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希阿荣博堪布 :我们离安乐就差一颗受过训练的心!


   日期:2017/6/8 4:2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安乐主要是内心的感受,它在心里,不在身外,所以内心如果不快乐、不满足,外境再美妙再丰富,也很难感到愉悦、富足;

  而一颗宁静柔和的心,在贫乏艰难的环境中,也能生出喜悦、自在。

  倒不是说物资越贫乏,内心就必定越安乐,物质生活丰富就必定让人痛苦。

  这其实还是认为安乐与否完全由外在的物质决定,只不过与常人的思维相反,认为物资越少越快乐。

  多数人却是走入另一个极端,认为安乐就在于物质的积累、财富的增加,占有、享用的资源越多,就必定越幸福快乐。

  现代社会有些人毫无顾忌地竞争、攫取物质以及各种资源,忙于追逐名利,他们认为这些东西本身带有快乐的属性,能自然给人带来安全感、幸福感。

  有些人过分投入地竞争、追逐,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初衷是追求幸福安乐,慢慢地,把手段当成了目的,相信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与人竞争、囤积名利。

  如果有一天,没有比较,也无须抢夺了,便觉得生活没有意义。

  除了物质生活外,还需要有精神生活,去抒发情绪、陶冶性情,通过精神的修养和升华,获得内心持久的喜悦宁静。

  在基本的衣食住行得到保障之后,我们仅再需要一颗受过训练的心,就能得到安乐。

  想象一下,每天从早到晚,我们会有多少念头,多少身体的行为。

  由此类推,我们一生以及过往的生生世世,又会有多少身心的行为。

  这些行为,每一个,真真切切是每一个,都会产生相应的后果。后果又成为因,因再结果。

  因因果果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不同的生命形态,不同的生活际遇。

  我们的生命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局限性。

  每个人都自以为独立,有想法,自由自主。而实际上我们的每个念头、一言一行,都被无数条件、无数因素限制、影响、塑造着。

  无一不是条件的产物!轮回中的生命,没有真正的自由可言。

  我们不仅误解了事物存在的方式,认为它们是独立、固有存在着,而且还一厢情愿地赋予它们种种特征和定义。

  概念是我们思想的符号,并非事物本身。问题是,天长日久,我们逐渐忘记了它是符号,以为概念就是事物本身甚至是全部。

  我们的概念、判断、推理乃至感觉、知觉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情绪和成见的影响,像贪婪、嗔恨、傲慢这样的负面情绪,不仅伤害身心,而且使我们的认识远远地偏离事物的真相。

  对其他众生的关怀,让我们的胸怀广阔,能以更现实的态度对待生活,不再任凭自己沉浸在对困难和问题无意义的想象中。

  很多时候,麻烦、担忧、焦虑的产生,是因为我们的心太小,只装得下自己。哪怕只是一个小问题,在闭塞、狭隘的心胸和眼界的“加持”下,也会变成无法承受的大困境。

  慈悲是安乐之源,也是智慧所在。

  它让短暂而无法重来的人生有了意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希阿荣博堪布       安乐)(五明学佛网:希阿荣博堪布       安乐)  

 仁焕法师:安祥而生 安乐而死 

 曾其海教授:天台佛学 第四章 中韩天台宗关系研究 二、天 

 衍慈法师:合十共祈--世界和平 社会繁荣 风调雨顺 人民 

 温金柯博士:「末法」与「净土念佛得度」考 --由道绰《安 

 游祥洲教授:一行禅师的正念禅——序《步步安乐行》中文版 

 业露华:论《安乐集》的净土思想 

 法闻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安乐行品第十四 

 圣开法师:推行现世即得安乐的人乘佛教 

 圣开法师:今世后世得安乐八法 

 昭慧法师:以义饶益,长夜安乐──第二期《阿含经》研习营闻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P 1309经:本 

 欲想家庭安乐,后裔隆昌,首先要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