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物质也在吸你的精气神


   日期:2017/8/8 21:2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现在人之苦,往往物质越多的人,压力越大。我们在拼命要最好的车,住的。其实你在使用这些物质时,物质也在吸你的精气神。物质越多,你的精气神就消耗的越厉害。为什么要那么多物质,因为贪着,贪着是怎么来的?就是上焦有上尸虫,上尸虫越多,人对物质就越贪着,什么都要高大上。上尸虫就会让人口臭,头发落。

老子讲的,不贵难得之货。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就是令人起偷心。这世界的恩怨,都是因难得之货引起。一个好东西,大家都想着占有,有些手段不公平,那恩怨就产生了。所以学佛就要挖掘内心的富贵庄严,不要被色身困住。为什么被困住,就是上尸虫太多了。禅宗禅和子,走到哪里都是简单的行李而已,上尸虫就比较少。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

修行就修两点,对内要能收敛,能清净寡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对外,就去积功累德,教化世人,行善积德,不被物质所转。内外功夫都要有。对内的修法,道家讲的比较多,要回归到身上。怎么回归,可以看《黄帝内经》、《太古天真论》。这些都是修身的经典。有些人很看不起道教,觉得是外道。其实道教很多东西,我们都达不到,尤其是修身的功夫。

这里要讲的,佛教的成就者最多的时候,也是道教成就者最多时。佛教和道教的兴旺,不是香火旺,而是以成就者为代表。那这里头就有修法的融摄。最明显的,就是天台宗,天台宗很多修法理论,都跟道教很相似。天台宗二祖慧思大师,就是有神通,而且他愿意修成仙人来长久住世的。三祖智者大师,他的童蒙止观里头很多思想,就跟道家修行方法一样的地方,甚至引用的都是道教的一些观念和名词。唐朝时,佛教最兴旺,道教也是如此。那时佛教和道教的修行方式是怎么融合的,现在很少人去研究。现在为什么成就者少。许多出家人,老了都进医院?唐朝前很多人都能预知时至,乃至想死就死,或者活的很高寿。他们是怎么做到的,现在这些为什么越来越少?我想,这必须要反省的。

禅宗初祖达摩祖师来中国时,已经一百多岁了。他的死是假死,后来看棺材没人,只有一个鞋子。二祖慧可大师,他107岁时被杀头,杀头后流出来的不是红色的血,而是白色的乳浆。这也是他成就的象征。慧可大师生前,精通老庄,他在平常修持上,有没有用到老庄的修持方法?后世人也没有去研究。慧可之后,几乎没见过第二个人有他这个境界了。

现在要保持一种很好的修法,就是生活尽量简单,吃的用的,能用到最简单。修道人就要身无长物,你才能入道,否则搞来搞去,福报很大,但都是轮回中。而且物质越多,人就越痛苦。更多的时间应该用来修智慧,一个人有没有入道,先看他对物质执着程度。

积累阴德,现在人喜欢拿钱买物质来捐助,这其实还不究竟。尤其现在物质不缺。现在缺的,就是一个教化,教化别人断恶修善,同时要能教化别人清心修道,这才是阴德的部分。现在人进入一个弊端,越修,福报越大,欲望越大,欲望越大,人的浊气就越重,这是很危险的。福报越大,欲望越大的人,很容易破坏环境。现在许多建设,都是福报大的人才搞出来的。结果一弄,大好的山河就给破坏了,虽然看起来方便了人,但结果好的大环境给破坏了。好比发明了塑料类的,虽然人生活越方便,但产生的垃圾也是大自然无法消耗了,就破坏了子孙的青山绿水。所以现在很多物质的便利,我们都要好好反省,回归到道家的淳朴的思想来。

转自:福安古观音阁 新浪博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物质       精气神)(五明学佛网:物质       精气神)  

 仁焕法师:生命的精神与物质 

 仁焕法师:精神与物质的规律 

 仁焕法师: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 

 仁焕法师:精神空间和物质发展 

 仁焕法师:精神生命和物质生命 

 水野弘元:佛教的色(物质)之概念 

 衍慈法师: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佛作为众生的信仰,到底是一种物质存在 

 药师山·紫虚居士:谈物质之状态与四大的关系兼论密勒日巴的 

 蔡礼旭老师:不要过于追求物质 

 慧弘法师: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世纪是否还需要佛教慈善事业 

 正如法师:佛教如何看待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