这个信心。所以教育里面有两大主轴:
第一个「长善」,性本善,那善要靠教育把它引导出来,把它发挥出来,这是第一个重点。
第二个重点「救失」,救他的习性,救他的坏习惯。因为坏习惯就好像乌云一样,飘过来之后会把什么挡住?会把太阳遮住了。太阳是一个人智慧的光芒,是他善良的本性。可是现在孩子们的善良本性,有没有透出来,有没有?没透出来。被什么遮住了?坏习惯、坏习性。所以要长善救失。诸位家长,现在的孩子有哪一些问题必须马上导正?诸位家长想一想,有没有家长说说看,孩子现在最需要对症下药的地方在哪?(听众:「自私、傲气」。)还有没有?(听众:「骂人、不好学」。)刚刚稍微有提到,(听众:「不负责任」。)这些家长提的都是核心问题。哦,「没有爱心」,自私的人不可能有爱心;「任性」,好。诸位家长,孩子任性、自私是结果,请问原因在哪里?孩子不负责任是结果,请问原因在哪里?再来,孩子会骂人是结果,原因在哪里?孩子不好学是结果,原因在哪里?你能把原因找到,才能对症下药。
医生是治人的生命,老师和父母是治孩子的慧命,所以我们也是医生,我们是孩子心灵的医生。孩子自私,孩子任性,诸位家长,让我们回到孩子很小的时候,那一天呢?我们陪着孩子,陪着爷爷奶奶一起吃饭的时候。诸位家长,当第一口菜挟起来,先给谁吃?你们回去了没有,有没有回到小孩的时候?要不要我送你们一台机 器回去看一看,「时光回溯机」。诸位家长,先挟给谁?「哎呀,小明啊,多吃一点,多吃一点,这是妈妈特别煮给你吃的」,他的奶奶跟爷爷不甘示弱,「哎呀,乖孙子这一道也不错,来来来多吃点儿」。谁的碗是满满的?小孩的碗是满满的。诸位家长,谁最大?孩子最大!所有人都要服务于谁?都要替孩子服务。结果什么产生了?小皇帝、小公主,怎么样?诞生了。俗话讲「伴君如伴虎」,伴一个国君就像伴一只老虎一样,随时都很紧张,不知道什么时候他要发脾气。现在孩子的脾气怎么样?很大,很任性。你满足他九次,第十次不满足他,他会马上坐在地上,还会学成龙翻跟斗,有没有?「你不给我买,我就在这里闹」,这个时候你会怎么样?大多坚持不了原则,「哎呀,真难堪,好,给你买。」有一就有二,无三不成林。孩子是攻城掠地,你是节节败退,所以孩子自私任性在于我们那一口菜挟错了。《大学》里面讲「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你先后顺序搞错了,孩子为人子之道,他学了没有?他没学啊。为人子之道没学好,做人的道理他也不会懂。因为一个人做人处事的习惯在哪里扎根?在哪里?在家庭当中!一个人连对父母都不尊敬,他对别人尊敬,你相不相信?你不要相信。因为他是看中你的什么,看中你荷包里面的什么?钞票。他不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感情。
再来,孩子很傲慢,我有一个小侄女,三岁多。有一天,阿姨带她到我们家来,我的父母都在,就跟她的孙女讲:「来,我们来念英文。」「念英文,苹果怎么讲?」小女孩没有思索:「apple」;「雨伞怎么讲?」「umbrella」。高不高兴啊?假如是你孙女,高不高兴?高兴啊。不要高兴太早,念了好几个,应对自如,小女孩突然回了句话:「奶奶,[书本]怎么讲?」她奶奶 愣了一下,「我怎么会知道?」接着小女孩说:「奶奶,你怎么这么白痴啊。」中国的《礼记》这本书一打开来,第一页就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叫「傲不可长」。一个孩子从小长了傲慢,他一生道德学问有没有可能成就?不可能。一个孩子从小傲慢,你能拉回来吗?太难了。所以我常常走到街上,都去看看,十多岁二十多岁年轻人的眼神如何。我发现他们走路头都怎么样?有一点往上看,暴露出什么?傲慢。他们的眉毛都翘得特别高,你看他们的面相就知道他们的脾气不太好。相由心生,又看到他们头上,左边红一块,右边紫一块,我担心啊。因为国家二十年以后是给他们掌管;他们不高兴,老年福利就给砍了;他们不高兴,这个炸弹就给按下去了,那就完了。诸位家长、诸位老师,为了我们的晚年,我们要未雨绸缪啊,要好好教我们下一代,这跟我们是息息相关啊!傲不可长。
再来,没有责任心。有没有家长,您的小孩今年是小学一年级的?这位家长,我请教你一个问题,「您是儿子还是女儿?」「女儿」好,人生如戏,演什么要像什么。假设现在我是你女儿,现在我打电话给你:「喂,妈妈。」真是会配合,掌声鼓励。「妈妈,我的语文作业簿没有拿,我昨天写得很用心,写得很晚,你赶快帮我拿过来,下一节课老师要检查。」(妈妈说:「马上就来」。)「哎呀,你真是全天下最好的妈妈,亲一个。」有一就有二,无三不成林。我们帮她拿一次,帮完之后,她心里会产生什么想法?对,她想只要我有状况,我有一支「军队」可以支持我,哪一军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小 姐姐。很多人会帮我出力,所以当她从小觉得很多人能帮她,她的警觉性怎么样?就不高了。所以她承担自己所做事情的后果,态度就不会形成。
卢叔叔教育他的女儿,也是从上学开始。有一次他女儿打电话回来:「爸爸,没有带作业簿,你赶快帮我拿过来。」他爸爸这样说,没有带,是你自己犯的错误,自己做错的事情要自己承担后果,说完就把电话挂了。这个电话一挂下去,对女儿内心冲击大不大,印象深不深?深啊!这个叫做威严。下课回来之后她的父亲一看到,她的表情怎么样?很落寞。肯定被老师批评了,被处罚了。做父亲的赶快走过来,这个时候要再骂她一顿,那就太过份了。教孩子要恩威并济,宽猛相济。你对她太凶了,她跟你就很有距离,不亲了;你样样都顺她,对她太疼爱了,她总有一天会爬到你的头上去,所以要恩威并施。早上给她挂了电话,很有威严,下午回来要扮演父亲疼爱她的角色。他就走过来:「女儿啊,有没有被老师骂?」女儿点点头,父亲接着说:「父亲教你一个方法,你从此以后,就不会因为没有带作业,被老师处罚。」女儿这样一听眼睛亮起来,「什么方法?」「爸爸给你讲,你每天睡觉以前,打开联络簿,看看哪一些作业要带,哪一些东西要带,你放进书包的就马上打勾,没有打勾的,要赶快去处理好放进书包,保证你那一觉可以睡得很甜。而你养成这个好习惯之后就不会被老师批评了。」女儿听了这段话内心怎么样?很欢喜。孩子犯错的时候,往往都是你教导她的 很好时机。但是父母假如没有这种关照能力,很可能孩子一犯错,我们为人父母第一个反应是什么,脾气就压不住了,「跟你说多少次了还再错!」父母对子女的管教,假如常常都是骂来骂去,骂到最后会产生一个现象,从右耳朵进去,从左耳朵出来。
所以一个真正善用威严的父母,绝对不轻易大发脾气,所谓:
「善用威者不起怒,善用恩者不忘施」
你真正会施恩德给孩子,绝对不会三天两头给他买东西,买到最后,他不是要尽本分去用功,去好好做事,他是为了什么而去用功啊?为了他的麦当劳,为了他的摇控汽车,高中时候为了他的数码相机,大学的时候为了他的出国旅游,大学毕业之后为了他的房子,为了他的妻子。所以,不要乱施恩惠给孩子,你给孩子的最大恩惠在那?在给予他正确的人生思想、价值观。所以这个卢叔叔跟他的女儿,跟他的孩子讲:你要读多高,父亲都会完全支持你,也会指导你,但是我的钱,一分钱都不会留给你,因为父亲所赚的钱是社会给予的,取之社会,要用之社会。所以我们林百欣先生做了一个好榜样。取之社会,用之社会。在家庭当好榜样,在我们整个汕头市当好榜样。我相信他的祖宗有知,也会很欢喜。有这样的后代子孙所以为祖宗争光,为父母争光。所以我们刚刚讲的一个重点,随时随地要往原因去找寻,你才能真正把孩子的行为导正。
很多家长会说,我的孩子都十多岁了,还来得及吗?「人之初,性本善」要相信呐。我们这次在杭州办了一场课程,有一个朋友,差不多四十岁左右,他当了十二年的武警,身材很魁梧很壮。他说:「你上课的时候不要叫我,因为我没有文化,我连字都写不好。」我就跟他说:「你不跟我讲,我还不叫你,你跟我讲我就叫你。」把他吓得半死。我们上五天课,上到第三天他送我们去吃饭,一路上他就说:「太好了,太好了,真的太好了。」我们一群老师在 那里莫名奇妙,不知道他的「太好了」是什么,但是可以直接感受他的内心怎么样,很喜悦啊。到了饭桌的时候他就说:「我这一生啊,终于知道我错在哪里。」他觉得他知道错在哪儿,他的心开始舒畅起来。以前为了自己的过错不肯承认,要留这个面子,也不知道错了之后,下一步要往哪里走。所以他说:「我终于知道,我老婆为什么跟我离婚了,我终于知道,儿子为什么不能跟我沟通了,同事为什么这么怕我,我终于知道了。」人非圣贤,谁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一个人改过的态度,一个人真诚的心境,绝对可以感动任何一个人。四十岁同样会感动,同样真诚心会发出来。第四天早上,他陪我们去吃饭,到餐厅刚好菜还没上,他就说:「蔡老师,您先坐一下,我跟你聊一下。」我心里想两个男人可以聊什么,就觉得怪怪的,如坐针毡的坐了下去。见我一坐下去,他非常激动,他说:「我只拜两种人,只拜父母,只拜老师。」我马上就从座位里面跳起来赶快跑,他马上把我的两只手摁住,他说蔡老师,你一定让我拜三拜。诸位家长,他的真诚我们感受得到,他说的快乐,是圣贤老祖宗的教诲,居然到四十岁才听到。诸位家长,不管孩子今天多大,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要有绝对的信心。
(四)要戒除骄、奢、YIN、逸
古代人也提醒我们孩子有四点过失要谨慎,叫做「骄、奢、YIN、逸」。骄是骄傲,刚才已经提过了,为什么孩子会傲慢。其实根本原因在我们教育他的顺序错误,所谓德才兼备,德在前面,还是才在前面?德行。只要不长德行,而先长知识技能,孩子会觉得别人不如他。所以教的顺序错了,孩子的品德就扎不下去,所谓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德行在先,才能在后。
我们有一个书法家,他是今年大赛广东省唯一得奖者。他才三十三岁,他的老师对他非常关爱,他讲了一句感受很深的话。他说他从小就喜欢学书法,拜过多少老师,他花过不少金钱,都没学到真本事。结果当他遇到自己的恩师的时候,他说他的老师没跟他拿一分钱,而且还让他住在他的家,因为他当时很穷没有钱。诸位家长,能学到真本事的不一定要用钱。假如你的孩子有一个至诚的心,想要把人做好,很多有智慧的人一定会很愿意教导他。假如你的孩子是为了承传中国的书法文化,承传中国的古筝的文化,相信他一定会遇到一个非常有使命感,而且会全心全意、不求回 馈教他的老师会在他的生命中出现。而他的老师告诉他,「我假如把这个笔法,从书圣王羲之传下来的笔法,都教给你,事实上你是很危险的,因为这个笔法一定会让你很有名声,假如你没有德行的话,我教导你的东西可能会害你一辈子的。」所以,傲不可长,要先教德行。
再来讲「奢侈」。中国话讲「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孩子只要奢侈起来,你再拉回来就不容易。有一个孩子,刚好也是李老师的学生,他的父亲没有空接他,就跟李老师交待说:「你就带着这个孩子先去吃饭吧,我稍后再去接。」李老师带着这个孩子去吃饭,一进饭店坐下,这孩子马上拍了桌子,然后比了一个手势,示意服务员走过来,「先给我们两瓶饮料」,然后就开始这一道、那一道地自己点起菜来。点完之后呢?李老师很好奇,就把那个菜单拿过来一看,点的都是最贵的。诸位家长,跟谁学的,这个动作跟谁学的?孩子有这个动作除了奢侈之外,他对人会怎么办?会不会恭敬啊?在他的头脑里面谁最大?钱最大。他的奢靡之气从小已经灌入他的骨髓之中了,危险!所以,我们当父母的要明智,要表现出节俭的模范给下一代看。我们家最节俭的就是我奶奶。小时候呢,看我的奶奶只要离开一个地方,所有的电灯都会被她关掉。我觉得奶奶节省成这个样子,后来自己工作,第一份薪水发下来就舍不得花?真不舍得,觉得工作了一个月才这么一点点,很珍惜。后来,我们家公认,我得到我奶奶的真传。
有一次我在演讲,刚好这个地方放了一个迈克风,其实那个迈克风是要让我收音的,但是我每一次站起来看到那个灯亮,我就把它按下去。「哦,对不起。」我再把它按回来,连续按了三次。为什么?习惯成自然了。奢靡之气不可长。
骄奢之外,再来讲「YIN」。这个YIN除了好色之外,还有过分沉迷的意思。这个好色,我有一次跟中学生讲,我说好色为什么不好,中学生说老师,因为色字头上一把刀,很危险。所以确确实实很多人一生都败在这里,败在这里不止把自己败了,连家都败掉了。而这个YIN再延伸开来,就是玩物丧志,对女人,对异性,对很多玩乐的东西很痴迷,很难自拔,有这种习气就麻烦了,所谓好色好赌。现在还有好网络,好电脑、电视,这都会让整个孩子沉迷下去。所以家长要防止他的污染,这个很重要。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儿子很用功,打网络都打到十二点多,有的还打到一点,你在 那里很高兴,他在那里也很高兴。他看的什么,你知道吗?他打的什么,你知道吗?有一个山东的大学生,因为喜欢玩电脑,玩游戏,(现在的游戏都是什么?打打杀杀),因为接触的时间太长,脑子里面都充满打打杀杀的景象。有一天,他受不了了,他去找他的老师,大学老师。他说:「老师,我现在脑子里面都是想着人家要杀我,我要杀人家。」他老师听完之后觉得不对劲,马上打电话叫他父母赶快把他接回来。还没有接回去,这个学生就在街道疯狂杀人,砍了七八个人,两个人死了,一去不复返。所以孩子染上这种习气,染上这种坏习惯很可能就毁掉他的一生。诸位父母,该坚持的原则你要抓得住,所谓能舍非无情,有时候你爱孩子是打他一顿,训斥他一顿,因为这个训斥和打是从你的内在的爱心、关怀发出来的,孩子能不能体会得到?孩子可以体会得到,所以这一些习气:骄、奢、YIN要戒除。
再来讲「逸」,逸就是放逸啊。孩子从小就游手好闲,现在孩子最流行的一句话叫「好无聊」。诸位家长,我们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候有没有讲这句话?除了读书,还要帮父母做些事啊,忙得不亦乐乎,哪有什么好无聊。为什么现在他很无聊,家里所有的事跟他无关,他只有一件事就是「考试」。考了试之后,他还可以得到奖品,可以去打电动玩具,打三个小时,他尽干这些事。但是他的内心怎么样?很贫乏。必须通过游戏,通过这些玩乐来麻醉自己,好像在玩的时候内心不空虚,等到他游戏完之后,又觉得怎么样?又觉得内心更空虚,很无聊。孩子的精神生活匮乏,是因为他没有孝顺,他没有对人付出,他没有劳动。
古代人说:「习劳知感恩。」一个人真正去劳动,他对人的体贴,对人的感谢才出得来。曾国藩先生当了四个省的总督,权贵一时,清朝从来没有汉人拥有这么大的权势。他规定他的子孙,所有自己份内的事,房间也好,衣物也好,要自己整理。诸位家长,你肯这么做吗?对的事要刻不容缓,赶快执行。真正付出的人,他才知道妈妈辛劳、爸爸辛苦。有一个孩子,老师教导她,生日是母亲受难日,所以要为母亲多做点事,结果那天她就想帮妈妈煮一道菜。她想炒黄瓜,一个四年级小女孩,因为这个炉灶太高,她就拿一个椅子垫上去,上去以后,拿起铲,把油倒下去,哇,油溅起来,她马上去找了一个大的手套,套起来,然后把黄瓜倒进去,黄瓜一倒进去,油溅得更高了,她情急之下,又跑去把她爸爸的安全帽套在头上,开始完成一个世纪的大菜「炒黄瓜」,炒得汗流浃背,好了马上把它端出来。诸位家长,这一盘菜炒完之后,往后她妈妈炒的菜,她会不会嫌东嫌西,会不会?不会的。她会更体恤父母的辛劳,一个孩子能够体恤父母的辛劳,她绝对会帮忙。所以要让孩子劳动做家务,他才知勤奋。因为他常常动手,习惯了就很勤劳,勤劳的人事情做多了他的肩膀就硬,就能承担责任。一个人做事的经验很少,人家拜托做事的时候,你的心怎么样?慌慌的,「我不知道我会不会?」
这个卢叔叔,他二十九岁就当总经理。这个总经理头衔,不是自己把名字印上去的,听说现在经理很多,街上招牌不小心掉下来,都会碰到一个总经理,他这个总经理是两排股东坐在 那里,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问他,他一个一个作答,问完之后所有的股东,评估他的能力都说「好」、「可以」,然后才聘他当总经理的。这个行业就好像古代,空降的元帅,要有智慧、要有担当才行。卢叔叔说他每一次面对很大的工作压力,他都会想起小时候的一幕,哪一幕呢?他说小时候,隔壁家的阿姨水缸里的水用完了,他妈妈看到了,就会告诉他赶快挑水,把它挑满。现在假如你跟你的儿子说:「去挑水挑满」。你儿子会怎么样?看看你连话也没说,就跑掉了。你舍不舍得啊?这个卢叔叔心里想再两个小时就吃饭了,我这么来回两趟最少也要三四个小时,但是因为对父母有恭敬,「父母命,行勿懒」,他就去挑水了。而且不是一趟、两趟,要到河边挑水,挑完回来,八点多了,菜都凉了,他才开始吃饭。现在没几个父母能做得到了。卢叔叔说他每一次遇到挫折和遇到大的压力的时候,他就想起他挑水的那个情景。诸位家长,一个人的意志力在哪里磨练?就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他的意志力开始坚强。所以现在孩子忍受挫折的能力怎么样?很低啊。动不动不高兴,所以不能教坏孩子放逸,要让他懂得感恩又勤劳。
再来,一个勤奋的孩子,我敢跟你保证,他走到什么团体去,会不会受人家欢迎?会啊。他今天去念大学了,一进门,别的同学在 那里打扫,不用叫,「来,我帮你一起做。」第一次见面,印象怎么样?好得不得了。假如孩子在家里又那么懒惰,别的同学在 那里整理东西,他还在那里看着他的电视,别的同学对他的感受是什么,「只想到自己」。因为生活习惯不好,人家公共的东西他拿了之后又不给人家放好,到最后人际关系就会变差了。诸位家长,让孩子勤奋,让孩子从小劳动,对他一辈子至关重要,请问我们教了没有?我们做了没有?「学贵力行」,学问在哪儿?你学一句能做一句,那叫真学问。你读了一大堆理论,读了一百本书,一句也没做,那叫「长浮华」,对自己对孩子都没有好处,所以救失重要。
再来,「长善」,就是长孩子善良的本性。诸位家长,哪一个善最重要,哪一个善?「百善孝为先」。这一句话有两层意思,百善孝为首,这是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是孝行开了的话,百善自然而然就开了,真是这样。在座还没有结婚的女士请举手,我还没结婚呢,我要带头,不然你们都不敢举手。这么多女士,来,给她们掌声鼓励一下。这个叫未雨绸缪,还没有生孩子就先来学如何教育孩子。这位女士,我请教你一个问题,好,谁站起来就是谁了。请教一个问题,假如有一个男士,他追求你三年,而且是全心全意,所谓有求必应,很可能是你晚上睡觉被饿醒,你只要打电话给他,他二话不说,十五分钟就到你家了,而且是屡试不爽,三年如一日,而且他常常穿西装打领带。好,有一天他跟你求婚,刚好你一个长辈认识这个年轻人,他告诉你,说他对他的父母不孝顺,你要不要嫁给他?」(女士回答:「不要」。)你要不要考虑一下,三年如一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为什么不要?「要孝敬父母!」好!掌声鼓励!「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女人要有理智,要不然可能一辈子就赌进去了。但是现在又听说有理智的女人嫁不出去,一般不会。有理智才有判断力,才能判断正确。
我们来思考一下,一个人连对他恩德最大的父母亲,都不会对他们好,请问他对你的好是什么?人啊,要是非真假看清楚,才是智慧啊。一个人连父母都不孝,他一生当中有一个重要的观念起不来,一个讲情义恩义的人生态度起不来。诸位家长,好的东西没出来,什么会出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不给他好的,我敢给你保证他会学什么?学坏的。尤其现在污染这么严重,同学影响,媒体影响,所以「长善」是刻不容缓!
恩义情义的态度没有长,长了一个东西叫「利害」。他的价值观,他心中的那一把尺子就是「利害」。有利可图他可以全力以赴,没有利可图了,他可以马上翻 脸不认人。为什么会三年如一日,动力在哪里?动力可能在这位小姐年轻貌美,又在某某公立小学教书,是吧?一定能安份的把他的孩子照顾好,所以他全力以赴去追求。三年之后,帮他生了一个胖胖墩墩的儿子;三年之后,脸上被岁月的风霜吹过之后,长出了几条皱纹,不如以前年轻貌美了。这位先生出去之后,看到一个更年轻貌美的,动心了,太太从「利」变成什么?变成害啊,害要不要除掉?一个利害心的人,只要他想要的东西,谁挡到前面他就怎么样?除掉!这个除掉的动作做出来,家庭怎么样?离婚率上升。离婚率上升,犯罪率怎么样?跟着就上升了。所以结婚,是不是喜欢跟不喜欢而已,喜欢跟不喜欢靠得住吗?变化莫测。
夫妻相处不是感情,是恩义道义啊。我们应该教导孩子,面对我们的家庭应该有道义和责任心。诸位家长,当你的孩子生出来的时候,你先生的地位,完全没有动摇的举手,你对你先生的感情完全跟热恋的时候都一样的举手。你儿子一生出来,你很可能马上被打入冷宫了。所以情靠不住啊。恩义道义靠得住,是因为夫妻之间胼手胝足,彼此扶持的这一个恩义,让我们愈来愈感谢。一对夫妻,真正的真情真义什么时候看得出来?当你走在路上,看到一对七十多岁的老先生老太太,两个人牵着手在 那里散步,那是真情真义,感恩感谢彼此这一生的付出,这时看得出。所以教孝道很重要。
(五)夫妇珍惜恩义 身教孩子孝道
夫妇之间要懂得珍惜恩义道义。而当我们没有教孝道的时候,他不懂得恩义道义。我们不教孝道的时候,社会的犯罪率、社会的离婚率都会节节攀升。诸位家长,教孝道重不重要?重要啊。
怎么教孩子孝道?
第一个:「以身作则」。做给孩子看。小时候冰箱一打开,我的父母拿水果给谁吃啊,给谁吃?假如我父母拿水果给我吃,我现在就不能站在这里了。父母影响大不大?大啊。她假如都拿给我吃了,我从小很可能就自私自利了。拿给父母吃,拿给爷爷奶奶吃,孩子很习惯模仿。当我的身高跟我的力量可以开冰箱的时候,拿出来先给谁吃啊?当然给爷爷给奶奶吃。现在的家长买一些好的水果,不是先给公公婆婆吃,还把它藏起来,「哎哟」,这个一斤多少钱呐,公公婆婆去睡觉了,赶快出来。哎哟,妈妈多爱你,买这个最贵的给你吃。」你儿子吃得不亦乐乎,他一定会学得很像,他以后买水果给谁吃啊?人算不如天算,什么是天算?天是自然的法则,天然的道理,你不能违背天道而行,违正理而行。吃亏的是谁?自己啊。你用自私的心教孩子,他学的就是自私;你用孝心教导他,他学的就是孝心。所以教孝道第一个是以身作则。
第二个:「亲师配合」。古时候,当孩子第一天上学,父母第一句话:「在学校里要尊敬老师听老师的话。」学生放学回家之前,老师会对学生说:「回到家里要孝顺父母,帮助父母做家务。」我们龙湖区特别重视中国道德的教育,你们的孩子一定会受到这些老师的教诲,教完之后你们回去可要好好的跟老师配合。《弟子规》里面有一句话叫「晨则省,昏则定。」早上起来要跟父母问好,「爸爸妈妈,昨日睡的得好吗?」晚上回来,「爸爸,妈妈我回来了」,还讲今天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学到了什么东西。假如你的孩子早晚会跟你问安,你内心会怎么样?很愉快。人逢喜事精神爽,哪有什么喜事比孩子孝顺更快乐的。有一个家长,他的孩子刚好那一天听了课,一大早还没出门,他的女儿就跟他鞠躬问候:「爸爸妈妈,昨日睡得好吗?」他吓了一跳,马上打电话给幼儿园,「昨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幸好这个家长还没有摸摸孩子的头,说你今天是不是发烧了,怎么会这么讲?他还懂得先请教老师为什么会有变化。所以亲师合作,父母懂得跟老师配合,你的孩子行为规范就变得特别快。我们这一次培训班去了三百多个老师,大部份都是我们龙湖区的老师。所以诸位家长,你们的祖宗都积福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们老祖宗的福份降临到我们这个地区来,我们要 珍诊惜。尊敬老师,跟老师好好配合,相信孩子的转变指日可待。
第三个:「夫妻配合教孝道」。很多家长一听完便说,那他的老师不教我也没办法。人要找理由找借口,容不容易啊?容易啊。你想做只是一个决心,你不想做,一千个一万个理由你都找得到,所以在家里夫妻要配合教孝道。今天这个父亲跟女儿讲:「孩子啊,你可以不用孝顺我,但是你不能不孝顺你母亲,你知道不知道你母亲怀胎的时候吐成什么样子,你知不知道你母亲在生产的时候叫成什么样子, 连那个钢柱都被母亲拉弯了,痛得死去活来!」讲得愈生动愈好,「你母亲,你三岁以前抱得那个手臂都快要断掉了。」娓娓道来,你儿子听到一半眼泪都掉下来了。你当父亲的不要说这一些我都不知道,那你这个当父亲的,当得怎么样?太不负责任了!母亲也要跟孩子讲,你父亲长期以来工作有多辛劳,很多事都点点滴滴为你在 规划,你要把父亲的存心跟用心,讲给孩子去感受。夫妻配合,教好孩子孝行。现在很多的妈妈还在孩子面前说:「你的爸爸怎样……」,这样好不好?犯了兵家大忌。父亲在孩子心目中地位假如不存在了,你先生的自尊就下降了,他可能就自甘堕落,「连我儿子都瞧不起我,算了」。假如他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愈祟高,孩子对他愈尊敬,他会想孩子都这么尊敬我,我应该要演一个值得让他尊敬的榜样出来。孩子对父亲的尊敬,对一个男人来讲,也是一个成长的动力啊,所以教孩子孝道重要。
(六)夫妻相处之道,多看对方优点
五伦就是四千多年来圣贤智慧当中最精辟的一个教诲,就是伦常大道。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诸位朋友,这五伦哪一伦最重要?你觉得哪一伦最重要?「父子。」还有没有?「夫妇。」诸位朋友,我们来分析一下,有家长说父子最重要,我会问问他,父子从哪里来?会不会走到街上抓一个人说「来,你当我儿子吧」,不可能,这很不自然。五伦关系是自然发展出来的,所以有夫妇而后有父子,而后有兄弟。而一对夫妇假如相处融洽,家庭气氛很好,孩子在这种气氛之下成长,请问对父母会不会孝敬?会。兄弟会不会友爱?会。在这种和谐气氛中成长,孩子的人格发展非常健全。
我的父母从小没有在我们面前吵过一句话,私底下我不知道。但是依我们对母亲的了解,我确定也没有吵过一句话。因为我母亲有一个功课修得不错,叫什么?叫忍。忍要忍到什么时候呢?你看这个「忍」字,中国字,上面一个刀刃,下面一颗心,忍要忍到刀子架到心口的时候都如如不动,还能忍得下来,有一个家长就说:「蔡老师,中 国文化很好,但是忍到底要忍到什么时候?」我跟她说:「你一定要忍到火山爆发,然后忍得前功尽弃,忍不住了发起脾气来,说我已经忍你多久了你都不知道吗?」旧帐通通翻出来,这样真的就前功尽弃。所以忍要忍得明白,忍要忍得为大局着想,为了孩子,为了自己,也为了家庭。而当你是真正忍下来,真正退一步,慢慢的你的家人会感受到你的宽容,你的德行,就会唤醒他的惭愧心,唤醒他的良心。圣贤人不是用嘴巴劝人,而是用他的力行、行为去感动别人,去转化你的家,转化社会国家,他们确实做到了,我们也能做到。
所以夫妇这一伦一正,夫妇这一伦摆正了,父子就亲。父子一亲,孩子对父母懂得感恩,他进入社会之后遇到好的领导人,对你提携帮忙的 领导人,他那种对人的忠心就油然而生啊。一个连父母都不孝的人,他会效忠你,你相信吗?所以中国有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叫「忠臣出于孝子之门」,不是没有道理的。兄弟友爱,兄弟在家里都懂得互相扶持、互相帮忙,他一出社会或者是在学校遇到这些同学朋友,他很自然地就懂得帮助别人,那他对朋友自然就有信义。所以夫妇之道太重要了,夫妇一正,五伦皆正。而现在的夫妇之道,夫妇这一伦的情况怎么样,情况好不好?情况不算很好。所以只要夫妇出状况,整个社会绝对出状况。一个家庭就像一个细胞,一个社会就像一个器官。细胞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夫妇,细胞坏了,社会会怎么样?器官坏了,社会也就乱了。夫妇的结合对下一代要负责,对社会要负责。
我第一次在海口跟一些朋友吃饭,吃饭的时候坐了一桌人,其中有四个是女性。结果了解之下,三个已经离婚了,一个准备要离婚。我们读圣贤书就要力挽狂澜,因为另外那个女士的儿子才一岁,我们不希望再见到下一个悲剧。表面是在吃饭,事实上脑子里在想应该怎么样跟她们讲,饭不能白吃。所以当话锋一转,我就说夫妻相处有一句真理,这一句话做到了保证白头偕老,这一位朋友眼睛瞪得很大,耳朵都竖起来了。我就说了,哪一句真理?结婚之后,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诸位汕头的朋友,你们的表情让我很感动,你们听得都很能接受。我这句话出来,我们那个同事的眉头马上皱了起来,她说蔡老师,好难啊!难不难?小孩说不难。我们有一个学经典的孩子学了两个月,回去之后跟他妈妈说:「妈妈我这两个多月以来,拉小提琴,你说拉一个小时,其实我只拉半个小时,我都是骗你,我今天跟你道歉。」学了两个多月,开始知耻近乎勇,懂得过而能改,归于无。他妈妈很高兴,讲完之后他就跟妈妈说:「妈妈,我们老师说,要多看别人的优点,见人善,即思齐,所以你以后要多看爸爸的优点。」七八岁的孩子,他妈妈听了肃然起敬。有被圣贤教导的孩子确实不一样。结果我这个话说完,这个同事皱着眉头沉思。有一次我在珠海也是这么讲,我这一句话讲完的时候,底下一位珠海的女士就说「没有优点」,没有思考直接就回答说没有优点。我就看看她说:「这位女士,我真是佩服你的勇气,没有优点你还敢嫁给她。」我说人都很健忘,我又开始把我的「时光回溯机」借给她们,叫她们坐回夫妻还未结婚,在热恋时的情状,所谓只羡鸳鸯不羡仙。在热恋的时候,每一天下班看看手表,「怎么还没六点半?时间怎么过得这么慢?我要跟我的朋友去看电影,我们要去吃饭,过得这样慢。」念念都想着哪里有好吃的,哪里有好玩的,哪里有好用的,念念都想我能为对方做什么?当对方是用这种心境,对待你的时候,你的内心是什么感觉?很舒服、很温暖。甚至于坐在 那里吃饭,吃到一半的时候还会笑起来。有没有这种经验?热恋的时候是这种心境,结果当这个结婚证书的印一盖下去,手印签上去,这个念头变了。本来是我能为对方做什么,结婚之后变成他应该替我做什么。所以有一句话叫婚姻是爱情的什么?坟墓。你们说的,我没有讲。所以你看一念之差,从天堂到哪里去了?天堂跟地狱是谁造成的?自己。在这里,一念之间天堂可以变地狱,地狱也可以变天堂。
我们常常可以在电视上看到那种感人的场面,自己哭得死去活来。「啊,好感动」。哭了五分钟之后,回到自己的现实状况,开始骂东骂西,会不会感动?感动不出来。为什么不把人生的好戏搬到自己的人生演,那才踏实,那才充实。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么讲的:有一个人,有一个机缘遇到一个天使,小天使跟他说:「你要不要去看看天堂跟地狱?」这个人说:「好啊,那我先去看地狱如何。」一到了地狱,看到一排长桌子,这个桌子宽差不多有我们双手张开一样,上边摆了很多菜,桌上每人拿了一双筷子,这筷子是一公尺长。「好,开动。」所有人争先恐后,要把菜挟到谁的嘴巴?挟给自己。因为筷子太长了,在饭桌上面打起仗来,菜掉了一地都是,都吃不到。这个人看了,惨不忍睹。「好了,我不看了,我要去看天堂。」到了天堂一看,桌子还是那一张长桌子,菜还是那些菜,筷子还是一公尺长。他就很纳闷。结果一听到「开动」,所有的人菜一挟起来往对方的嘴巴送,「来,给你一筷,给你一筷。」有一个人人缘特别好,一下子三四个人把菜挟到他嘴巴里来,他说哎哟我吃不下了,等一下再给我。所以天堂跟地狱在哪儿?一念自私自利,跟人都冲突,活在地狱;一念处处替人着想,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家庭的气氛,要经营成天堂的气氛,要从自己开始做起。
我的国学老师,杨淑芬老师,我曾经在她们家住了七个月。诸位家长,我有没有花一分钱?没有。我不止没有花一分钱,杨老师怕我没钱,在冰箱上面放了一个钱包,跟我说:「你如果没钱,就在上面拿。」说完她就走了。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啊?怕我这么大一个人,没钱时还真是不好意思跟她开口。 所以处处为我们着想,因为我们有一颗要传承中国文化的心,所以她对我特别照顾。刚好他们夫妻怎样相处就被我学习了,他先生假如提了两包东西回来。很多太太看先生提回来就说:「你又买什么了,你是不是又乱买啊。」她的先生很无辜,提着那些东西不知道怎么样才好。他们夫妻不是这样。看到先生提东西进来,马上跑过去,「哎哟,来就来,还这么客气干什么,还带东西。」家庭的气氛全靠自己,不管谁进门,我后来也成为他们家里的一员,一 分子,一进门一定先说:「我回来了。」里门的人不管在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反应一句话:「啊,你回来了,欢迎你。」这样一下子就有家庭温暖了。不然先生回来,太太在 那里做自己的事,看他一眼,还是做自己的事。先生是什么感觉啊?他觉得我是不是不该回来,是不是再出去一下。所以这个气氛全靠自己经营。他先生只要切了水果,她一吃,她就说:「这苹果怎么切得这么甜,真会切水果。」他先生只要给他泡茶,她一喝:「哎呀,好茶,会泡茶,手艺真好。」他先生下一次帮不帮她泡啊?所谓好话一句,做牛做马都愿意。
所以你多看对方的优点,他就不断地把他的优点表现出来。一个人优点能够看见,他的缺点就自然慢慢地下去了。你不要每天只盯着他的缺点,他就会告诉你:「你就当我这样,那我就坏给你看吧。」这叫心想事成。当我们把家庭气氛经营好,当我们树立教育孩子的正确观念了,你这一生就开始走向幸福美满。
我们在北京有一个「大方广」网站,上面有很多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学习中国语文化的故事,还有圣贤经典的教诲。我们在上海和 杭州演讲的带子都挂到网上去了,可以用MP3刻录下来。诸位家长,你假如希望好好学习中国圣贤的学问,希望更深入去了解,你可以上网去查。我今天的演讲就到这里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