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嘎玛仁波切:如果不懂得这一点,就算拥有了梦寐以求的财富、成功、家庭,也会很快失去


   日期:2017/12/15 12: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每个人都害怕贫穷,因为大家以前穷怕了。当我们拥有财富的速度太快,以至于都不知道,没有想清楚这些财富的源头到底是在哪里,甚至忘了自己的责任。一个企业的成功,一个人的成功,往往是很多人付出努力以后的结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来自于四面八方,需要去回馈,如果不懂得这一点,我们所拥有的很快也会失去。所以我们所拥有的这些,像水一样,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

  有良知,适度地去贪,可能在这种善意的基础上,我们会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也能为社会及周边的一切给予回馈和报答。但缺失德行的贪念会使我们像陷入物质及精神匮乏的“沼泽”当中无法挣脱,越用力会陷得越深也越痛苦。

  我们每个人的生存价值体现在对社会、国家、家庭和环境等的贡献,但不能因为对某些事情的过度参与而放弃自己的良知和责任。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对别人的付出永远需要有感恩的心——不能总想着索取,应该多想想我们为别人付出了什么。

  贪婪的最严重后果,就是让人无止境地去想别人为我付出了多少,我得到了多少,从来不去考虑自己为别人付出了多少。这种思考方式是一种专政,也是不理智的思想及心态误区。

  我认识一个公司的管理者,他每天思考的问题就是:别人到底给我创造了什么?作为一个员工,在我这里上班,你给我创造了什么东西?你作为一个主管,你在这儿给我创造了什么东西?他不是客观地想:作为这个公司创始人,我为自己创造了什么东西?公司能有现在的规模是大家创造的财富与价值,我只是一个暂时的保管者、临时的使用人,我怎么把这种使用权跟员工分享?他从来没有去想这些,只想到“我是永久所有者,你们只不过是在我的恩惠施舍之下生存的寄生虫而已”。他为这种想法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当然,通过反省与修行,他也懂得了应该感恩大家,因为没有大家不可能有他的辉煌。

  在家庭环境里,很多夫妻也是如此。如果先生很愿意付出,太太可能就知道索取,而且挑三挑四找毛病。所有人都认为她先生已经完美到不能再完美了,但在她眼中永远全部是缺点。为什么?因为先生能做到的,对太太来讲已经习以为常了,太太现在只看先生做不到的,而且总希望把先生改变成她想要的样子。这就可能导致先生在忍无可忍的情形之下离她而去。这就像一个球,弹一会儿,慢慢把它放地上就可以了;如果你用脚去踢它,它肯定会离你远去。等失去之后很多人才发现——啊,他以前是多么的好——这才开始后悔、反省自己。

  有的先生对太太也是如此,要求一切尽善尽美,希望在家里太太是个佣人,出门时是可以炫耀的花瓶,生意上最好是得力的助手,就像孙悟空七十二变,什么时候都能变成他想要的人。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欲望,而且总希望在最快速的时间内让对方变成自己想要的那样。如果愿望没有满足,内心的不满足就会因此带来后遗症,导致人与人之间失去尊重和感恩。

  所以,人需要让自己内心变得充实,这种充实是通过感恩得来的。我们从小就被父母告知,粮食是农民在田地里付出勤劳才得来的,所以不能浪费一粒米。我们就是这样做的,到现在,一粒米饭掉地上都会把它捡起来吃掉。不是做作,是因为我们从小有良好的习惯——知道惜福,知道感恩。

  我经常对寺里的喇嘛们讲,每个人下午要固定修一小时的佛法,这一小时是属于感恩时间,要懂得感恩。我说,你们可以在这么漂亮的寺庙里修行,有美丽的山川围绕,温饱没问题,这是多少信仰你们的人付出的辛劳,让你们在这里好好地为佛法做事。所以要感恩,更好地学佛法,更好地弘法利生。

  我们寺庙经常会有人来,有游客,有朝圣的信徒。我教导喇嘛们:对所有的人都要一样看待。不管来人的官位大小,来的是富豪还是穷人,既然愿意来,就表示他对这个地方是认同的。你就要感恩,他们来了,必须做好服务。什么样的人来了,你都应该好好地照顾他们。没有好吃好住没关系,有简单的地方可以住,有简单的食物可以提供。这样,每个来寺庙的人就会感觉到这里没有铜臭味,可以带给人祥和。我们寺庙的喇嘛就是用这样的方式传播爱心,传播对社会的感恩之心。来寺庙的人离开的时候,就会把这种兴奋带回到他的家庭、所住社区,这也是一种回馈。

  人们愿不愿意为你奉献,那是他的心态;你不能因为自己做了什么,马上就要求回馈,那是一种贪念。如果有人到寺庙来拜佛,是很正常的;如果他不是来拜佛,只是来旅游,你用想让他掏钱的这种心态来为他服务,那么宗教就是失败的。这就跟普通人开旅馆做旅行的场所没有什么差别。你是个修行人,要让来到庙里的人神闲气定。修行的地方就是能净化心灵的地方,先让自己的心净化好,然后才有资格告诉别人不要有太多的欲望。所以,宗教场所应该成为让人放松身心、净化心灵的地方,也是培养无限大爱的地方。

  当然反过来讲,因为这样,我们得到的就会更多。当人家发现这里值得尊敬,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回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嘎玛仁波切       无私奉献)(五明学佛网:嘎玛仁波切       无私奉献)  

 嘎玛仁波切:淡化自我的宠爱,化私利为慈悲,才不会恐惧无常 

 嘎玛仁波切:有多少疾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祸从口入” 

 嘎玛仁波切:管好心念和嘴巴,任何时候都不要传播道听途说的 

 嘎玛仁波切:网上卖的犯太岁的挂牌,真的能化解太岁吗? 

 嘎玛仁波切:心存善念,最后受益的反而是自己啊! 

 嘎玛仁波切:修财神法的“密意” 

 嘎玛仁波切:累积福报最刻不容缓的观念 尊重生命 

 嘎玛仁波切:过度呵护只会消耗孩子的免疫力,提升身心的承受 

 嘎玛仁波切:心有定力,不因外境所转,就是快乐的主宰者 

 嘎玛仁波切:如何让生命之苦变得更香甜一些? 

 嘎玛仁波切:谨慎!疑心病,真会让人造作下地狱的罪业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